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 天津300193)
目前,企業科研投入相對不足顯得尤為突出,尤其是科研人員匱乏,缺乏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而高校重點實驗室是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能夠彌補企業人才投入的不足。企業與大學實驗室進行合作是經濟發達國家科技與社會生產結合的成熟經驗,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和重要模式,能夠彌補高等院校資金投入不足和科研與生產實際發展脫節的缺陷。而開放實驗室又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科技創新能力,是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有效途徑。
本文探討高校重點實驗室與企業結合的機制,歸納其經驗及不足,為創新產學研結合模式提供思路,實現以智力支持提升科技含量從而帶動銷售,對高校及其重點實驗室、研究機構、企業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①高校與企業脫節,長期遠離市場,市場意識、經營意識相對淡漠;②企業資金相對不足以及追求短期利潤,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用于建設實驗室、購買設備等;③由于長期的激勵機制問題,高校教師大多注重基礎研究,研究方向與市場脫節,缺乏促進產學研合作工作廣泛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以及扶持和激勵。
美國政府出臺系列科技政策促進高等院校面向產業界,對火箭、衛星、通信、自動控制、新材料等與航天技術緊密相關領域給予應用基礎研究課題的資助。
日本政府推進產學研結合過程中頒布相關法律,建立長效機制,運用科技計劃、項目手段直接對科技成果給予支持。另外,完善產學研合作相關的配套措施,如稅收優惠、金融扶持、促進人員流動等政策,為產學研結合提供一個有效、寬松的環境;促進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及科研人員與企業界結合,尤其是扶持那些能提高本國、本地區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
在美日,大學幾乎都允許教授去企業兼職或者創辦企業,這就給了教授很好的激勵,也使他們能更好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
美國大學重點實驗室重視與企業的合作,幾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是產學研合作較為成功的范例。大學廣泛參與了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高校與企業結成緊密的聯合體,進行多方位的產學研合作:企業向高校委托科研、建立實習實踐基地;雙方合作教育,將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充分體現于合作教育的全過程;雙方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應用開發研究中心,互派人員共同進行研究工作。
政府積極推進產學結合,提供場所,鼓勵中醫藥研究院和企業建立聯合研究室,為高校重點實驗室與企業結合提供了政策導向。
政府可以出臺特派員政策,鼓勵高校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到企業工作,對企業進行技術指導,并對雙方合作以科研項目的方式資助,這樣既激勵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又解決了企業的技術問題,促進產學結合。
大學可把與企業進行合作的項目作為年底考核、職稱評定的條件,這樣可以大大促進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重視基礎研究水平的同時,兼顧成果轉化和實際應用的水平,鼓勵選定研究方向要對新開發和臨床應用有實際意義。
高校重點實驗室應了解產業和市場需求,針對產業實際組織攻關和技術革新,注重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把具有實際經濟意義的專利轉讓給相關企業,推進成果轉化。
4.4.1 接受委托開發、咨詢服務、技術入股等形式,把實驗室研制的比較成熟的科技成果通過技術市場向企業轉讓 大多數制藥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面臨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其次是缺乏技術人才和政策支持。企業應將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產學研聯合項目作為技術開發及平臺支撐的主要方式,與企業共同承擔課題的研究,根據企業需求,了解行業動態,與企業聯合攻關,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種“產-學”合作的科研模式,使大學和企業達到雙贏,大學可借此機會獲得充足的科研經費,培養應用型人才,另外,可以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提高經濟效益。例如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對云南生物谷燈盞花藥業有限公司的燈盞細辛注射液進行二次開發研究,獲經濟效益90萬;與上海煙草集團合作的降低卷煙危害中草藥添加劑的研究獲經濟效益73萬。自2006年起,我市組織實施“天津市現代中藥大品種群系統開發項目”,3年內,平均每年出資2 000萬元重點支持30個中成藥大品種的系統開發。作為牽頭單位,以名優中成藥大品種二次開發關鍵技術為切入點,選擇開發潛力較大的傳統名優中成藥,應用先進適用技術解決制約中藥品種做大做強的關鍵問題,進而帶動產值上的突破,構建了天津市中藥大品種集群,促進我市現代中藥產業實現新的跨越,促進地區經濟發展。20個品種2007年全年銷售額比2006年增長23.41%,2008年比2007年增長31.90%。20個品種2008年全年銷售額比2006年增長62.77%。
4.4.2 與國內企業建立各種形式的聯合實驗室、研究開發中心,為企業有針對性地提供新產品、新技術和科技信息 運用多元化合作模式,建立沒有圍墻的研究院,形成多樣化的研發平臺,建立起跨國、跨地域、跨行業的具大科研系統。進行人員與技術的交流,整合資源,提高成果轉化。重點實驗室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新產品、新技術和科技信息,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主體。
如:研究人員由雙方委派,共同確定課題,開展研究并分享成果。實驗室的特點是規模小、效率高,有利于“學研”機構與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有利于培養人才,促進科技人員流動。
以項目合作的形式,與國外企業、科研院所進行合作。本著繼承、發揚、開放、合作的精神,充分依賴整合中外雙方政府、公立研究院所與高校、企業等單位的經費、物資及人才資源,籌建國際聯合實驗室。構建適應國際需要的現代中醫藥研究開發體系框架,根據國際慣例、法規促進中醫藥產品的發展。這一方式的實施從機制管理、基地建設、人才交流、項目研發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1]謝開勇.國外高校產學研合作模式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9(1):199-123.
[2]郭文兵等.國內外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發展與啟示[J].淮南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82-84.
[3]杜鵑.中外產學研合作開發模式之比較[J].統計與決策,2005(7):55-57.
[4]鄭麗華.美日等發達國家產學研結合的經驗及其啟示[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3):79-81.
[5]汪佩偉.當代美國產學研合作的發展趨勢及其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17):113-115.
[6]秦旭,陳士俊.美英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經驗及其啟示[J].科學管理研究,2001(19):78-81.
[7]丁聰琴.典型國家地區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比較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7(5):92-96.
[8]雷朝滋.對教育部廣東省聯合開展產學研結合試點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6(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