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
什么是宋氏王朝的家教?在我看來,用宋氏家族的創始人宋耀如的話就是:培養孩子做成人,做偉大人才。這個從海南文昌縣走出來闖世界的普通農家的孩子,首先把自己培養成人,把自己培養成當時世界一流的人才。
清末民初的中國有混亂的自由,世人稱之為“冒險家的樂園”。從社會學的角度看,當一個社會舊的結構崩解新的結構未定型之際,最易出現一些超乎常規的現象,所謂夢想成真的機率要高得多。一個本名韓教準的農家少年被舅舅收養改名宋耀如。他的人生路上沒有條條框框,但他的親侄兒韓裕豐就不可同日而語了。當宋子文要堂兄韓裕豐到南京做事,并想收養堂兄的兒子時,他想的似乎也很合乎常理:自己只念過三年書,是個半文盲,沒什么本領,哪敢去南京瞎闖;宋子文雖然是他的堂哥哥,畢竟人家已經飛黃騰達了,官至國民政府經濟委員會委員長,他不敢也不想高攀;至于把兒子交給宋子文撫養,他更是不愿意,因為他只得這么一個男孩,怎舍得讓他離開自己呢?
宋耀如比自己的親侄兒更敢想敢做。他經南洋輾轉到美國生活,8年后回國來到上海。他就完全成了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上層精英:奔走教會,馳騁商海,投身革命,創造了個人從一名學徒到享譽海內外的實業家,從一個虔誠的牧師到民主主義革命先驅的輝煌人生。資助宋耀如進美國達勒姆三一學院學習的卡爾將軍,在回憶監護、擔保宋耀如入學就讀這件事時評價說:“這一天是達勒姆歷史上難忘的日子,它影響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現代史。”
宋耀如在有生之年已經看到了自己和孩子們的部分成功,但更輝煌的還在他死后。他的六個子女都在美國留學,其中三個是經濟學博士。用后人的評論,他的六個子女中,三女都是傾國傾城的絕色天后,三男都是瀟灑倜儻的豪門相公。他的家族出了三位國家元首:中華民國開國大總統孫中山,中華民國委員長蔣介石,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出了兩位政府首腦: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孔祥熙、宋子文;出了兩位“第一夫人”:“國母”宋慶齡、“第一夫人”宋美齡。
宋自己的超人能力表現在家教上。他平時忙于上帝、實業、革命,他對上帝虔誠,對實業敬業,對革命忠誠,但他從未忽略自己的家庭責任。無論事務如何忙碌,他一回到家便同孩子們親個沒完沒了,跟孩子們打成一片,一道玩耍,一起游戲,在共享天倫之樂的同時,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美國作家埃米莉·哈恩稱他為“模范公民,教堂的臺柱,出色的丈夫和優秀的家長”。
在送女兒去美國留學時,宋對孩子們說:“爸爸要你們到美國去,不是讓你們去看西洋景,而是要將你們造就為不平凡的人。這是一條艱苦的、荊棘叢生的路,要準備付出代價。不管多么艱苦,都不能終止你們的追求。”
他和夫人從不溺愛孩子,“簡直像對待男孩子那樣對待女孩子”。他們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實踐者。遵循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教誨,并借鑒司巴達式訓練勇士的方式,宋耀如夫婦對孩子們實行近乎嚴苛的生存訓練和意志訓練。他們要求孩子“納于大麓,列風雷雨不迷”。在雨橫風狂的日子里,宋耀如帶著孩子們頂風冒雨,忍饑挨餓,在野外徒步跋涉,以此鍛煉孩子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他要孩子成人,宋子文曾說:父親生前囑咐過他,做不成人,不能回文昌認祖宗、見父老。但他又絕不專制,宋慶齡跟孫中山相愛時,他和大女兒宋靄齡一度想以禁錮的方式來阻止,最終又容忍了女兒的自由。他是嚴父,也是慈父。
他的孩子們也都在自由和專制、獨立和干涉之間尋找到平衡。宋慶齡自主選擇了自己的婚姻,宋美齡同樣如此。當宋美齡要跟蔣介石結合時,宋家人也多反對,時已成為一家主心骨的大姐宋靄齡也不同意,但后來被宋美齡說服,“這樁婚事自始至終都是我自己做主,與阿姐何干?至于蔣介石和我結婚是為了走英美路線,那更是天大的笑話……”從而促成蔣宋聯姻。
宋氏子女政見不同,情感也一度受到影響,但他們都最終超越了黨爭。遠隔千山萬水,遠隔十年三十年,但他們間的親情難為外人道。據說,1981年宋慶齡去世時,遠在美國的宋美齡,雖對內對外都沒有公開說一句話,也沒有任何唁電,但她當時就失聲痛哭,并且私下里多次流淚,虔誠為二姐做禱告。
