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懷,李卓凡,陳 懷
(韓山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系,廣東潮州521041)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邁克耳孫干涉儀實驗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儀器的結構和掌握實驗原理,熟練儀器的調節和使用,認識光的干涉現象及了解測量波長的方法.本文在確保邁克耳孫干涉儀原有結構和功能不變的基礎上,通過適當改裝,實現其應用功能的多方面擴展.
2.1.1 實驗原理及方法
邁克耳孫干涉儀光路如圖1所示[1-2],光束經分束板分為1和2兩束光,分別經反射鏡M1和M2反射后在E處形成干涉.設M1以速度v運動,反射光線1將攜帶多普勒頻移信息.由于光頻率極高,光電池只能輸出一定直流信號以響應其平均效果,若控制v的大小使多普勒頻移信息剛好落在光電池的響應范圍內,則光電池輸出信號濾去直流后的頻率正好等于多普勒頻移頻率Δf.

圖1 邁克耳孫干涉儀原理圖
根據多普勒效應理論,頻率為f的光源相對觀察者的速度為u遠小于光速,即u?c時,觀察者觀察到的頻率為

若光源與觀察者相對靜止,反射鏡M1以速度v沿光束方向運動,則其反射光頻率應為

2束光的頻率之差

可得光速

裝置實物圖如圖2所示,重物通過繞于干涉儀粗動手輪的繩子使動鏡作勻速運動.自制光電測速裝置記錄轉輪轉動1圈所用時間,從而求出動鏡速度v.利用光電池代替觀察屏在E處接收差頻信號,經濾除直流和放大后測出差頻頻率Δf.結合已知的光源頻率,可由(4)式求得光速.

圖2 測速裝置實物圖
2.1.2 實驗結果及分析
實驗數據[3]如表1所示,由表1可得=7.46 s.=0.095 09mm,=2.043 38mm,=819.5Hz.
根據精益化的內涵,制定統一的實訓實驗指導書,使得實驗實訓場地的規劃有了依據,實訓實驗教學做到精益化成為可能,同時幫助教師組織教學有了靈活性、成績評定有了可比性和科學性。

表1 轉輪轉動1圈所用時間、對應動鏡位置及相應差頻頻率
由v=(x2-x1)/t,得到動鏡的平均速率為0.261 1mm/s,已知所用的氦氖激光頻率為f=4.738×1014Hz,代入式(4)后算出光速的平均值為=3.019 1×108m/s.與理論值2.997 9×108m/s比較,相對偏差為0.71%.
誤差分析:1)重物下降過程中難以保證重物始終勻速下降;2)差頻測量和速度測量不同步引起誤差.
將2.1中得到的差頻信號經功放電路后輸出至揚聲器,可聽到相應的呼嘯聲.通過掛不同的重物,可改變動鏡速度.當相對速度v增大時,多普勒頻移也相應增大,呼嘯聲的音調變高,反之則音調變低,因而形象直觀地演示了多普勒效應[4].
2.3.1 實驗原理和方法
實驗光路[2,5-6]如圖3所示,改用白光做光源,當干涉儀的兩臂光程相等時,在E處可看到彩色的干涉條紋.若在鏡面M1前置一厚度為d的透明薄片,設該薄片的折射率為n,則光路的光程差增加了2(n-1)d,彩色條紋消失.調節動鏡M1,使其向分光板G1靠近Δx,當2Δx=2(n-1)d時,光程差再次為零,此時又出現彩色條紋.只要測出厚度d及動鏡的移動距離Δx,便可根據

算出透明固體的折射率n.

圖3 實驗光路圖
如將透明固體改成玻璃槽,同理可測出透明液體的折射率.
1)用螺旋測微計測玻璃片厚度,得到:d=(1.816±0.002)mm.
2)未加入待測樣品,測量出現彩色干涉條紋時M1位置:x1=(31.843±0.016)mm.
3)加入待測樣品,測量再次出現彩色干涉條紋時M1位置:x2=(30.843±0.017)mm.
由(5)式算出玻璃樣品的折射率:n=1.551±0.013.與普通玻璃的折射率1.516相比,相對偏差為1.5%.
2.4.1 實驗原理方法
實驗裝置如圖4~5所示[7-8].被測金屬絲的一端固定在分光板下,另一端被固定在動鏡M1下.將與動鏡相連的細線繞過滑輪連接托盤.把砝碼放在托盤上,砝碼的重力將作用于動鏡.調節干涉儀,在光屏位置產生清晰的干涉條紋.當動鏡稍微運動時,光程差發生變化,從而使得干涉圓條紋發生涌出或陷入現象.可用


圖4 實驗原理圖

圖5 測量彈性模量的實物圖

算出該金屬絲的長度變化量.式中:N為條紋變化的數目,λ為激光波長.由金屬絲的長度變化量可算出金屬絲的彈性模量:式中:L為金屬絲長度,r為金屬絲直徑,F為金屬絲伸長Δl所需拉力.實驗關鍵在于當金屬絲完全拉直后,逐個增加小質量的砝碼,保證條紋緩慢變化,便于計數.由式(6)和(7)可得

其中:Δm為增加砝碼的質量,g為重力加速度.
2.4.2 實驗結果及分析
采用波長為650nm的激光器,實驗數據及結果如下:
1)待測金屬絲直徑d=0.051 0mm,待測金屬絲長度L=(7.63±0.02)cm.
2)測量干涉條紋變化環數N=40時所增加的砝碼的質量為Δm,數據如表2所示.由(8)式算出金屬絲的彈性模量E,列于表2.
通過實驗測量:待測鋼絲的彈性模量E=(179.4±1.0)GPa.與參考值172GPa相比,相對偏差為4.3%.

表2 干涉條紋變化環數N=40時所增加的砝碼的質量
實驗誤差分析:1)動鏡上的滑軌與導軌存在摩擦力;2)連接重物的拉線與金屬絲可能不在同一直線上.
以上功能擴展實驗都保證了邁克耳孫干涉儀原有結構和功能不變,只是自制并加裝了部分輔助器件,便能在同一臺儀器上實現多種物理量的測量,實際測量結果及分析表明各種方案均切實可行.對邁克耳孫干涉儀應用功能的擴展,不僅擴充了實驗教學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創新意識,同時又可提高了儀器的使用率,充分體現了物盡其用的科學理念.
[1] 胡盤新.大學物理手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155-162.
[2] 丁慎訓,張連芳.物理實驗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227-228.
[3] 李卓凡,王小懷.超聲多普勒效應實驗裝置的設計與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8):60-63.
[4] 王振環,陳廷.多普勒效應的演示裝置[J].物理實驗,2011,31(2):28.
[5] 王彩霞,楊虹,沈端,等.邁克耳孫干涉儀測厚度中的實驗現象分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0(2):27-28.
[6] 張淼,唐芳,李華.基于邁克耳孫干涉儀的激光多普勒實驗儀及其實驗[J].物理實驗,2007,27(4):9-12.
[7] 漆建軍,馬文華,肖化.基于線陣CCD的邁克耳孫干涉儀測量金屬絲的彈性模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20-21.
[8] 魏茂金,張朝清,黃思俞.邁克耳孫干涉儀測量介質板折射率的問題研究[J].物理實驗,2010,30(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