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美蘭
(莆田市水產科學研究所,福建 莆田 351100)
科技特派員制度,是我國新形勢下依靠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在解決“三農”問題上探索和實踐總結出的一條有效經驗;是加快科技興農步伐,促進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確保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科技特派員是指為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優勢特色產業開發、農業科技園區和產業化基地建設而選派的專業技術人員。近幾年來,莆田市根據國家科學技術部、人事部《關于開展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行動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認真組織科技特派員下基層、進駐企業,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智慧,開展科技咨詢、科技培訓、技術成果推廣等多形式的科技服務工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現將2012年莆田市科特派工作的具體舉措總結如下。
為了滿足農民對技術的渴求,2012年繼續選派科技特派員到農村田間地頭、種養殖大戶和龍頭企業,帶項目、帶成果、帶技術,采取示范指導、進村入戶、集中培訓等形式,推廣農村適用技術成果,服務廣大企業和農村農民[1]。
全市科技服務團繼續以8個服務小組(果樹栽培服務組、農業生產技術服務組、植保檢驗服務組、林業生產服務組、畜牧獸醫服務組、水產養殖服務組、水利水電服務組、信息技術服務組)為單位下基層、到企業、進村莊、入農戶,以科技咨詢、科技培訓、網絡服務、下鄉巡回等各種服務方式,開展科技服務活動。充分利用“6·18”等成果對接現場推介會和科技人才活動周,組織科技特派員開展現場技術答疑、示范指導、入戶面授、集中培訓等形式,把科技滲透到千家萬戶,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根據莆田市獨特區位優勢和企業需求,選派具有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術水平的科技特派員融入企業,積極參與企業關鍵技術攻關,研究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發展途徑,促進城鄉之間的融合。以鞏固提高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為基礎,促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大力培育提升蔬菜、水產、茶葉、大米等行業龍頭企業,推動品牌上檔次,帶動農民增加收入。
莆田市要求各有關單位要以開展“進百村入千企訪萬戶”主題活動為契機,以掛鉤村鎮為平臺,組織引導黨員、科技特派員發揮示范表率作用,帶頭深入掛鉤村,根據掛鉤村的產業特點及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有針對性開展技術服務,辦好惠民實事,帶領農民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莆田市委農辦、莆田市農科所實施“農業科技雙十行動”,遴選一批實用性強、推廣價值大的新技術、新成果,與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及村(戶)開展技術對接,通過科技項目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增強科技服務“三農”成效。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開展病害防治及疫情監測工作。根據閩水技[2010]13號文件精神,結合“漁業科技入戶”,“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等活動,開展水產養殖規范用藥宣傳指導和水產品養殖全程質量監控示范試點工作。莆田市農業局要結合農業“五新技術”推廣,深入基層開展服務基地和企業活動。莆田市林業局重點推廣應用森林培育、加工利用、資源保護、服務設施等林業先進實用配套技術,建立林業科技示范(園)區,健全和完善基層林業社會化服務和培訓機制,積極發展林業產業。莆田市水利局要以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為契機,開展全市水利普查,開展普查宣傳發動與培訓工作,開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節水農業等技術指導服務。莆田市科協組織相關學會、協會科技特派員積極開展技術普及和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莆田市科技局直屬單位要加強所企合作,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結合院地合作的工作,引進中科院的科技成果,有的放矢地開展科技服務工作。莆田市科技局水產科學研究所及生物工程研究所要選派科技特派員多方位幫助企業申報和實施科技項目,探索以科技團隊形式服務企業的新模式,引進科技成果與企業對接、幫助企業技術研發,積極開展技術咨詢與服務。結合莆田市科技創新型城市建設,莆田產業技術研究院擬上報建立《莆田鮑、藻、參良種產業化健康養殖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及《莆田市工藝美術創意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引導科技特派員參與平臺建設,為農村及企業開展相關共性關鍵技術服務。
依托各相關單位建立的有關示范基地和省科技特派員創業示范基地的建設及莆田市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實施,增強示范基地的示范輻射及成果轉化作用[1]。鼓勵科技特派員積極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積極融入“星火計劃”、“科技富民強縣”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走進新農村建設項目中,以增強科技特派員的服務實效和示范、轉化、輻射、帶動功能。
各有關單位要利用各自網絡條件,開展農村信息服務。莆田市科技情報研究所建立“12396農村信息化服務網”和“市級農業專家服務團隊”,做到每位專家人手一部聯通3G智能手機,可實現現場通話和視頻,成立專家熱線;建立了農村信息網絡示范點,收集、整理、建設專家數據庫和相關農業數據庫。繼續組建完善網絡科技特派員和農村科技信息員組成的技術服務隊伍,形成與網絡信息平臺互動的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負責常見的技術問題解答、重大農業疑難問題的提交及政策農情的上傳下達,組織開展農村遠程教育培訓。按照產業特色,分別建立農業、林業、果樹、蔬菜、水產養殖、畜牧、茶葉、信息8個常設在線12396QQ群,組織相應專家在線服務。
結合科技特派員工作,不定期選派科技特派員參加省科技廳舉辦的各類專業培訓及技術經紀人培訓;各個成員單位每年要組織科技特派員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相關專題培訓和本行業的繼續教育,拓寬知識面,提高技術服務技能。
不定期召開成員聯席會議,研究協調科技服務團工作相關問題。建立科技服務團實施服務項目跟蹤管理制度,提高科技特派員服務的成效,成員單位要認真按照莆市科 〔2009〕48號《關于實施“三百工程”,開展科特派服務農村工作實施方案》要求,開展服務工作,設立服務電話,實行部門聯動,歸口負責。每個成員單位2012年要開展20項以上的技術服務,并及時向科技服務團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科技服務情況;成員單位要落實科技特派員服務企業的相關待遇和相關激勵措施,提高科技特派員服務的積極性,健全制度加強督查,促進經常有效互動。
加強“三百工程”活動信息的收集工作,對開展活動中的新情況、新典型、新進展、新成效及時在科技信息網、《科技動態》、《農村創新》等有關宣傳媒體廣泛宣傳報道。
[1]余德億,姚錦愛,李堅義,等 .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推進新思考 [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8):443-447.
[2]叢林 .加快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J].福建農業科技,2007(4):81-83.
[3]莊向生 .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有關激勵保障政策的探討[J].臺灣農業探索,2011(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