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常劍波 (延安大學醫學院,陜西 延安 76000)
兩種健康教育方式對高齡慢性腎衰竭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
周小燕 常劍波1(延安大學醫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慢性腎衰竭;自評癥狀量表;焦慮癥自測量表;抑郁自評量表
慢性腎衰竭(CRF)是指由各種慢性腎臟疾病引起的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和各種與此相關的機體代謝紊亂和臨床癥狀組成的綜合征。隨著我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在CRF中,高齡患者更是越來越多。對于老年患者來講,CRF不僅嚴重威脅他們的生命,更使得他們的生活質量持續降低,生活負擔加重〔1〕。而健康教育則對高齡患者的心理狀況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本文采取兩種健康教育方式,探討其對高齡CRF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按照《中國腎臟病學》的診斷標準,選取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高齡CRF患者共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70~85〔平均(76.3±4.8)〕歲,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心理狀況的隨訪評估。排除標準:①首次診斷為CRF;②文化水平較低,以致不能進行心理評估;③病情不穩定;④意識不清;⑤不能接受隨訪。按照我國CRF分期方法,其中有4例處于腎功能代償期,22例處于腎功能失代償期,18例處于腎衰竭期,4例處于尿毒癥期,需要進行替代治療。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家庭背景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以集體授課為主,每周固定授課2次,每次約45 min,把CRF的相關知識制作成《慢性腎功能衰竭手冊》,課后發放給患者,授課內容包括CRF的基本知識、飲食健康和緊急治療方法等,授課PPT圖文并茂,盡可能簡單易懂。觀察組則采用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方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教育時間可選擇在查房后,根據實際情況把握時間長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項:①患者基本資料的收集,包括患者的診療經過、家庭背景、基本性格、工作生活習慣、心理現況等,并盡可能找出患者現存問題,制定相關對策。②與患者互相溝通交流,在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的前提下,與患者進行貼心的交流,鼓勵患者把心底的痛苦或焦慮傾訴出來,幫助患者排除不良的情緒,獲取患者的信任。在交談過程中,要選擇舒適的場所,避免各種干擾,不要讓患者有所顧慮。③在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的同時,能夠隨時穿插一些與CRF相關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讓患者建立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從而樹立與疾病斗爭的信心和勇氣。④找一些積極樂觀的患者現身說法,樹立正面例子,講述自己對于該疾病的認識和注意,讓患者間互相交流,相互鼓勵支持,找到自己的患友,這樣對患者更有說服力且更容易接受。
1.3 評估指標 分別在施行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出院后3個月,給患者進行心理狀況評估,評估指標包括自評癥狀量表(SCL90)、焦慮癥自測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SCL90采用5級評分制,從“嚴重”到“沒有”分別賦5~1分,以全國常模的結果作為界限,總分超過160分值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患有心理問題。SAS和SDS為四項評分制,從“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到“沒有或很少時間”分別賦分4~1分,總分超過50分值者為心理焦慮或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
2.1 兩組SCL90評分比較 兩組在健康教育前,SCL90評分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心理狀態基本一樣。在健康教育后和出院后3個月,觀察組的評分均比對照組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觀察組的心理狀態比對照組好。見表1。
表1 兩組SCL90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SCL90評分比較(±s)
個月對照組組別 健康教育前 健康教育后 出院后3 216.7±9.8 205.2±11.3 208.6±11.7觀察組 219.5±8.3 186.4±9.1 190.4±10.8 t值 1.074 3.074 2.366 P值 >0.05 <0.01 <0.05
2.2 兩組SAS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S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在健康教育后和出院后3個月,觀察組的SA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1),可見,觀察組的焦慮程度更輕。見表2。
表2 兩組SAS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SAS評分比較(±s)
個月對照組組別 健康教育前 健康教育后 出院后3 54.4±3.6 46.5±4.8 48.7±6.5觀察組 55.7±4.3 42.7±5.9 43.1±7.2 t值 0.926 2.974 2.766 P值 >0.05 <0.01 <0.01
2.3 兩組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SD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在健康教育后和出院后3個月,觀察組的SD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5),可見觀察組的抑郁程度更輕。見表3。
表3 兩組SDS評分的比較(±s)

表3 兩組SDS評分的比較(±s)
個月對照組組別 健康教育前 健康教育后 出院后3 55.3±4.6 47.1±4.9 48.6±5.4觀察組 56.8±5.4 44.6±5.3 45.9±6.3 t 1.037 2.463 2.574 P >0.05 <0.05 <0.05
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的結局都會導致CRF,大多數患者都已經經歷了一段不斷診治求醫的過程,也對CRF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其注意力往往放在CRF的不良發展和并發癥方面,對有可能或者即將接受透析治療感到一種恐懼,心理長期處于一種應激狀態,各種焦慮或抑郁的心理容易出現,更是不利于CRF的治療〔2〕。特別對于高齡的CRF患者,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經大大下降,心理上承受的壓力反而更是巨大的。老齡患者容易產生孤獨感,認為患上CRF是一種累贅,對治療喪失信心和積極性,容易產生抑郁的心理〔3,4〕。CRF的不可逆性,注定高齡患者要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衰老的機體已不堪重負;而且高齡患者經濟來源困難,依靠子女的贍養,這點也是容易讓高齡患者心理出現抑郁的因素。已經有不少研究顯示,對CRF的治療,僅僅依靠藥物是明顯不夠的,還要對CRF的患者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和人文關懷,特別對于高齡患者這一特別脆弱的群體,有效的健康教育更顯得尤為重要,也影響著治療的效果〔5〕。本文結果顯示了高齡患者的心理已經不能維持在正常的水平,有或輕或重的焦慮和抑郁等表現,這些都會大大降低高齡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對醫囑的依從性,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傳統的健康教育采取了集中授課的方式,可能對于相對年輕的患者能夠取得較大效果。但對于老齡患者,其學習能力和注意力都已經極大下降,且心理方面已經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這種集中授課的健康教育方式對老齡患者效果較小,沒有針對性。
本文的觀察組采用了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方式,對于老齡患者來說是一種更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與高齡患者多點溝通,能夠讓高齡患者感受到關懷,釋放心底的壓力和不良情緒。這種健康教育方式從多方面入手,讓高齡患者建立對CRF的正確認識,重新樹立對治療的信心和積極性,舒緩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負面情緒,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同時也要求護理人員需要更加熱情耐心接待這類高齡患者,要能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患者的心理障礙。本次試驗中,觀察組的自評癥狀量表、SAS、SDS三個評分都比對照組低,提示了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方式比集體授課方式更能釋放高齡患者的負面情緒,減輕心理負擔。
1 曾蘭芳.健康教育在尿毒癥患者透析治療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版),2011;2(5):39-40.
2 袁俊華.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的心理護理探討〔J〕.西南軍醫,2009;11(2):367-8.
3 Procci WR.Psychosogicial disability dur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J〕.Gen Hosp Psychiatry,1981;3(1):24-4.
4 Lew SQ,Piraino B.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issues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Semin Dial,2005;18(2):119-23.
5 韋美丹,呂冬寧,凌彩業,等.心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1):33-4.
R692.5
A
1005-9202(2012)12-262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2.090
1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東關分院醫務科
常劍波(1966-),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心理與健康研究。
周小燕(1967-),女,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職業與健康,心理與健康。
〔2011-12-26收稿 2012-01-12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