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語言研究
超越還原論——語言順應論中的方法論思想詮釋……………………………………………………………毛延生(1-1)
從原始言語到內部言語——《思維與言語》的辯證法思想解讀…………………………………………………………楊 華(1-9)
認知語言學中的虛擬性反思……………………………………………………………………………黃 蓓(1-15)
心智如何形成句子表達式?……………………………………………………………………………徐盛桓(2-1)
反身代詞“自己”長距離回指阻斷研究——句法語義界面視角……………………………………………………………………………劉悅明(2-9)
多元理論視域下的語言與性別研究……………………………………………………………………張榮建(2-14)
國外語言規劃研究述評…………………………………………………………………………………鄔美麗(2-20)
省略的認知轉喻解讀…………………………………………………………………………張天偉,盧衛中(2-25)
廣告勸說中的元話語資源和身份建構…………………………………………………………………王雪玉(3-1)
英漢特殊被動句對比研究………………………………………………………………………………楊吉風(3-8)
超越形而上學的語言觀——塞爾言語行為學說解讀………………………………………………………………………張 虹(3-16)
馬蒂尼奇隱喻理論芻議…………………………………………………………………………………李藍玉(3-21)
語言學研究范式轉向:從轉換生成語法到語言突現…………………………………………………吳 文(4-1)
GP句重新分析難度與加工機制………………………………………………………………………黃 潔(4-9)
基于角色與值的指稱關系分析………………………………………………………………………王 劼(4-18)
日語主題省略的分類和原則再考察…………………………………………………………劉澤軍,朱鵬霄(4-24)
基于社會認知的使用頻率與語言構建研究…………………………………………………………劉 倩(4-30)
卡梅倫就職演講的批評性語篇分析…………………………………………………………………王 靜(4-37)
基于伯克“同一”理論的人稱指示語研究………………………………………………………………鞠玉梅(5-1)
傳統與現代之間——葉斯柏森語法論著評析……………………………………………………………張高遠,陳芙蓉(5-6)
英語意合特質的表現、動因及理念張力——基于語料庫的翻譯實證研究…………………………………………………………………陳 偉(5-12)
句法—語義接口視角下的量化轄域獲取句法研究…………………………………………………麥 濤(5-20)
我國英語學習者中介語音節的初步研究……………………………………………………………馮秀云(5-27)
英漢電視新聞播報的語境順應性對比研究…………………………………………………………范開芳(5-33)
對語義模糊理論的哲學思考…………………………………………………………………………葉友珍(5-38)
古典詩詞中來自轉喻的隱喻……………………………………………………………………………高 原(6-1)
最簡方案下雙賓結構中賓語的基礎生成位置再分析…………………………………………………鄧昊熙(6-8)
“我想”與I think的語義和功能考察…………………………………………………………………李秋楊(6-16)
語料庫語言學視角下的語塊自動提取研究……………………………………………………………石志亮(6-22)
英語軛制構式的“慣性壓制+”研究………………………………………………王可可,韓嬌陽,顏小英(6-27)
翻譯研究
劉勰的“三文”與譯詩的“三味”………………………………………………………………………陳大亮(1-27)
朱光潛翻譯思想的語言學維度…………………………………………………………………………江慧敏(1-34)
機緣巧合,神形兼備——以BRICs為例解析隱喻外來詞的翻譯……………………………………………………汪淳波(1-39)
國內《春曉》英譯研究:評述與建議………………………………………………………甘 霞,文 軍(2-31)
清末翻譯文本的倫理選擇………………………………………………………………………………涂兵蘭(2-36)
文體學視角下的英詩漢譯——以馬修·阿諾德的名詩《多佛海灘》為例…………………………………………………萬 兵(2-40)
修辭認知與翻譯…………………………………………………………………………………………邱文生(3-26)
汪榕培 “傳神達意”翻譯標準考辨……………………………………………………………………李瑞凌(3-32)
語塊在長時記憶中的狀態與口譯質量…………………………………………………………………宋 纓(3-37)
神話文學的翻譯形象解讀——以《聊齋志異》英譯為例………………………………………………………………………陳吉榮(4-41)
詩歌敘事視角的碰撞——英美譯者對漢詩敘事視角的調整及其作用………………………………………………余蘇凌(4-47)
