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冬梅 張雪坤 張志文 (衡水市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預防保健科,河北 衡水 053000)
機構養老人員慢性病管理調查
呂冬梅 張雪坤 張志文 (衡水市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預防保健科,河北 衡水 053000)
機構養老人員;慢性病管理;調查
社會養老作為居家養老的重要補充,推進作為社會養老事業發展重要載體的養老機構建設勢在必行。建設養老機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解決“空巢”老人增多問題的需要。
1.1 對象 河北省衡水市區內18所老年公寓、托老康復中心、敬老院等養老機構入住的≥60歲老人共1 193名。男655名,女538名。年齡60~101歲。年齡性別構成見表1。夫妻同住養老機構者76人。文化程度:無文化119人、小學670人、初中193人,高中及以上211人。職業:農民706人、工人256人、干部、教師、醫生及其他腦力勞動者213人、其他18人。婚姻狀況:有配偶686人、喪偶448人、未婚44人、離異15人。
1.2 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對被調查者進行詢問填表,調查內容由本人、子女或護理人員回答,并進行體格檢查。調查員為經統一培訓的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醫務人員。內容采用中華醫學會老年分會流行病學組制定的調查表。包括基本情況、軀體健康狀況、疾病順位、慢性病及其對生活的影響程度,醫療情況及對醫療事件的滿意程度。生活習慣,營養和衛生習慣,生活自理功能;心理狀況,近3年來發生的事件對情緒的影響,目前最擔心事件等。
2.1 軀體健康狀況 1 193名老人中1 127人患慢性疾病占94.47%。患病種類以1~3種居多。疾病順位:高血壓852例(71.42%)、腦卒中 565例(47.36%)、老年期癡呆 203例(17.02%)、冠心病113例(9.47%)、糖尿病78例(6.54%)、慢性支氣管炎、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等肺部疾病48例(4.02%)、外傷骨折 28例(2.35%)、風濕性關節炎 27例(2.26%)、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26例(2.18%)、類風濕關節炎11例(0.92%)、惡性腫瘤7例(0.59%)。
2.2 醫療情況 72.22%(13/18)養老機構設有醫務室,或與附近醫院醫生掛鉤,建立健康檔案,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打針輸液等。27.78%(5/18)養老機構老人生病到附近醫院或診所就醫。全部養老機構無專職心理醫生,護理人員短缺,年齡偏大,以40~50歲居多,且經正規培訓者少。醫療結算不能用城鎮居民、職工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卡結算。
2.3 生活自理情況 生活自理者占34.28%,半自理者占32.27%,完全不能自理者占33.45%。各年齡組生活自理情況見表2。

表1 機構養老人員年齡、性別構成〔n(%)〕

表2 生活自理情況〔n(%)〕
2.4 心理狀況 老年公寓、托老所等養老機構為老年人養老創造了良好環境和必要幫助。食譜多樣化,老人在養老機構內聊天、散步、玩棋牌、看電視、排練文藝節目等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為行動不便及臥床老人洗頭、洗腳、翻身、按摩,對年老體弱者加餐增加營養。入住老人生活滿意度依生活自理、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者依次為91.2%(373/409)、74.03%(285/385)、45.11%(180/399)。近3年來發生的事件對情緒影響大的負性情緒占53.16%。主要為喪偶27.16%;生病23.22%;家人死亡或生病2.68%;孤獨0.10%。目前最擔心事件:生病35.12%;懼死12.65%;孤獨4.86%;共占52.63%。
機構養老人員特點及存在問題:①高齡,入住老人年齡高,以70~89歲年齡組居多占70.16%。這些老人軀體各臟器功能減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②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別比為121.75,明顯高于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106.74)。女性入住率低與女性受傳統觀念影響,受教育低、就業低、經濟不獨立、承擔家務勞動多、生活自理能力強等有關;③職業,以農民為主占59.18%,喪失勞動能力后無經濟來源,由子女或親屬支付養老費用;④獨居者多,喪偶、未婚、離異者高達42.5%,隨著年齡增長、疾病增多、自理能力下降、社會交往減少,他們比普通老人更易產生孤獨感〔1〕。年老孤獨,缺少夫妻間關懷,易導致精神抑郁;⑤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2.31%,達半數以上,對接受健康理念、新知識、新鮮事物受到一定限制;⑥患慢性疾病多。慢性病是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的重要危險因素〔2〕,老年人患病種類越多,所患疾病程度越重,生活質量就越差。入住老人中94.47%患慢性病,以1~3種居多,主要為高血壓病、腦卒中、老年期癡呆、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患病率71.12%,明顯高于天津市東麗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45.46%)〔3〕及全國高齡老人高血壓患病水平。我國≥60歲老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0% ~60%,而≥80歲老年人口患病率可達67.17%〔4〕。