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樹真
(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衛生院,山東東營257086)
消萎靈是以溫中健脾、益氣活血化瘀為法,結合現代藥理研究,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經驗方。其由黃芪、白術、桂枝等十二味藥材組成[1]。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該經驗方療效確切,總有效率為90%。為了進一步開發現代中藥,并提高本經驗方的療效,我們以該經驗方為基礎,進行了“消萎靈顆粒”的制備工藝研究。
1.1 儀器 FA-1004型電子分析天平(上海天平儀器廠)、202—1型電熱恒溫干燥箱(上海金滬電熱儀器聯營廠)、噴霧干燥制粒機(型號:PGL-5A,重慶精工制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1.2 試藥 實驗用藥材購自濟南建聯中藥店,經鑒定均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規定;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廠);甲醇為色譜用試劑,其他為分析純。
黃芪30 g、白術10 g、桂枝10 g、白芍10 g、九香蟲10 g、丹參15 g、檀香10 g、川芎15 g、蒲黃15 g、五靈脂10 g、柴胡10 g、炙甘草10 g。
3.1 制備工藝研究
3.1.1 藥材炮制 精選藥材,按山東省中藥炮制規范嚴格炮制。
3.1.2 提取工藝研究 稱取處方量的上述飲片,按正交試驗設計法,以出膏率為評價指標,考察提取條件包括加水量(A)、提取次數(B)、提取時間(C)對出膏率的影響(表1),比較顯著性因素,結果見表2和表3。

表1 提取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試驗結果

續表2:

表3 方差分析表
由上述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本實驗設計中,因素A、C對出膏率的影響比較顯著,且A>C,因素B的影響不顯著。結合直觀分析和方差分析及生產實際,確定最佳組合為A3B2C3,即提取工藝的最佳方案為:處方量藥材加12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0 h。
3.1.3 制粒工藝研究 按照上述最佳提取工藝對處方進行提取,濾出煎液,并將兩次濾液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35。采用噴霧干燥制粒法進行制粒。噴霧干燥機(根據噴霧干燥機技術參數及多次試驗得出最佳)的進風溫度和出風溫度分別是175℃和95℃,泵的轉速是20 r·min-1。將細粉按擠壓造粒法制備顆粒。放入干燥箱中,在60~80℃下干燥,整粒,過篩,除去不能過1號篩和能過5號篩的顆粒,分裝于鋁塑復合包裝膜中,每袋裝3 g,滅菌。
3.1.4 工藝驗證 按照上述最佳工藝條件制備三批樣品,測定出膏率,結果見表4。證明該工藝重現性良好。

表4 三批樣品的測定結果
3.1.5 制備工藝 取處方中各藥味,加12倍量水,煎煮提取兩次,每次2 h,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035,噴霧干燥成細粉,制粒,60~80℃干燥,整粒,分裝成每袋3 g,滅菌,即得。
本研究對消萎靈顆粒的制備工藝進行了研究,通過實驗證明,該工藝準確度高、重現性好,總體上可行;我們按照原處方的用藥習慣,采用水煎提取的方法,最大程度的保證溶出的成分與湯劑中的成分一致。為了盡可能的提取出處方藥材中的成分,我們采用正交設計,對提取工藝進行了考察,最后通過統計學分析,得出最佳提取工藝。
[1] 王汝新,牛華珍.消萎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00,19(11):65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