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東
(浙江省磐安縣人民醫院,浙江 磐安 322300)
近年來,通心絡膠囊已經廣泛用于臨床冠心病的治療。筆者近年來應用通心絡膠囊治療45例冠心病患者,觀察其療效,并探討其抗心肌缺血和減少心肌缺血相關事件的有關作用機制。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磐安縣人民醫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7例,均經過冠狀動脈造影術檢查,至少有一處冠脈管腔直徑狹窄大于或等于50%被診斷為冠心病。其中男性 54 例,女性 33 例;年齡 46~67 歲,平均(62.5±7.8)歲;合并高血壓者59例,合并糖尿病者41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5例與對照組42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根據兩組患者病情分別給予拜阿司匹林、硝酸酯類藥物、β受體阻斷劑、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并根據病情給予降壓、降糖藥物治療。治療組另予通心絡膠囊,服藥劑量為每次4粒,每日3次。對照組患者給予安慰劑。總療程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血液學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采集患者的空腹血,采用酶法檢測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根據Friedewald公式計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濃度:LDL-C=TC-(HDL-C)-TG/2.2 mmol/L。采用酶法檢測空腹血糖水平。采用ELISA法測定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2)主要終點事件統計:治療期末,統計患者主要終點事件的發生情況,包括心衰住院、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心絞痛惡化住院、非計劃的血運重建。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及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通心絡對血脂水平的影響 見表1。組內比較顯示治療組血清TC、LDL-C、TG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HDL-C水平顯著升高;對照組血脂變化不顯著。組間比較顯示,治療前兩組間TC、LDL-C、TG 和 HDL-C 水平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TC、LDL-C、TG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P均<0.05),HDL-C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組間差值均數的對比統計分析顯示,治療組TC、LDL-C、TG水平水平的降低、HDL-C水平的增高較對照組更加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和hsCRP水平比較(mmol/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和hsCRP水平比較(mmol/L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
2.2 通心絡對hs-CRP水平的影響 見表1。組內比較顯示治療組血清hs-CRP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1);對照組變化不顯著。組間比較顯示,治療前兩組間hs-CRP水平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hs-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組間差值均數的統計分析顯示,治療組hs-CRP水平的降低較對照組更加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通心絡對主要終點事件的影響 心血管事件治療組心絞痛惡化住院4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心衰住院2例,心血管死亡0例,非致死性卒中0例。對照組分別為9例、4例、0例、1例及18例。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本觀察在基礎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冠心病患者通心絡治療,結果發現心臟病主要終點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降低。進一步分析顯示,通心絡膠囊通過調脂、抗炎、抗凝等多種途徑發揮心臟保護作用。
血清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研究發現,血清總膽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發病危險性可增加2%[1]。因此,降低膽固醇成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策略。通心絡是我國近年來開發的具有調脂、擴張血管、保護血管內皮功能的中成藥,由人參、水蛭、全蝎、土鱉蟲、蜈蚣、蟬蛻、赤芍和冰片等藥物組成,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其主要成份人參皂苷可促進脂質代謝,降低膽固醇;水蛭、蜈蚣、土鱉蟲等亦具有降血脂的作用[2-3]。本研究中,通心絡顯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C、LDL-C、TG水平,并升高HDL-C水平,顯示出良好的降脂效應。
本觀察發現,通心絡膠囊可明顯降低血清hsCRP水平,與以往的研究一致[4]。hsCRP是炎性因子,研究顯示hsCRP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漿CRP水平與冠心病危險性呈顯著正相關,表明hsCRP的促炎作用可顯著增加斑塊的不穩定性[5]。本觀察發現應用通心絡膠囊可顯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因此證實通心絡膠囊具有顯著的抑炎作用,從而可以穩定斑塊,減少心臟惡性事件的發生。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可以增加療效,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1] 胡大一,馬長生.心臟病學實踐2006-規范化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63-669.
[2] 王玉芬,韓雙紅,曲樹明,等.蜈蚣延緩衰老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4,19(11):685-687.
[3] 劉建勛,尚曉泓,王剛,等.通心絡膠囊對實驗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實驗性高脂血癥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17(7):425-426.
[4] 宋宇新,蔡群.通心絡對冠心病患者C反應蛋白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甘肅中醫.2009,22(2):30-31.
[5] Luigi M,Giovanna L,Rital L.Elevated levels of C-reactive peotein at disvharge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g angina predict recurrent instability[J].Circulation,1999,99:8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