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方立明
創新主題報道 打造品質報業
□ 文/方立明
溫州日報報業集團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兩創”總戰略,市委市政府“三生融合·幸福溫州”建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和重點工作,把創新主題報道納入集團“品質報業、效益報業、素質報業”的“三個報業”總體發展戰略之中,特別是與品質報業建設融于一體,集中力量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重大主題報道,有力促進了黨委政府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主題報道是黨報集團新聞輿論引導的最重要手段,是新聞媒體喉舌功能的重要體現,是鑄造黨報集團新聞品牌,打造品質報業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集團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品質是基礎,品位是提升,品牌是成果和財富,要遵循辦報規律,樹立品質、品位、品牌“三位一體”的理念,適應讀者需求,提升公信力和影響力。
近年來,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每年都有重大主題報道方面的稿件在浙江新聞獎中獲獎,據統計,5年來共獲得22個重大主題報道方面的獎項,其中組織策劃的“十問溫州發展”系列報道、“敢為天下先——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型連續報道”“溫州服裝業實現率先突圍”等報道,取得了“領導滿意,讀者肯定,業界好評”的良好效果。
新聞實踐使我們深切感受到,要打造品質報業,引領社會主流輿論,必須創新主題報道,做大、做強、做活主題報道這篇好文章。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做好主題報道,是黨報集團的政治使命和職責。對黨報集團來說,主題報道既是一個非做不可的宣傳題材,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新聞資源,也是黨報集團區別于其他媒體的優勢所在。
這幾年,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每年都精心策劃和創新一批有影響力的主題報道,把主題報道作為黨報集團的優勢品牌來著力打造。如2010年底,溫州市委提出要開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活動,市里最初的想法是要黨報搞一個“解放思想大家談”之類的報道,幾經策劃討論,集團大膽提出了“十問溫州發展”的報道思路,對制約溫州發展的十個方面突出問題進行深刻叩問。既及時、準確地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意圖,又給新聞創新以廣闊空間,吸引讀者。

▲ 溫州日報新聞大廈。
2012年2月,溫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圍繞建設“三生融合·幸福溫州”戰略,精心做好市黨代會和黨代表詢問活動等重大會議和主題活動報道。一方面,集團充分發揮合力,集中版面和精力,打好新聞宣傳組合拳,充分體現程序性報道及時、準確、規范,專版專欄特色鮮明,深度報道濃墨重彩等要求。為了迎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召開,《溫州日報》從2012年1月10日開始,就策劃推出 “十看溫州發展”系列報道,為宣傳黨代會召開做好輿論預熱,開啟了黨代會報道的序幕。《一看政府轉型——彌補缺位,看政府如何更加有為》《二看環境營造——祛疤栽花,看環境如何脫胎換骨》《三看大都市框架——藍圖繪就,看規劃如何變成效果》等10篇文章,采訪扎實,寫作用心,剖析深刻,市委主要領導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另一方面,集團各報網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重點突出,各有側重,打好新聞宣傳個性拳。黨代表詢問活動是本次黨代會一大創新之舉,也是宣傳報道的一大焦點題材。各報網均對這一詢問活動予以濃墨重彩的報道。《溫州日報》在一版刊發了消息《溫州探索黨內民主建設新路徑 32名黨代表現場問政市委書記》,二版整版刊出《黨代表現場詢問摘錄》和《專家點評》,并推出組合式報道,深入報道了市委領導與代表、記者的熱烈互動,市民對此高度關注。《溫州晚報》《溫州都市報》《溫州商報》都在一版重要位置刊發詢問活動消息,并且對代表詢問、書記回答的內容作了精心編排和處理,詳盡報道了整個詢問活動的來龍去脈。據不完全統計,市黨代會、市兩會期間,各報網刊共推出專欄專版專題160多個,刊發報道910多篇,人物專訪和深度報道120多篇。集團各報和溫州網原創報道的專題,多篇稿件被人民網、新華網、新浪、騰訊等主流媒體、門戶網站轉載,專題頁面瀏覽量超過230萬。
突出以人為本,突出地方特色,將抽象的政策理論還原到百姓的現實生活中,還原到生動的社會現象中,是創新主題報道,提升報道品質,鑄造黨報集團新聞品牌的突破點,也是推進品質報業建設的有效途徑。
