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孫玲
中國水電在非洲
本刊記者 孫玲
“只有積極服務非洲社會,真誠對待當地人民,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企業才能真正贏得尊重與愛戴,兩國關系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水電國際公司副總經理孫彥華
2013年和2014年,63名由安哥拉教育部選派的學生將分兩期在武漢大學完成漢語和土木工程等專業5年的本科學業。
“這些學生都是安哥拉上層社會的子女。5年的學習不僅讓他們掌握了中國的語言、接受了專業知識,也熟悉了中國文化。我們希望通過這種資助方式架起一座中安友誼的橋梁,為公司在安哥拉的屬地化發展奠定基礎。”中國水電國際公司副總經理孫彥華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
與深諳安哥拉國情的葡萄牙公司和巴西公司相比,中國公司在安哥拉幾乎沒有什么優勢,前者與他們不僅語言相通、文化相近,而且還與安哥拉高層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非洲市場還不成熟、規范,當地不是特別注重公司資質。在非洲人看來,所有的中國公司都是一樣的。”孫彥華告訴記者,中國公司要想讓對方接受,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必須在項目履約、工程質量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贏得對方認可。
2008年12月,作為東道國的安哥拉需要新建4個體育場來迎接2010年非洲杯足球賽。這是經過27年內戰后,安哥拉首次在非洲和世界舞臺上亮相,政治意義重大。
項目建設伊始,安哥拉政府有意把4個體育場項目交與葡萄牙公司承建。面對工期短、任務重的嚴峻挑戰,葡萄牙公司主動放棄。焦灼之余,安哥拉總統顧問、財政部長和城建部長一起找到了孫彥華,希望中國水電能承接兩個體育場的建設項目。
在孫彥華看來,要在18個月的時間里完成兩個體育場的建設,同樣規模的工程在中國國內至少需要24個月的時間。況且,國內市場的人力、材料等資源非常豐富。而在非洲,鋼筋、水泥等基礎材料全部要越洋從中國運來,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安哥拉政府的企盼和信任,孫彥華接下了這個項目。“我記得當時他們說了這樣一句話:‘有了你們,我們就有了救命的稻草!’”孫彥華回憶說。
在中國水電克服了重重困難后,最終體育場項目如期竣工。建設期間,安哥拉總統多次親赴工程現場,對中國水電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親自為孫彥華頒發了體育場建設項目榮譽證書。其中,盧班戈項目還獲得中國建筑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魯班獎。
自2004年進入安哥拉市場以來,中國水電已經遍布安哥拉18個省中的17個。在非洲的28個國家擁有200多個在建項目,合同額共計152億美元,在25個國家設立了32個代表處和分公司,在非洲共雇傭當地雇員超過2萬人。
中國水電承建的麥洛維大壩位于蘇丹北部,是繼埃及阿斯旺大壩后在尼羅河干流上興建的第二座大型水電站,也是蘇丹乃至非洲目前在建的最大水電項目。
麥洛維大壩全長9.65公里,最大壩高67米,灌溉線可延伸400多公里,電站裝機容量相當于蘇丹全國原有裝機容量的兩倍以上。大壩建成后,有西方媒體批評說,大壩對下游的河流、環境等造成了破壞。中國水電隨即向全球河流協會遞交了報告,及時予以澄清,并收到了全球河流協會的肯定函復。
“在非洲,老百姓基本上都是沿河居住。麥洛維大壩的修建通過調節水流量,不但對下游水流量和生態環境沒有影響,反而形成了一個50公里的水庫,便于農業灌溉,為沿河的老百姓建立了一個綠色長廊、生態長廊。”孫彥華說。
對于歐美學者指責中國在非洲搞“外科手術式的殖民主義”,孫彥華也表示不滿。在他看來,中國公司相比外國公司來說,質量好、進度快、價格低,“我們的價格水平是西方公司的60%~70%,我們幫助非洲人民建設項目,幫助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怎么能說是殖民主義呢?”

中國水電薩蘇木項目支持肯尼亞當地教育.
事實上,在非洲平均6%的經濟增長中,中國因素就貢獻了2%。“幾乎所有的中國工程類公司在非洲都在做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比如修建道路、橋梁、醫院、學校等,這些涉及當地的民生工程,恰恰是西方人不愿意去做的。這些項目回報周期較長,利潤較低。而西方公司往往關注的都是礦產資源開發等能源項目,他們才是赤裸裸的掠奪!”孫彥華說。
經過27年內戰的安哥拉,百廢待興,基礎設施幾乎破壞殆盡。中國水電來到安哥拉后,共建設和修復學校25所,分布在9個省份,可同時容納2萬名學生就讀;建設醫院類項目20個,搭建了安哥拉醫療衛生體系的主體框架;承建4個農業灌溉項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安哥拉的糧食安全問題。
為解決當地百姓的就業問題,中國水電盡最大程度雇傭本地工人。在承建的項目中,當地勞動力的數量超過70%。非洲國家專業技術人員普遍缺乏,除了基本的崗前培訓外,公司在非洲各項目所在國還成立專門的技術培訓學校,在滿足公司需求的同時,提高了當地民眾的勞動技能。此外,公司還不定期組織非洲國家重點項目和重點領域管理人員到中國進行短期培訓,如水電站、火電站項目等。目前,部分來自赤道幾內亞、蘇丹等國家的員工正在中國的豐滿水電站進行現場學習。
對于優秀的當地雇員,公司會進行各種形式的表彰,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評選“年度最佳外籍員工”,既增強了他們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又培養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
2008年2月19日,中國水電收到了一份來自安哥拉翁吉瓦市市長辦公室的感謝信,信中寫道:
由于連日來我市暴雨成災,成千上萬的災民無家可歸,貴公司與我們市政府聯系并為災民奉獻了食品、藥品和其他生活物資。
這次特別的援助會永遠留在我們每個翁吉瓦市民心中,我們對這次援助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孫彥華告訴記者,在非洲進行的類似的救援活動很多。2006年,安哥拉本戈省卡希托市丹德河上游出現大面積暴雨,導致灌溉區和居民聚集區的防洪大堤出現6處決口。項目部的工作人員利用所有車輛和施工機械進行封堵,控制了洪水的蔓延。為了加快灌區排洪,項目部工作人員挖開了已經修好的渠道防護設施,保證了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中國水電卻損失了近30萬美元。
在非洲的這些年,有兩件事令孫彥華印象深刻。一次是中國水電十三局的一位項目經理在路上遇到車禍,因手機沒有信號而失去了聯系,過路的當地人把他送到醫院進行搶救,最終挽救了他的生命。還有一次,一位項目工程師患病,由于當地的醫療條件不太好,省政府直接用飛機把他送到了首都醫院進行治療。
這樣的事情還很多,每次想起來,孫彥華都很感動,“只要我們真誠地對待非洲人,才能真正融于他們的生活,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
非洲的生活很艱苦,工作之余,公司會邀請當地雇員、官員、居民代表參加公司組織的春節晚會、歌詠比賽、籃球比賽等,也會應邀參加當地組織的足球比賽、篝火晚會,在豐富雙方業余文化生活的同時,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中非友誼。
“感于心、踐于行、合于道。只有積極服務非洲社會,真誠對待當地人民,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企業才能真正贏得尊重與愛戴,兩國關系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孫彥華對此深有感觸。
責編:孫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