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璉瑰:
朝鮮絕對不會放棄核武器
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朝鮮問題非常敏感,中國媒體很少對朝鮮的情況進行充分、全面的報道。很多情況不僅一般的老百姓不了解,甚至連一些知名學者也不甚清楚。此次朝鮮射星失敗后,有的學者提出中國強大了,要對周邊國家提供安全保障,向朝鮮提供核保護。我認為這是典型的傳統宗藩思想在作祟。這種思想不僅陳舊,而且天真。環顧中國周邊,看看哪個國家會接受中國的“安全保護”?菲律賓、越南還是朝鮮?凡是對朝鮮領導人著述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朝鮮須臾不離口的“主體思想”、“主體偉業”,其豐功偉績和核心價值就是“反對侍大”,略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大”的含意是什么。假如有朝一日中國高層真的表示愿向別人提供安全保護,對方不立即翻臉宣戰,那才是怪事。這再次表明中國人對朝鮮的陌生到了何種程度。
也有人提出朝鮮發展核武器主要是因為其外部環境,即安全沒有保障。但我認為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內因,朝鮮已經確定了要建設一個強盛大國的目標,而擁有核武器是強盛大國不可或缺的內容。朝鮮將來還要改寫歷史,所以必須發展核武器。在這個前提下,即使美國給它提供了安全保障,朝鮮也絕對不會放棄核武器。
維護半島無核化,絕不能搞綏靖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與美日韓和周邊大國相比,朝鮮是弱者,不可能發動戰爭。我認為這是在基本問題的判斷上出了偏差。這種看法是我們作為第三者通過分析力量對比后得出的結論。但朝鮮絕不這么看,只要分析一下朝鮮的各種發言和聲明就可以看出,朝鮮始終認為它是世界上第三大軍事強國,第一是美國,第二是俄羅斯,第三就是朝鮮。
危險就在這里,我們總是用第三者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事物,完全沒有考慮朝鮮是怎么樣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系。世界大戰的爆發或局部戰爭的爆發,從來都不是冷靜分析的結果。誰瘋狂了,誰就可能成為戰爭的導火索。從這個角度觀察朝鮮半島的形勢,我感覺我們對朝鮮的分析太冷靜了,到了要出偏差的地步。所以我對朝鮮半島的形勢始終是比較悲觀的。
朝鮮已經進行過兩次核試驗,朝鮮半島無核化已經遭到了破壞。世界各國包括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這些大國的領導人,應該本著對人類負責的態度,在維護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問題上,絕不能搞綏靖政策,否則后患無窮。
中國應該調整政策,堅決阻止朝鮮進行核試驗
2010年11月份,朝鮮曾邀請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赫克教授去實地考察不允許任何其他國家專家考察的濃縮鈾設施。這次發衛星,朝方在去年12月15日就告訴美國了,卻對中國嚴格保密。朝鮮要求中國無條件地支持它的行動,在國際上造成一種中國支持它的印象,有時使中國外交非常被動。這次朝鮮射星之后,在4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破天荒地表示,朝鮮射星之前沒有告訴中國。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確實需要有一個戰略上的思考。在重大問題上,中國的長遠利益是什么?眼前利益是什么?不能為了眼前的、暫時的一點利益,犧牲長遠的利益。我們必須考慮到,朝鮮的核武器對周邊的安全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它的試驗場離中國太近了。這次核試驗即使不從國際政治考慮,僅從環境安全考慮,中國也應該調整政策,堅決阻止它進行核試驗。否則一旦核試驗失手,出現核泄露,中國東北要深受其害。
徐寶康:
全面戰爭不太可能,局部戰爭很難避免
面對著當前半島能量碰撞不斷積聚的情況,會不會發生戰爭?我個人的看法是全面戰爭不太可能。一是美國重返亞洲的布局還沒有穩定,朝鮮半島或者韓國只是美國的重點之一。美國現在需要什么?是半島的緊張而不是半島的全面戰爭。只有半島局勢緊張,美國才能在半島問題上掌握發言權,它的駐韓美軍,才有理由不被撤走。二是面對著美國重返亞洲的整個戰略,中國也不會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半島上,而是要全面地衡量、分析格局的形成,并做出相應的對策。三是如果出現全面戰爭,對韓國來說是致命的。不用說別的,韓國只要有一個核電站被毀,核污染對朝韓雙方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
