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 德
“非本地孕婦分娩名額或取消”。據香港媒體9日報道,香港8日召開立法會,內地孕婦赴港產子問題再度成為焦點。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表示,由于預計今年香港本地生育率會增加,如有需要,會考慮取消公立醫院全部非本地孕婦分娩配額。
據香港《文匯報》9日報道,特區政府上月中旬推出4招遏止內地“雙非”孕婦(夫妻均非港人)沖閘赴港產子,包括在海關關口加強人手、加強打擊“月子公寓”等,有關措施初見成效。周一岳8日出席立法會時透露,過去半年,平均每周有30至40名內地孕婦沖急診室,近3周已回落至每周十多人。他說,當局預期龍年本地生育率會增加,因此將于未來一兩個月與醫院管理局和私家醫院討論明年非本地孕婦的配額,當局會要求私家醫院預留足夠名額及優先提供服務給本地孕婦,并根據本地孕婦需求確定有關配額,不排除一刀切不準公立醫院接收內地孕婦預約。有媒體評論說,這是一個相當明確的信息,相信會引起內地民眾的重視。
另據香港《成報》9日稱,香港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表示,本月內將向當局提交接收內地孕婦新建議,包括價格調整。他還說,過去曾發現非本地孕婦的預約中部分人預產期不準確,甚至有造假情況,一旦發現,會交警方處理。據報道,香港社會各界近日也紛紛獻計獻策,如自由黨提議釋法、修法,促請港府立即停止給予“雙非”嬰兒居留權;新民黨則提出由內地發出配額簽注,只有取得簽注的“雙非”嬰兒才有居港權,并將中介公司視作“人蛇集團”檢控。
在內地孕婦問題上,香港各界之所以有越來越“嚴厲”的表態,與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發生的內地與香港民間的不少糾紛有關。過去一年,大批“雙非”孕婦涌入香港產子,一些香港人認為本地孕婦的醫療資源被嚴重占用,社會上因此彌漫著一股激憤情緒,9日占據不少媒體版面的“女青年會賣港賺人民幣”事件就是一例。
據香港《東方日報》報道,每年獲當局逾億港元資助的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轄下四間酒店借鄰近醫院的優勢,推出“分娩住宿套餐”服務,并以簡體字作宣傳。報道稱,這擺明是招攬內地孕婦入住,事件被網民揭發后引起爭議,一些人斥責該會“出賣香港利益”,“用香港納稅人的錢服務內地孕婦,挑戰港人底線”。據悉,女青年會已叫停有關服務。
《文匯報》9日評論說,事實上,公立醫院接收“雙非”孕婦的數量只占整體配額的一成,即使拒收所有“雙非”孕婦,對解決問題幫助也不大,反而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沖急診室問題。文章認為,遏“雙非”涌港,當局應當一并削減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內地孕婦配額,同時爭取廣東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此外應從法律層面厘清“雙非”嬰兒在港并無居港權,從根本上消除內地孕婦來港誘因。
香港《商報》9日稱,香港社會近日提出各種建議,以應對“雙非”問題,但這些做法牽涉到不同的法律爭議,容易引起社會爭端,港府應慎之又慎。據報道,特首曾蔭權9日接受香港電臺專訪時,首次響應是否應以修改《基本法》及釋法,解決“雙非”問題。他說,修改《基本法》是大動作,釋法也會引起很大爭議,不能解決燃眉之急,目前應先用行政措施,解決不了才考慮極端方法。曾蔭權表示,已經向廣東省長提交一份內地中介公司名單及專門接載“雙非”孕婦的車輛資料,希望當局取締。
香港《頭條日報》9日的社評也重點指出香港與內地之間合作的重要性。文章說,內地實行“一胎政策”,不少來港孕婦其實是想逃避管制與處罰,只要兩地政府加強針對性措施,相信阻截她們赴港的效力會大增。文中說,廣東官員近日不約而同表態,指“雙非”孕婦在香港生下的嬰兒若是“第二胎”,或涉違反內地計劃生育政策,將受到處罰。港府應研究搜集“雙非”嬰兒父母的個人資料,加以公布或向內地通報,令南下香港的違法行為無所遁形。▲
環球時報201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