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亮
金磚四國的經濟增長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尤以印度與巴西較為嚴重,俄羅斯次之,金磚國的風采似乎正在褪色。
中國經濟雖保持8%以上的增長,但動力有所減弱,第二季度難免繼續探底。在此形勢下,其他金磚國家的經驗教訓或能對中國預防經濟過快下滑有一些啟示。
印度:財政刺激效果短暫后遺癥大
2012年首季,印度GDP增長5.3%,為9年內最低增速。印度經濟增長已經連續八季出現下滑。在印度,低于6%以下的擴張被視為“硬著陸”。
從印度所處的困境中主要可以得出兩點教訓。
首先,改革開放與穩定的營商環境至關重要。印度總理辛格曾積極嘗試開放市場,引入外資競爭。遺憾的是,由于在國會受到不少阻力,印度的改革往往寸步難行,更不時走回頭路。而且在稅收及監管方面,政府經常改變之前的規定,額外征收稅項或改變市場條例,導致營商環境相當不穩定。
在金融海嘯期間,印度大幅增加政府開支,導致財政赤字飆升。從印度的經驗看,政府開支刺激經濟的效果是短暫的。兩輪刺激措施過后,印度經濟增長再次下挫,甚至跌至9年最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效用不持久,后遺癥卻不容忽視。印度政府財政赤字嚴重,如包括資產負債表外的項目,印度赤字或已逼近10%,高于目前歐洲財困國的水平。
同時,銀行體系中的壞賬與重組債務的總和已超過8%,與水深火熱的西班牙銀行業不遑多讓。再者,當地不少政府開支項目不追求經濟效益,而低效率則顯著推高了通脹。經過2009年政府開支持續擴張后,整體物價水平不斷攀升,于2010年初曾升至逾16%的驚人水平。
巴西:貨幣戰爭沒有贏家
巴西近年的貨幣政策極具爭議。2010年9月,巴西財政部長明言“貨幣戰爭”正在上演,巴西雷亞爾需要貶值。之后,巴西通過一系列措施壓低本國貨幣匯率,包括設立資本管制、對外國貸款征稅以及央行通過金融衍生工具直接干預匯市。在過去一年,雷亞爾兌美元貶值了約22%。表面上,巴西成為貨幣戰爭的贏家,但其經濟表現是否能夠從中得益呢?
巴西2011年全年的經濟增長只有2.7%,僅為2010年增速的三分之一,如此低速增長與新興市場的身份顯然并不相稱。與印度相似,巴西經濟增速已經連續8個季度下滑,降幅更為嚴重。高調宣布開展貨幣戰爭并耗費巨額資源進行貨幣貶值,看來并沒有為巴西帶來實質好處,更有可能的是反過來拖了經濟增長的后腿。
在過去一年,巴西貨幣是金磚國家里貶值幅度最大的,經濟表現亦最差。
俄羅斯:人口萎縮對經濟增長不利
俄羅斯經濟沒有出現急速下滑,唯從2008年第四季度至今,經濟增長從未超過5%,動力明顯不足。
俄羅斯存在不少問題,包括大量財富集中在少數寡頭手上,以及過分依賴石油與天然氣出口。然而,俄羅斯一個最主要的弱點,是其持續萎縮的人口數量。俄羅斯人口于2011年出現難得一見的反彈,但在之前已經數年持續減少。
人口萎縮對經濟增長的主要負面影響體現在人口老化,以致勞動人數相對減少,但同時需要支持的退休人數卻相對增加。據聯合國估算,在2020年前,俄羅斯的退休年齡人口將達總人口的26%,在2030年,該比率將超過28%。屆時,每一千個就業人口需要支持820個非就業年齡人口。
俄羅斯的問題已經受到廣泛關注。事實上,中國的人口變化趨勢亦并不樂觀。在2010年,中國的生育率為1.56,比30年前的2.6水平下降了六成。雖然中國在未來10年內應不至于出現人口萎縮的情況,但中國老齡化趨勢已經逐漸浮現。
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人口結構優于已發展國家。然而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目前的人口變化趨勢不但比不上同為金磚國家的印度,甚至與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相比亦沒有優勢。由此可見,中國改革開放后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適度提高人口增長速度有助經濟發展,避免出現“未富先老”的局面。
因此,在未來數十年,人口政策將可能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