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陳
喜歡攝影,經常揣著薄薄的的口袋機,遇到美麗的風光或是覺得值得保存的影像,掏出相機,讓它定格,成為永恒。拍攝時間久了,漸漸地悟到世間許多事其實是相通的,攝影對于人才選拔亦有許多啟示。
器材。攝影需要有器材。沒有器材卻不能成像,器材質量決定影像。曾經與一位攝影愛好者交談,他肩背著的那臺數碼相機,價值20萬,光一個鏡頭價值就有5 萬。我聽到這一價格時,真有些不敢相信,肩上背的相機價格等同于路上跑的中檔轎車。他說,有這樣的相機拍攝出的影像自然質量好了。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攝影如此,人才選拔也如此。選人用人科學化,在一定程度需要靠現代技術支撐。如果選拔仍然停留在一張紙、一支筆,找幾個人談一談的年代,那么難以做到全面客觀準確評價人才的。比如說,各地在公開選拔中,采取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能力測試以及心理素質測試,都是以科技手段的運用為基礎的。
方法。方法就是對器材的使用。占有器材還需要對器材熟練的使用。對器材性能的掌握程度就是攝影的水平。要獲得好的影像,就需要有好的水平。攝影看似人人都會,但攝影是門高深的學問。比如焦距、光圈等主調試,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環境、近距、遠距,陽光下、沙灘上……條件不同,方法各異。攝影講求方法,選拔人才也講求方法。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人才需要不同的方法選拔。選人前,需要確定合理的方法。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選才的標準,但是,不同類別的領導干部的表現形式有不同,我們不能用選拔黨政干部的標準去選拔企業經營管理者。即使是如上面說的進行能力測試和心理素質測試,也有一個測試什么的問題。有人曾經這樣說過,方法正確與否,決定結果成功與否。
器材是攝影的硬件,方法是水平。但僅此還不能夠獲得美好的影像。攝影是一門藝術。藝術是一種感知,融入著情感,是對美好事物最后的定格。
取景。任何一張影像都是取景的結果。取景表現在你對美的感知。人們的感知不同,取景可能也有所不同,采取的攝影手法也有所不同。曾經參觀過攝影展,發現有許多題材相同但表現手法卻不相同,雖然手法不同,又都給人以美感,以震撼。曾聽到有人參觀攝影展后感嘆,這地方我也去過,怎么就沒有感受到它的美呢?沒有考慮到用這種方法來表現呢?攝影是一門藝術,選人用人亦是一門藝術。選才要心懷識景之美的心,具有識景之美的眼光,發現人的優點和長處。選才如同攝影,選才需要審美觀,選才的審美觀即選才觀,有什么樣的選才觀,決定著選什么才。有什么樣的選才觀,決定我們如何看待人才。人皆有優點,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發現。其次要有耐心。攝影者為了獲得一張美麗的影像,餐風露宿,有時天公不作美,還得另覓時機。選才也需要有耐心,以恒久之心去發現、去琢磨人才之美。這樣,你的滿眼皆是人才。
從攝影想到人才選拔,讓我想到觸類旁通。事雖不同,但其中揭示出的規律性的東西卻是可以共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