近幾年,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在堅持挖掘溫州本土元素,寓重大主題于地方特色之中,把重大主題報道做成社會熱點、群眾焦點,積極探索符合民眾視角、民眾表達、民眾情感的新聞呈現方式,取得了較好的宣傳傳播效果。2011年9月,由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引發的溫州信貸困惑突如其來,溫州經濟面臨一場大考。《溫州日報》迅速行動,在要聞版重磅推出“穩定規范金融秩序,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溫州總動員”專欄。 報道面廣泛且系統化,涉及銀行、信用社、擔保公司、中小微企業、企業員工、企業協會、與企業相關的工商、稅務等部門。報道內容思想深刻且多角度解讀,如《財稅“新政”幫企業化危為安》《一戶一策幫企業化解風險》《龍灣30家企業抱團突圍》《對小微企業實行差異化金融服務》……這些報道從不同角度展開,既有直接的政策利好信息,堅定信心;又有轉型升級的正面典型,鼓舞人心;更有對危機原因和對策的專業分析,進一步改變了人們對部分民間借貸崩盤現象的強烈擔憂,穩定了人心,給人以警醒,予人以啟迪,并催生國務院于3月28日批準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誕生,為全國金融改革提供經驗。
創新主題報道,除了組織好新聞宣傳外,策劃組織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題活動,也是放大主題宣傳成效,打造品質報業的有效方法。為了充分發揮“溫州人”“溫州模式”、溫州600多個知名產業名牌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唱響溫州品牌,提振溫州信心,促進內外溫商互動,助推溫州轉型發展,合力推進“三生融合·幸福溫州”建設,今年3月26日,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推出了由市委宣傳部、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市經合辦、市工商聯共同主辦,《溫州商報》承辦的“品牌溫州全國行”大型活動。
“品牌溫州全國行”大型活動為期10個月。分南北兩條線,途經全國大約100個城市。每到一個城市,采訪報道當地溫州商人、溫州品牌發展狀況,組織策劃品牌運營、商貿合作、溫商發展論壇,開展“世界溫州人微笑聯盟”“愛心溫州明眸工程”等一系列慈善活動,舉行“情暖溫商”文化匯演,展示溫州傳統文藝精品的藝術周活動等等,內容精彩豐富,涉及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個方面。活動中,溫州媒體與當地媒體、中央媒體的良好互動,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全面提升了溫州的美譽度,也讓更多的朋友了解溫州,關注溫州。
強化輿論監督是增強主題報道吸引力,提高主題報道的有效性、指導性的關鍵,也是鑄造黨報新聞品牌,打造品質報業的基礎。溫州日報報業集團這幾年在創新主題報道中,立足于樹立品質、品位、品牌“三位一體”的理念,著力強化輿論監督,極大地提高了主題報道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2011年,為推進城市轉型發展和掃清改善民生的障礙,進一步掀起新一輪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溫州市委在全市開展了“城市轉型發展破難攻堅大行動”,推出“拔釘清障”、違章“六必拆”“拆圍去丑”“四小車”整治、建設用地清理、歷年遺留項目限期建設、農房集聚和城中村“村房兩改”等七大專項行動。
《溫州日報》緊密圍繞此次大行動要重點突破的七大難點問題,在動員大會后第三天就重磅推出“七拍城市亂象”系列深度報道,邀請有關部門、專家、市民共同“拍磚”,深挖城市亂象之根源,尋求破除亂象之對策,助力溫州城市形象的改善與提升。《拔釘清障,一切為發展讓路》《“六必拆”,違章要從“硬”的拆起》《拆圍去丑,讓城市的“疤”都變成“花”》等一系列輿論監督報道,分別圍繞城市轉型之痛、城市轉型之障、城市轉型之弊、城市轉型之困、城市轉型之惑、城市轉型之重、城市轉型之亂等話題,從典型個案、整體情況、百姓態度、各方建言、部門舉措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廣視角、縱深度報道溫州城市轉型發展的困惑與出路。
《溫州晚報》與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聯合推出“焦點追蹤”欄目,該欄目題材從小處入手,找準城市轉型發展破難攻堅的“痛點”,對破難攻堅中的一些反面典型進行追蹤報道連續刊發30多篇系列報道,其中有關市區翠微新村“樓背包”、高教園區北入口路段“蝸牛”工程和惠民路臨時垃圾點等題材的連續報道,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溫州都市報》策劃推出“七劍破難”系列報道,一方面依次對轉而未供土地專項清理、違章“六必拆”、拆圍去丑等七項專項行動進行解讀報道,另一方面,對各地已經開展的破難攻堅行動進行跟蹤報道,及時正面報道部分單位或企業、個人的自覺主動行為,曝光拒不拆除的違章等反面典型;《溫州商報》推出的“趕走攔路虎,打通斷頭路”專欄,曝光了一批蝸牛工程,包括學中路、新紡織路、江濱路龍灣段、高教園區路二期。這些報道均在社會各個層面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相關部門單位對于市民監督團提到的一些亂象,均十分重視,或立即著手整改,或給出書面正式答復。
在推出輿論監督報道的同時,集團還發揮民間智慧和群眾監督作用,開展了系列監督活動。特別是今年市委“2012破難攻堅大行動”啟動以來,集團升級、重組了“破難攻堅市民監督團”,對阻礙城市建設的“攔路虎”“絆腳石”進行曝光,監督相關責任部門有效開展工作。據統計,今年以來溫州日報報業集團設立破難攻堅、市民監督類的專欄30多個,推出專版60余個,開展“市民監督團”活動近150次,有效解決民生熱點問題220多個。監督團聚集民間力量參與城市管理,破解城市發展難題,被群眾稱為溫州轉型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隊伍。
(作者是溫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