論外宣翻譯中受眾中心化與譯者主體性的和諧統一………………………………………………李春光(4-54)
論英譯中國文學的對外傳播與接受…………………………………………………………………耿 強(5-44)
從漢譯本序言看《圣經》漢譯思想的流變…………………………………………………任東升, 門 瀧(5-51)
譯儒攻儒,傳播福音—— “四書”的第一個英譯本評析………………………………………………………………趙長江(5-57)
泰勒對《三國演義》性別稱謂體系的解構與重構…………………………………………陳德用,張瑞娥(6-33)
試論全球化視域下翻譯的二元性……………………………………………………………………李 晶(6-39)
小說漢譯中人物話語翻譯的敘述操控………………………………………………………………張道振(6-43)
從解釋學視角解讀曾覺之翻譯思想…………………………………………………………………張 媛(6-48)
《莊子》內篇中文化因素翻譯探析…………………………………………………………顧 毅,楊春香(6-54)
外語教學研究
大學英語學習者“動機行為影響因素生態問卷”數據分析…………………………………………龍紹赟(1-44)
大學英語隱性分層教學實證研究……………………………………………………………………周 玉(1-53)
比較哲學視野中的中式英文寫作……………………………………………………………………潘軍武(1-58)
中國文化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探究………………………………………………………胡毅麗(2-44)
二語聽力水平與聽力困難關聯性認知心理分析……………………張正厚,呂 磊,張 瑩,丁 進(2-51)
基于語料庫的大學英語連詞教學研究……………………………………………………泰中華,劉 芹(2-57)
語料庫視角下的短語教學研究述評…………………………………………………………………梁紅梅(3-42)
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專業學習者時態使用一致性研究………………………………楊瀅瀅,張雪梅(3-50)
英語教學思辨缺席芻議………………………………………………………………………黃小銘,彭元玲(4-58)
理工高校科技俄語翻譯人才培養與課程改革研究…………………………………………………陳 兵(4-63)
批評語篇分析理論在英語報刊選讀課程中的實證研究……………………………………………陳令君(5-74)
基于話題的詞匯聯想能力與英語寫作成績的相關性………………………………………………王金龍(6-72)
外國文學研究
話語的力量——析張愛玲小說《桂花蒸 阿小悲秋》譯文對原文的顛覆…………………………………喬 幪(1-63)
原始與現代的復合體——評《他們眼望上蒼》…………………………………………………………………………劉 彬(1-69)
克里斯托弗?馬洛的傳記形象與文化建構…………………………………………………………馮 偉 (1-74)
從“失去性征”到“雌雄同體”的英國浪漫主義女性詩人…………………………………………王 欣(2-64)
豈止消閑: 《禮拜六》翻譯小說的文化闡釋…………………………………………………………修文喬(2-71)
卡佛小說中的美國電視文化——以《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么》為例……………………………………………虞 穎(2-76)
《密探》中的時間技巧探微……………………………………………………………………………張 林(3-59)
超越兩性二元對立——《海上無航標》的女性主義解讀…………………………………………………王昌玲,韋 虹(3-65)
文化間的對話與融合——從美華流散文學作品主題的變遷看文化間的復調性………………………………………馮 紅(3-71)
詮釋與警世——《蘇菲的選擇》主題探討……………………………………………………………………曾傳芳(4-67)
多元族裔身份的自由追尋與建構——解讀《夢娜在希望之鄉》中的女兒形象………………………………………………………劉 哲(4-72)
論薇拉?凱瑟《教授的房子》的審美現代性…………………………………………………………張健然(4-76)
在“邊緣處”敘事的德萊塞…………………………………………………………………張祥亭, 楊吉風(5-62)
交往的困境——評阿爾比劇作《動物園的故事》……………………………………………………申 圓,史志康(5-68)
哈羅德?布魯姆與比較文學……………………………………………………………………………曾洪偉(6-59)
創傷的記憶:“他者”的病態身份構建——淺析莫里森新作《慈悲》…………………………………………………………楊紹梁,劉霞敏(6-65)
綜合外語研究
淺析中國法語教學領域中的l’éclectisme現象………………………………………………………王 萱(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