張翰茹 張紅梅 趙 燕 胡 玥 王雪璐
護士是靜脈血標本采集的執行者,臨床工作中發現護士在靜脈血標本采集過程中常常忽略一些問題,這些被忽略的問題都可導致血標本檢驗的結果受到影響,造成檢驗結果失真、誤差,直接影響靜脈血標本的質量。本文就護士對靜脈血標本采集知識的認知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及建議。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河北省唐山市三級甲等醫院1所、二級甲等醫院2所,工作年限≤15年的內科護士140名。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14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一般資料、采集靜脈血標本前病人應注意的問題、護士對真空采血系統的認知、采集靜脈血標本時的技術要求、采集靜脈血標本護理人員應注意的事項等。調查問卷由專人發放,采用統一解釋,當場發放并收回。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采用百分率及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被調查的140名護士中中專2名,占1.43%;大專132名,占94.29%;本科6 名,占4.28%。護士90 名,占 64.29%;護師50名,占35.71%。對靜脈血標本采集中的知識掌握完全正確者5名,占3.57%;其他情況詳見表1,表2,表3,表4。

表1 護士對病人采血前應注意的問題的掌握情況
表1顯示,護士和護師在采血前對病人應注意的問題的掌握情況中除病人運動的影響及情緒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P <0.01),即與職稱有關外,其他項目無差異。病人采血前運動的影響及情緒的影響知識掌握情況護師好于護士。其他4項即飲食、飲酒、體位、藥物的影響兩組間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護士和護師對病人采血體位對化驗值的影響沒掌握分別占67.78%,56.00%,說明護理人員對這方面的知識嚴重缺乏;病人情緒對化驗值的影響沒掌握分別占66.67%,32.00%,說明護理人員對這方面的知識也嚴重缺乏。

表2 護士對真空采血系統的認知情況
表2顯示,護士和護師對真空采血系統的認知中采血量對化驗值的影響和采血時混勻方式沒掌握情況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P <0.01),采血量對化驗值的影響和采血時混勻方式的掌握情況護師好于護士。其他項目無差異。但在不同顏色管混勻次數項目上護士和護師沒掌握人數均>40%。

表3 護士對采集靜脈血標本時的技術要求的掌握情況
表3顯示,護士和護師對采集靜脈血標本技術要求中病人不能反復握拳和發生溶血的原因的沒掌握情況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P<0.01),說明對病人不能反復握拳和發生溶血的原因的掌握情況護師好于護士,但在松止血帶的時間上護士和護師沒掌握人數均>53%,兩者均掌握很差。

表4 護士對靜脈血標本采集注意事項的掌握情況
表4顯示,護士和護師對采集靜脈血標本注意事項中的4個項目沒掌握情況兩者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護士和護師對靜脈輸脂肪乳8 h內不能采血沒掌握程度欠缺,均>25%。
血標本采集的正確與否及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檢驗的準確性,進而影響住院病人的臨床診斷和治療[1]。護士血標本采集是檢驗分析前質量保證的重要內容。采血前病人的準備、護士對真空采血系統的認知、采集靜脈血標本時的技術要求、采集靜脈血標本護理人員應注意的事項等都將影響病人的檢驗結果。本研究發現護士對靜脈血標本的采集知識掌握存在一定的欠缺,影響了檢驗分析前質量,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負擔,進而不能向病人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護士沒有很好地掌握病人采血前的準備知識。因護士對靜脈血標本采集知識缺乏,就做不到病人標本采集前的正確、全面的健康宣教工作。采血前病人吃飯或晚餐飲食不當,以及劇烈的運動后未適當休息等,造成標本檢驗結果不能反映病人的真實情況[2]。護士要全面掌握采血前病人應注意的事項,才能做好標本采集前對病人的健康宣教工作,以取得病人最有效地配合。履行告知義務,保證高質量的血樣標本,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這是廣大護理工作者應盡的義務。
護士對采集血液標本的技術及流程掌握欠缺,忽視采血過程中的一些細節操作,如采血中不同顏色試管的先后次序、采血后的血液與抗凝劑的充分混合等[3]。建議建立優化的標本采集流程,護士嚴格掌握并按采血的流程進行操作,提高標本采集的質量。
增強血標本采集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素質,提高檢驗前質量。加強對護士檢驗知識的培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培訓的目的是促使護士自覺按質量要求進行操作,使可能出現的質量偏差在事先就得以控制[4]。主動與檢驗人員進行溝通,邀請他們為護士進行專題講座。安排有經驗的護士結合自身實際,對年輕護士進行技術操作培訓,并定期進行靜脈采血等的技術考核。將檢驗標本采集知識作為每年新護士、實習護生崗前培訓必考的內容,以強化護士的檢驗標本質量控制意識。
現存護理操作評價體系缺少對血標本取材質量的具體要求,側重于操作流程的評價。護理管理者應加強血液標本采集的管理,提高血液標本檢驗分析前質量保證。
建議醫院檢驗人員向臨床護理人員提供送檢標本采集指南(或規范)一類書面文件,作為護理人員采集、送檢、輸送、保存檢驗標本的依據。
檢驗雖是臨床檢驗科人員完成的項目,國內外臨床檢驗中誤差分析顯示[5],分析前誤差是實驗室總數的50%~80%。因此,檢驗前的質量控制即護理人員的標本采集至關重要,建議教育所有的護理人員,提高對靜脈采血重要性認識,做好充分的自身準備和受檢者的心理準備,按要求采集及送檢,提高標本的質量,才能保證檢驗項目的準確性、實用性、指導性。
[1]陳秀蘭,邱方成.血液標本采集和運送對分析前質量控制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7):850.
[2]鄭 瓊,楊建榮.住院病人不合格化驗標本的護理因素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1):5455.
[3]鄭蘭英,劉 勇.血液標本采集的缺陷分析和管理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4):222.
[4]王建榮,張黎明,馬燕蘭,等.分層次護士培訓的實施與管理[J].護理學雜志,2005,20(8):50-53.
[5]叢玉隆.臨床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及對策[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4,27(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