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榮華
江蘇省阜寧縣人民醫(yī)院輸血科,江蘇阜寧 224400
亞甲藍光化學法是目前血站常用的病毒滅活方法,為更好地了解使用該法對血漿質量的影響,本文選取在 2009年 12月—2011年12月2年期間新鮮血漿216袋,分別在使用亞甲藍光化學滅活前后取1 mL標本,比較血漿滅活病毒前后血漿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和總蛋白含量以及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變化。現(xiàn)報道如下。
在2009年12月—2011年12月2年期間,每月隨機抽取9袋,共計新鮮血漿216袋。法國產半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產血凝儀,國產病毒滅活箱,凝血因子、總蛋白含量、纖維蛋白原含量試劑盒[1]。
隨機抽取新鮮血漿216袋,分別在使用亞甲藍光化學滅活前后取1 mL標本,按照儀器、試劑盒說明書[2]對血漿滅活病毒前后血漿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和總蛋白含量以及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進行測定。
觀察血漿滅活病毒前后血漿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和總蛋白含量以及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變化[3]。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2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使用亞甲藍光化學法進行血漿滅活前后的血漿中凝血因子(Ⅰ、Ⅴ、Ⅵ、Ⅶ、Ⅸ、Ⅹ)活性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血漿滅活前后的血漿中凝血因子活性變化情況(±s,n=216)

表1 血漿滅活前后的血漿中凝血因子活性變化情況(±s,n=216)
時間 Ⅰ(%) Ⅴ(%) Ⅵ(%) Ⅶ(%) Ⅸ(%) Ⅹ(%)滅活前滅活后T P 99.25±15.65 98.36±15.56 7.1236>0.05 105.36±32.58 102.36±29.69 6.2536>0.05 99.86±17.58 97.58±15.69 5.1236>0.05 98.25±16.58 96.69±15.69 6.5896>0.05 99.21±23.25 96.86±21.46 7.2369>0.05 98.36±16.23 95.25±11.36 7.4523>0.05
使用亞甲藍光化學法進行血漿滅活前的血漿中總蛋白含量為(55.62±4.65)g/L,滅活后血漿中總蛋白含量為(55.41±4.32)g/L,滅活前后在血漿中總蛋白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7.5687,P>0.05)。
使用亞甲藍光化學法進行血漿滅活前的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含量為(2.51±1.32)g/L,滅活后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含量為(2.49±1.29)g/L,滅活前后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7.2369,P>0.05)。
在采集的血漿中會含有一些病毒顆粒,如果對這些病毒不加處理,就會隨著血漿而對受血者造成嚴重的傷害[4],所以對于血漿進行病毒滅活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證明,使用亞甲藍光化學法對血漿中的病毒進行滅活,對血液質量不會造成影響。綜上所述,使用亞甲藍光化學法對血漿進行病毒滅活,不會影響血漿的質量,臨床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1]譚麗芳,肖建美,肖擁軍.病毒滅活血漿質量及應用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9):4775-4776.
[2]焦紅亮,關方霞,李建斌,等.亞甲藍/光化學法滅活病毒對血漿成分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1):100-102.
[3]劉鳳君,林武存,王甜甜,等.亞甲藍光化學法病毒滅活血漿的質量控制[J].重慶醫(yī)學,2007,36(24):2498-2499.
[4]李雪英,韓慧云,李運琴,等.亞早藍光化學法病毒滅活對血漿主要質量指標的影響[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9,1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