但是局部沖突是可能的,而且還可能出現局部沖突擴大化的狀況。局部戰爭是美國需要的,其實韓國方面也需要局部戰爭、局部沖突。同時,局部沖突對朝鮮來講也是一種需求,朝鮮在局部沖突上也不會手軟,因為需要顯示一下金正恩執政以后的力量,顯示朝鮮國內團結一致,顯示以金正恩為中心的新的領導體系的穩固。
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政策思考
我認為現在中國在國際上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你想和平崛起、建設和諧世界,但有些人,或者一群人就不讓你崛起。你想和諧社會,你去跟人家握手,人家表面上跟你握手,回過頭來反而像群狼一樣圍攻你。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朝鮮半島的問題處理好了,也會起到某種示范作用。有幾個問題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朝鮮對華政策和對美政策是否還跟過去一樣?還是有了新的變化?我個人覺得朝鮮從金日成、金正日到現在的金正恩三代傳下來,堅持的一個最根本原則就是反對“侍大主義”,中國對它再好,關鍵的時候,它也不一定會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你,這與韓美同盟有質的不同。第二,朝鮮立國的宗旨是主體思想,它包括:思想上樹立主體,政治上自主、經濟上自立、國防上自衛。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利益至上,不是感恩的問題,但要平等,或者說要戰略互信、戰略溝通。如何做到戰略互信和溝通,不僅需要智慧和具體的實施措施,而且對于是否僅是口頭承諾或表里不一,都要用清醒的頭腦去判斷并吸取教訓。
于美華:
朝鮮不喜歡使用“改革開放”這個詞
去年,朝鮮的經濟較上年略有改善。金正恩第一書記在紀念金日成百年誕辰的講話中也表示,“要為建設經濟強國做出自己的努力”,并號召“全體人民都要投入到這場經濟建設的大革命中來,并要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朝鮮高層決心要改善民生的意志十分令人鼓舞和期待。與此同時也引起了外界的猜測,認為朝鮮為了建設經濟強國,有可能會選擇中國的改革開放模式。
不過,根據我多年來的研究和實地觀察,感到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朝鮮還不能全盤照搬中國模式,但會認真借鑒部分經驗。
其實,朝鮮領導人并不是不知道改革開放的好處,之所以不敢放開,就是因為還不具備開放的條件。首先是朝鮮半島還沒有統一。越南的改革開放,是在實現了統一之后進行的。其次是半島還處于停戰狀態。朝鮮擔心國門大開后會引狼入室威脅其安全。第三,朝鮮國土小,資源少,懂市場經濟的人也很少,它需要一個培養人才和探索發展模式的時間。第四,朝鮮也不具備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外部條件。據此,朝鮮要進行全方位的改革開放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防擴散問題上美國沒有一碗水端平
自從朝鮮進行了兩次核試驗之后,美國人就一直在強調說:“中國是朝鮮的老朋友,在朝鮮棄核問題上應該有能力發揮作用?!辈贿^世人都看得很清楚,中國在做朝鮮工作的同時,也在做美國等國的工作,難度都很大。我相信,美國的做法肯定也給中國的斡旋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難。因為朝鮮所要的安全關切美國一個都沒有給,而且在防擴散問題上也沒有一碗水端平,其標準往往是按需所取。
朝核問題是一個需要綜合治理才能解決的問題。它既需要朝鮮放棄核計劃,也需要美國為其提供安全保障機制,同時還需要兼顧周邊各國的戰略利益才能圓滿解決。美國注重以“經援換棄核”是對朝鮮擁核目的的一大誤診,只有以“安全換棄核”才是真正的對癥下藥,而這個安全的總開關就掌握在美國的手里。所以,朝鮮半島核問題一有波折就埋怨中國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摘自《世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