高血壓是引起心腦血管、腎臟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由其導致的冠心病、腦卒中、心肌梗死、腎衰竭等并發癥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殘率,且高血壓在呈上升趨勢。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并控制高血壓的發生發展,減少并發癥是當前公共衛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5〕;養老機構入住老人腦卒中患病率47.36%,嚴重危害健康。腦卒中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并具有高死亡率、高復發率以及高致殘率等特點〔6〕,是嚴重影響人類生存質量和生命的疾病。常遺留各種后遺癥,不僅患者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7〕。⑦失能老人多,生活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者多達65.72%,為護理工作增加難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養老機構內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至關重要;⑧負性情緒及擔心事件多,近3年發生事件對情緒影響大的負性情緒占53.16%,主要為喪偶、生病、家人生病或死亡,孤獨。最擔心的事件有生病、懼死、孤獨。應提供老年人喜歡并愿意參與的方式,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組織志愿者或在校學生上門為老人服務,聊天,進行心理咨詢,心理疏導等活動,提倡家庭和睦,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使老人倍感親情的溫暖。⑨部分養老機構無醫務室,全部養老機構無心理醫生,護理人員短缺,醫療條件急需改善。⑩生活滿意度高,盡管老人存在各種生活問題,但隨著社會發展進步,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便利,老人生活滿意度較高。做到老有所養,就要從物質、精神等各方面滿足老人的需要。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性難題,我國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我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8〕,我國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未富先老”,而且是“未備先老”。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功能日趨弱化是不爭的事實,社會化養老正在成為新的趨勢。在人口少子化、青壯年城鎮化、老年高齡化、家庭空巢化、空巢孤獨化的多重背景下,機構養老和專業照料的重要性必將更加凸顯。
加強機構養老人員慢性病管理,必須要加大醫療資源投入,整合養老機構,與醫院掛鉤,創立醫療、護理、養護、教學、科研、急救互補的醫療網絡。扶植各養老機構建立醫務室,配備老年醫務工作者及心理醫生,在照顧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同時加強老年人健康監測及健康教育。醫療費用以職工及城鎮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卡結算,方便老人就醫。加強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其待遇,使護理隊伍相對穩定、年輕化,同時也可以緩解社會就業難的壓力。
1 謝少飛,席淑華.我國高齡老人的健康狀況與保健現狀〔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0):50-1.
2 徐 濤.深圳市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3;22(7):429.
3 陳樹昆,蘭曉霞,牛犇山,等.60歲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篩查情況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0;8(1):9.
4 李艷芳,胡亦新,周玉杰,等.北京市軍隊干休所80歲以上老年人1002例高血壓及治療現狀調查.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8):627-30.
5 Yonshida H,Sugiyam A,Satoh Y,et al.Comparison of the amiodarone with thlse of selective classⅢ drug,sematilide,using a canine chronic atrilventricular block mode〔J〕.Live,2002;66(8):758.
6 陳 進,倪朝民,陳 瑾,等.影響社區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8;30(2):109-13.
7 邵 爽,戴 紅.我國腦卒中社區康復技術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5):479-82.
8 林文彬.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8;3:41-4.
R161
A
1005-9202(2012)12-261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2.085
呂冬梅(1969-),女,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傳染主慢性病預防研究。
〔2011-05-16收稿 2011-10-11修回〕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