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 (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 天津 300387)
獨立學院圖書館作為非營利性信息服務機構,在學校信息服務中占有主導地位。將“服務第一”的理念始終貫穿于整個圖書館事業中,做好師生讀者的服務工作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隨著社會發展,web2.0信息時代的到來,新技術新觀念層出不窮,師生讀者信息需求呈現日益個性化、多元化,使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發生了變化,面臨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依托于獨立學院圖書館豐富的信息情報資源、先進的技術設備、完善的人才資源等優勢,高效率地開發利用大量數字化的館藏信息,為廣大師生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滿足其個性化需求,日益成為各獨立學院圖書館基礎工作中的重點。
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習和教學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高等教育也走向了深刻變革。網絡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選擇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了達到高質量的協作學習過程,高校的教育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改變,創造符合學生特點的良性科技信息資源,提供各個學科、各個層次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綜合判斷能力,讓學生置身其中,接受信息的指引,用個性化的信息服務來引導學生,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高校圖書館以其自身優勢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著滿足廣大師生的個性化信息需求的重任。
高等院校的職能不僅是教書育人,同時要承擔各級各類的科研項目,完成其社會職能。在科研方面,廣大師生需要專業性強、信息豐富、數據準確的專業文獻資料。這些文獻信息的需求將始終貫穿于科研的選擇方向、課題的確定、試驗成果的形成及市場的推廣等過程,其每一過程都需要新穎準確完善的信息資源為前提從而保障正確決策。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以其扎實豐厚的專業背景知識需走到科研的第一線去,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在第一時間為科研工作提供最新最全的國內外學科研究的前沿動態信息,根據科研的內容與方向,有針對性地向科研人員提供已進行過信息分析和處理過的中外文獻,從而確保高校教學科研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早在1999年底,國家科技部支持的“中國數字圖書館示范系統”項目中就提到了數字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問題。[1]21世紀初,浙江大學圖書館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始研發個性化信息服務系統,并進行了試運行,該套系統是我國較為成功的個性化信息服務系統。到目前為止,我國圖書館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仍處于初級階段,相關的課題和項目仍在探索當中。
圖書館的特殊性和它的社會職能,決定了在傳統信息服務上它占據了壟斷的地位,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圖書館在個性化信息服務方面,則遠遠落后于新興的信息機構,新技術和新觀念的引入,更進一步使圖書館面臨更為強大的、激烈的競爭。圖書館傳統的信息服務模式與現代化的個性化服務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正如美國未來圖書館學家羅伯特所說:“如果圖書館在信息社會里沒有競爭力,那么它將被新的信息機構所取代。[2]”目前,我國圖書館在個性化信息服務上取得了一些成績,用戶需求也較以往增加,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
在個性化信息服務方面,我國圖書館與國外圖書館相比較還處于落后狀態,由于我國數字圖書館的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導致個性化信息服務發展緩慢,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在我國獨立學院圖書館中,個性化服務較少,規模小,尚在探索階段,在個性化服務的重視程度上有待提高。一方面,高校圖書館的網站建設在個性化服務方面也不夠重視,個性化服務的應用水平也較低,網絡個性化服務功能單一,大部分只對讀者提供簡單的書目查詢和書目推薦等功能,不能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師生的個性化信息需求不高,網絡個性化服務的認知低,這就需要圖書館館員對其進行培養。
個性化信息服務的首要前提就是信息資源的建設,不少高校圖書館的館藏存在著單元化、無序化、內容簡單化的問題,面對讀者的信息需求,有些圖書館處于“手中無糧,心中發慌”的窘境。另外,很多高校圖書館定位不準確,館藏特色不明顯,未做到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專業設置構建館藏,出現了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現象,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傳統高校圖書館的用戶信息反饋機制尚未完善,讀者的信息收集基本上是以手工操作為主,圖書館對讀者需求的信息反饋相對滯后。相對而言,圖書館的核心工作是為讀者服務,讀者是圖書館諸多要素中最為重要的,而讀者的信息需求卻是在不斷變化當中的,這時圖書館能否為讀者及時反饋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各高校圖書館首先要加強館藏資源建設,突出特色,為廣大師生提供個性化服務奠定物質基礎。每個高校圖書館在發展當中都會結合本學校的專業優勢,重點發展自己的特色文獻。并且將這些文獻資源優勢和館藏其他文獻資源相整合,通過對讀者的需求分析和學科建設來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數據庫,以便為讀者開展深層次、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學科館員是當前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具體執行者,他必須具備廣泛的知識面,能夠自己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和新科學,對各個學科有較強的認知能力,并能夠迅速地對各類信息進行分類、組織、整理、分析和判斷。學科館員還必須精通各種檢索工具,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熟知網絡信息的搜索與獲取方式,及時獲取各種信息資源的最新情況。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工作逐步網絡化、知識綜合化和學科專業化,深入教科研一線,健全學科館員隊伍,為廣大師生提供個性化服務是不可或缺的。
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讀者服務工作,為讀者提供優質、滿意的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最終目的。高校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是自身的優勢,應充分的利用優勢項目拓展服務領域,構建一種以讀者為主導、讀者為中心的互動型服務模式,充分挖掘讀者需要,找準其需求點,從而提供一種結合了新技術的、更優越的、更人性化的個性化服務。在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中,圖書館員要盡量挖掘了解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又要向讀者征詢意見,改進工作方法,讓讀者真正地參與進圖書館的各項工作之中,以達到圖書館與讀者之間一種長期有效的互動機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要實現個性化服務就要時刻注重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傾聽讀者的意見,把被動向讀者服務轉化為主動向讀者服務,力求將為讀者服務工作推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1]羅琳.個性化服務與數字圖書館的發展[J].圖書情報知識,2000(4):56-58.
[2]陳晉.論虛擬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J].情報探索,2003(1):7-9.
[3]張智慧.圖書館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分析[J].情報科學,2003(6):65-67.
[4]周毅.論信息服務中的用戶滿意度[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1(2):19-21.
[5]沈彥君.試論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 [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04-106.
[6]龍瑞燕.高校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6):293-295.
[7]盛小平.新世紀國內圖書館管理研究進展 [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3):1-5.
[8]黎楓.現代圖書館管理創新 [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5(2):95-96.
[9]石愛珍.論新時期圖書館管理思想變革與創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1(6):49-51.
[10]王茹.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情報雜志,2005(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