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新加坡、泰國特約特派記者 邱明達 孫廣勇 本報特約記者 余騰
緬甸總統吳登盛的新加坡之訪1日結束。此行高潮定格于1月30日雙方簽下的合作備忘錄,緬甸從中獲得涵蓋經濟、法律、教育等領域的全方位支持,新加坡也將從緬甸開放大潮中分一杯羹。有這個想法的亞洲國家顯然不在少數,多國航空公司爭相推廣緬甸航線,近水樓臺的印度、泰國早早遞出投資橄欖枝。有分析稱,緬甸急于搭上經貿發展快車,東盟及亞洲多國又有能力、且有意愿提供資金、經驗和項目,一拍即合。
盡管仰光茵雅湖畔的美國使館大得驚人,一街之隔的仰光大學內,學生最向往的留學地是美國和歐洲。但對緬甸政府來說,經濟伙伴的實惠選擇仍在亞洲。這從緬甸總統吳登盛帶到新加坡的豪華陣容就不難看出,包括緬甸外長、建設部長、交通部長、農業水利部長、教育部長、仰光市長等高級官員和眾多緬甸商界領袖。
1月30日,新加坡和緬甸簽署《新緬技術合作計劃諒解備忘錄》,新方在經濟發展、人才培養和公共管理等領域對緬“全面贊助”。這項合作計劃今年啟動,2015年結束。作為特別合作領域之一,新加坡還將向緬甸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其為2014年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做準備。
吳登盛1月31日的行程相對輕松:參觀“組屋”。當天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專訪時,吳登盛提及最多的是“民主”,他同時強調,緬甸把國內穩定置于經濟發展之上。吳登盛駁斥外界質疑,說“緬甸要從朝鮮搞核武”是無稽之談。他還說,新加坡在發展經濟、建設金融中心方面經驗豐富,因此前來求教“合情合理”。
有趣的是,臺灣《中國時報》1月31日評論稱,新加坡1965年獨立之初,緬甸是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還親自率領代表團前往緬甸“取經”,研究如何治國,曾幾何時,新加坡早已是區域內的首善之區,緬甸則成經濟墊底之地。
緬甸新政府去年3月上臺后,連串釋放經濟領域的開放信息和推出政治領域的改革舉措,讓全球矚目。連用制裁掐住緬甸脖頸的西方高官也紛至沓來,可對急于發展經濟的緬甸來說,最實惠的交往對象還是亞洲諸國。恰好這些國家也有到緬甸淘金的強烈愿望。
正如緬甸工業部長吳昂東在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對媒體所說,緬甸的水力發電潛能大,又擁有很大的漁區,地理位置也優越,絕對是個吸引人的投資地點,“不少商界領袖都對緬甸表現出巨大興趣”?!八麄兤炔患按胤鋼淼轿覀冞@里來。”吳昂東預計,緬甸經濟今年將增長6%。緬甸政府日前已經宣布準備向外國投資者提供長達8年的免稅優待。
法新社1月31日報道稱,緬甸需要外資投入其貧瘠的經濟領域,尤其是金融業和旅游業這種“快錢”領域,而亞洲諸國對緬甸豐富的天然資源感興趣。馬來西亞CIMB銀行早就做出分析,緬甸擁有豐富的油氣、黃金、寶石儲備和大量廉價勞動力,馬來西亞是緬甸可借之外力。
《環球時報》記者在緬甸西南部海域采訪時,看到不少泰國、馬來西亞、韓國公司的油氣項目,目前,緬甸的很多石油和天然氣銷往這些國家。近鄰泰國更是雄心勃勃,泰緬協會主辦的研討會場場爆滿。記者參加的一次,走道里都站滿聽眾,與會者包括泰國政界、軍界、學術界、商界人士。
不過,按路透社1月31日援引東盟高級官員的話說,緬甸未必能“無代價”搭上周邊國家發展的快車,緬甸的經濟和司法體系和他國存在差異,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改革和接軌,“資源豐富、勞動力廉價并不能必然吸引外資進入”。但該官員也表示,當然“東盟十分樂于與緬甸分享經驗,提供幫助”?!?/p>
環球時報201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