用我們當代人的話,像宋耀如這樣的超人極懂得資源的優化組合。他為孩子們操心婚事,當他遇到孔祥熙時,能夠迅速理解孔宋聯姻的意義。在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哪個家族可以跟孔家相比,歷代帝王都要舉行祭孔大典。孔子后裔不論散落何地,一直保持著族譜不亂的排輩,這是一個有文化象征的家族。而宋耀如自己出身寒微,子女受的都是西洋教育,對中國傳統、中國文化都缺乏很深的了解。這種聯姻的優勢不言而喻。
當然,跟宋耀如一樣理性、強勢的宋靄齡也懂得欣賞、發現異端之美。盡管在遇見孔祥熙之前,她見了太多優秀的男人,但她還是看到孔祥熙之于她人生的意義。宋靄齡見識過現代生活的繁華奢侈,她想象孔祥熙一類山西土財主的家,以為“那里的生活是艱苦的、原始的”;但當她坐著一乘由16個農民抬著的轎子,進入孔祥熙的故鄉山西省太谷縣時,她驚異地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聞的最奢侈的生活。在山西大院里,服侍她的傭人仆役就有幾十人之多。這樣的生活還不是個案,當地的許多商人家族都過著同樣的日子。
當然,宋家人的能耐在于她們能夠支配最好的資源。民間傳說,宋靄齡愛錢,宋慶齡愛國,宋美齡愛權。這其實低估了宋氏家族成員們生存的意義。他們可能有私心雜念,但他們不是暴發戶,他們的聚斂與其說是本能,不如說是立功立業的必須。一句話,他們都有使自己的社會變革起來的功利心。盡管他們之間也不和,但他們懂得邊界和溝通。徐家涵就說過:“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三個家族發生內部摩擦,鬧得不可開交時,只有她這個大姊姊可以出面仲裁解決。她平日深居簡出,不像宋美齡那樣喜歡出頭露面。可是她的勢力,直接可以影響國家大事,連蔣介石遇事也讓她三分。”
宋耀如去世后,是宋靄齡做了家族第二代的核心。她也無愧于這一角色。《紐約時報》在她死時形容她:“這個世界上一個令人感興趣的、掠奪成性的居民昨天在一片緘默的氣氛中辭世了。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婦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斂財的最有錢的婦女,是介紹宋美齡和蔣介石結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話的創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權的設計者。”宋靄齡的貪婪大概有很多種原因,用宋慶齡的話說:“倘若大姐是個男人,委員長恐怕早就死了,她在15年前就會統治中國。”
談論宋家,最令人驚異的不是他們的能力,從宋耀如倪桂珍夫婦,到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以及經濟天才和外交家的宋子文,以及同樣有才華的宋子良宋子安,都可圈可點;但最令人驚異的是他們那種強悍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絕不缺少人生的深度和重量,也不缺乏對外界的接納和宏揚。抗戰期間,宋美齡在美國參、眾兩院演說,引用中國諺語“看人挑擔不吃力”。宋美齡說:“我們不要忘記在全面侵略最初的四年半中,中國孤立無援,抵抗日本軍閥的淫虐狂暴……中國國民渴望并準備與你們及其他民族合作,不僅為我們本身,且為全人類建設一合理進步之世界社會,這就必須對日本之武力予以徹底摧毀,使其不能再作戰,解除日本對于文明的威脅。”
據說有25萬美國人聽過她的演說,宋美齡的宣傳努力,使得美國朝野和公眾相信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從而為中國爭取到更多的美援。
宋美齡作為“第一夫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以至于對蔣介石不屑一顧的宋慶齡說:“沒有美齡,蔣介石現在會更壞。”
宋美齡死后,“中華民國政府”通過“總統”陳水扁頒布褒揚令給予褒揚,褒揚令有這樣的話:“故總統蔣中正夫人宋美齡女士,資賦穎秀,維四岳之通靈;才慧雙修,隨百花而誕降。”
(摘自《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