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潔茹 王永紅 謝微波 羅 蓉 王小林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體檢中心,重慶 400016)
重慶地區人群體質指數與血脂、尿酸、血糖、腰圍的關系
尤潔茹 王永紅 謝微波 羅 蓉 王小林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體檢中心,重慶 400016)
目的探討重慶地區人群體質指數(BMI)與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和腰圍(WC)之間的關系。方法對2009年81 761例體檢人群的BMI與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和WC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調查人群中BMI過低、正常、超重、肥胖人群的血脂異常率分別為14.6%、20.5%、47.6%、58.8%,尿酸的異常率分別為49.3%、88.6%、91.1%、90.1%;空腹血糖異常率分別為2.9%、3.2%、8.9%、15.5%,WC異常率分別為0.0%、4.6%、41.5%、87.1%,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隨著BMI增加,重慶市體檢人群的血脂、尿酸、空腹血糖異常和WC的異常均明顯升高。
體質指數;尿酸;血脂;血糖;腰圍
超重和肥胖是引起糖尿病、高血壓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體質指數(BMI)是反映人體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擬了解重慶地區體檢人群的BMI、血脂、空腹血糖、尿酸異常狀況。
1.1 研究對象 2009年1~12月我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81 761人,其中男43 411例,女38 350例。BMI過低、正常、超重、肥胖樣本分別有31 038例、29 914例、16 832例、3 977例。
1.2 方法 由專業人員進行檢查。①體格檢查:腰圍(WC),讓受試者直立,兩腳分開30~40 cm,用一根沒有彈性、最小刻度為1 mm的軟尺放在右側腋中線胯骨上緣與第十二肋骨下緣連線的中點(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圍繞腹部一周,緊貼而不壓迫皮膚,在正常呼氣末測量WC長度,讀數準確至1 mm。②血脂、血糖和尿酸檢測:受檢者空腹清晨抽取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用日本日立7/70A自動分析儀(酶免法)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酸。FPG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標本均在8 h內檢測。
1.3 診斷標準 ①根據我國成人的分類標準〔2〕分為:BMI<18.5 kg/m2為體重過低;≥18.5 kg/m2為正常;≥24 kg/m2為超重;≥28 kg/m2為肥胖。WC:男性≥85 cm,女性≥80 cm為異常。②根據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3〕:TC≥5.18 mmol/L或(和)TG≥1.7 mmol/L或(和)LDL-C≥3.37 mmol/L或(和)HDL-C<1.04 mmol/L為血脂異常。③WHO 1999年發布的標準〔4〕:空腹血糖 >6.1 mmol/L為高血糖。④尿酸:>428μmol/L為異常。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AS8.1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2.1 不同BMI人群血脂情況分析 隨BMI增大,血脂異常率顯著增高(P<0.01)。見表1。
2.2 不同BMI人群尿酸結果分析 不同BMI人群尿酸異常檢出率差異顯著(P<0.01)。見表2。

表1 不同BM I人群的血脂情況分析(n)

表2 不同BM I人群尿酸結果分析(n)
2.3 不同BMI人群空腹血糖結果分析 不同BMI人群空腹血糖異常率差異顯著(P<0.01)。見表3。

表3 不同BM I人群空腹血糖結果分析(n)
2.4 不同BMI人群WC測量結果分析 BMI正常和過低人群的WC異常率差異顯著(P<0.01)。見表4。

表4 不同BM I人群腰圍測量結果分析(n)
由于現在生活質量在提高,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也不斷在改變,肥胖等相關代謝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斷提高。照此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全球到2015年,將有15億人患肥胖癥〔5〕。現國內外研究已表明肥胖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疾病和多種代謝性疾病的危險因素〔6〕。肥胖、高血脂又是脂肪肝的主要病因,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等)、啤酒等可引起高尿酸血癥已被公認。肥胖會加重心血管系統的負擔,高血壓在肥胖者中存在患病率高的現象〔7〕。
本研究表明隨著 BMI的升高,TC、TG、LDL-C、UA、FPG 平均水平均升高,HDL-C平均水平降低,這與相關報道一致〔8~11〕,我國24 萬人群數據的匯總分析顯示,BMI≥24 kg/m2者和BMI≥28 kg/m2者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患病率增加2~3倍〔12〕。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飲食的追求也越來越高,但是人們在攝入這些高熱量食物的同時,工作的忙碌、交通的便利和私家車的普及等使得人們越來越缺乏體育鍛煉,超重、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也隨之隨處可見,而且人們的意識里也會認為體重、WC、血壓、血脂、血糖高一點點對身體并無大的損害,殊不知就是人們健康知識的缺乏使得他們的健康在無形中慢慢的損害,當人們開始意識到身體大不如從前到醫院檢查的時候,這些疾病的并發癥也已開始慢慢的侵蝕著健康。
因此要加大對肥胖的宣傳教育力度和范圍,宣傳多運動減少油脂的攝入量,飲食宜清淡少鹽,加強鍛煉,由此減緩超重和肥胖癥患病率的上升速度是可能的,并且在30~40歲后應常監測血壓、血脂、血糖,以及時發現是否有高血壓及糖、脂代謝異常〔13〕,達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從而預防代謝綜合征和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1 謝愛霞,吳勝利,李 農,等.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病的相關性探討〔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7;15(9):556-7.
2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我國成人體質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素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質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1):5-10.
3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25(3):169-75.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iagnosis,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of aWHO consultation.PartⅠ: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mellitus〔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5 楊文英.重視預防,規范管理-2007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8;24(2):121-2.
6 陳 捷,趙秀麗,武 峰,等.我國14省市中老年人肥胖超重流行現狀及其與高血壓患病率的關系〔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40):2830-4.
7 林修功.高血壓與肥胖癥〔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4):204-5.
8 吳婉清,周慧群,葉靜萍,等.體質指數與血脂及脂肪肝的關系〔J〕.廣東醫學,2006;27(9):1323-4.
9 張 敏,李志光,張保良.3 729例不同人群及BMI中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尿酸、高血糖檢出情況〔J〕.中國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5;(140):77-8.
10 關建華,季 兵,陳先明,等.體質指數與糖脂代謝異常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09;1(3):14-5.
11 張淑群,徐志鑫,耿 坤,等.北京市昌平區居民肥胖現狀及其與血壓、血糖、血脂水平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1):80-2.
12 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0-1.
13 陳永宏,周建忠,龔 濤,等.重慶市部分體檢人群體質指數、血壓、血脂和血糖檢測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6):622-4.
R59
A
1005-9202(2012)12-257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2.058
重慶市亞健康人群團隊健康管理項目(HLJJ2009-06)
謝微波(1963-),女,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健康管理研究。
尤潔茹(1987-),女,主要從事健康管理研究。
〔2011-02-17收稿 2011-07-05修回〕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