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 高劍峰 馬 驥
1.遼寧省精神衛生中心檢驗科,遼寧開原 112300;2.遼寧省精神衛生中心統計室,遼寧開原 112300
第二代抗精神病藥廣泛應用于臨床,通常認為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藥更安全有效[1]。但有報道第二代抗精神病藥治療時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CK)可能會升高[2]。有個案報道奧氮平治療時引起急性心肌損害CK顯著升高[3],但報道奧氮平治療時引起磷酸肌酸激酶(CK-MB)、血清肌紅蛋白(MYO)、肌鈣蛋白(cTnI)變化報道的很少?,F有報道新的心肌標志物已取代了老的心肌酶——CK、乳酸脫氫酶(LDH)、天冬氨酸轉氨酶(AST)、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磷酸肌酸激酶(CKMB)——用以判斷心肌損傷的標志[4]。本資料通過回顧性分析首發單純服用奧氮平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奧氮平對心肌標志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自2011年1月~12月期間在筆者所在醫院的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首發單純服用奧氮平治療。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241例,男137例,女104例;年齡18~55歲。所有入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分別為用藥前、用藥第4周、用藥第8周共3次。用藥前均做胸透、心電圖、血尿常規、肝功、腎功,血糖血酯檢查以排除其他臟器疾病。
儀器為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的Access2型化學發光儀,試劑為貝克曼公司生產的MYO、CK-MB、cTnI試劑。
每位受試患者每次采血均在清晨空腹采血,每位患者于用藥前、用藥4周、用藥8周采血檢測MYO、CK-MB、cTnI。MYO、CK-MB、cTnI均采用免疫化學發光法檢測,實驗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進行操作。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用(x ± s)的形式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數據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比較采用SNK-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第4周時,CK-MB濃度(2.41±1.12)ng/mL與用藥前濃度(5.12±2.01)ng/mL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8周時濃度(5.23±1.80)ng/mL高于第4周,但與用藥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MYO治療第 4周濃度(36±17)ng/mL與治療前濃度(75±41)ng/mL相比,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8周濃度(74±45)ng/mL高于第4周,但與用藥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nI治療前濃度(0.010±0.003)ng/mL與第4周濃度(0.010±0.003)ng/mL,第8周濃度(0.010±0.002)ng/mL 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CKMB,MYO濃度發病初期升高,服用奧氮平初期濃度減低,長期用藥濃度升高;用藥前和服用奧氮平后各時期cTnI濃度無變化。見表1。

表1 兩組用藥前與用藥不同時期MYO、CK-MB、cTnI指標的比較(x ± s)
CK是心肌酶中的重要的能量調節酶,CK-MB占心肌總CK的15%~25%,心肌損傷后釋放入血,可引起血CK-MB升高。有報道精神分裂癥患者CK濃度升高可能與疾病的興奮狀態不同和藥物的治療有關[5]??侰K升高同時會引起CK-MB升高,MYO是一種氧結合蛋白,廣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所以無論是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任何一種肌肉損傷都可引起MYO增高。第二代抗精神病藥治療時CK-MB、MYO升高的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兩方面有關,其一是藥物可能增強骨骼肌MYO、CK-MB的合成,因而血清CK-MB、MYO濃度上升,其二是藥物可能損傷細胞膜使細胞膜內CK-MB、MYO轉移至細胞外,從而使血清濃度上升[6]。
cTnI是一個十分敏感和特異的急性心肌損傷標志物[7],心肌內cTnI很豐富,心肌損傷后4~6 h釋放入血。根據中華醫學會檢驗學會制定的《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應用準則》cTnI是檢測心肌損傷的金標準。CK-MB、MYO受骨骼肌、肝、腎影響大。CK-MB、MYO升高而cTnI不升高是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興奮狀態與藥物損傷骨骼肌有關,而未損傷心肌。通過以上結果證明奧氮平對心肌沒有損傷。
[1] 陳彥方.新編臨床精神藥理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140-141.
[2] 高鎮松,陳政雄.氯丙嗪與氯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影響的對比研究 [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3,9(1):59-61.
[3] Jafferany M,Lowry J.Case report of olanzapine-asso ciated eleration of serum.Creatine kinase in a 16-year-old boy with heat storke[J].Prim Care companion J Clin psychiat,2008,10(3):250-252.
[4] 劉麗,王煥林.肌酸磷酸激酶在精神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現狀[J].上海精神醫學,2008,20(6):374-376.
[5] 潘柏中.心肌損傷標記物的研究進展與心肌梗死診斷標準的修訂[J].臨床檢驗雜志 , 2002,20(3):129-132.
[6] 張開武,蔡洪斌.抗精神病藥物誘導性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1):12-13.
[7] 郭艷. Myo、cTnI、CK-MB檢測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0,8(4):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