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大學圖書館彭州部 四川彭州 611930)
時間重新回到1930年,民國十九年。
我們翻開《中國近六十年來圖書館事業大事記》〔1〕,從中選取當年陽春三月的重要事件:
三月宋景祁編《中國圖書館界人名錄》出版。
《中國圖書館界人名錄》的出版是1930年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宋君景祁收集了當時中國眾多圖書館人的相關信息,匯編成冊,終于在春暖花開的時節于上海面世。這本書,作為中國圖書館界第一部人名錄(Who's Who),得到北大校長、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蔡元培的關心和支持,并親自為之題寫了書名《中國圖書館名人錄》。編者宋景祁是青年才俊,出生于江蘇無錫的他,當年才卅歲卻已身兼數職,是私立宋氏圖書館創辦者,時任上海清心中學圖書館主任、圖書館學科教員、上海圖書館協會常務委員、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員、上海圖書館協會附設圖書館學函授學社副社長。
為什么中國第一部圖書館界人名錄誕生于1930年的上海?這是偶然,也是必然。
從清末到民國,隨著新文化運動的啟迪,我國的圖書館運動也蓬勃開展。這一時期的圖書館形式已經多種多樣,比如,公立圖書館就從國立、省立、市立到縣立,層層俱全,而學校圖書館,則包括高校圖書館和中小學圖書館,同時,各種專門圖書館也大量涌現,“大多數集中在北平、上海及南京三大都市。大約可分為研究機構、行政機關、工商金融機構、宗教團體及私人所設之圖書館五大類。”〔2〕而在數量方面,圖書館也漸成規模。1930年,教育部調查數據表明:全國共有圖書館2935所,連邊遠地區的西康省也創辦了1所圖書館?!?〕
與此同時,圖書館教育日漸興盛,無論是正規教育還是短期培訓都發展迅速,圖書館人員隊伍逐漸壯大,南京、上海、江蘇、天津等地圖書館協會以及中華圖書館協會相繼建立,人員的交流逐漸頻繁,各種學術活動逐步開展。其中,上海圖協是比較活躍的地方圖協,成立以后開展活動較多,并且直接參與了中華圖協的籌備工作,宋景祁作為上海圖協成員,也是中華圖協的籌委之一。“經過多方協商、討論,1925年4月25日在上海召開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大會,6月2日在北京舉行成立儀式?!薄?〕1929年1月28日,中華圖書館協會第一次年會在南京金陵大學大禮堂舉行。參加會議的個人會員109人,機關會員70人,共計179人?!?〕中國圖書館人濟濟一堂,這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宋景祁在書中介紹不少人物時也會特別指出:參加了第一次年會。中華圖協發展很快,據統計,民國十九年(1930),僅中華圖書館協會就有機關會員173名,個人會員308名?!?〕
總之,這一時期,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圖書館人員隊伍的壯大以及各種交流活動的開展,為人名錄這種形式的工具書的出版提供了現實的條件——能夠聚集足夠多的人員信息,滿足各個圖書館搜尋人才的需求。而宋景祁當時所處的地位也顯然為他收集信息提供了方便。
隨著上述時代背景而來的,是“圖書館學由機械性趨于專門,由技術性趨于學術性”〔7〕,圖書館界著述之風盛行?!皳y計,從1925年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以來到1936年,出版年代可考的著作有546種,相當于以前近20年著作總數48種的11倍多。”〔8〕
可見,在當時的條件下,出書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在《中國圖書館名人錄》中,就提到30多人的著作共70多種。再如作者宋景祁,《中國圖書館名人錄》也并不是他的第一本圖書館著作,他之前就已經著有《中國圖書館運動之面面觀》、《中國圖書館事業的演進史》、《促進中國圖書館的方法及其經過》等書。
誠然,當時的出版者并非現在嚴格意義上的出版機構,許多圖書館學著作都是出自圖書館本身,或者圖書館協會。宋景祁的這部《中國圖書館名人錄》就是由上海圖書館協會出版的。
在這樣的情形下,《中國圖書館名人錄》在1930年的上海應運而生。
按照《中國圖書館名人錄》目次,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序文、團體照片、個人照片(以筆畫多寡為序)、中國圖書館界人名通訊錄(附錄)和廣告。
序文非常出彩。
在戴超(戴志騫)作的序中,先照例概述了國外人名錄的情況,然后說到中國,認為以職業歸類的人名錄的缺失,使得“以同一職業之人散布全國,各為各事,不獨老死不相往來,且并不知有其人,則其事業之不能相謀而善”。認為“夫圖書館事業在中國尚為草創時代,欲將國內之藏書樓一一變為供給民眾公覽之圖書館,更其組織、慎其守藏,務使與全世界最適用之制度相吻合,非合全國圖書館界人物群策群力以赴之不可。宋君景祁有見于此,羅列為圖書館事業者之姓名于一冊,附以像片、略歷,使閱者一覽而知某為何人,某長何事,由是溝通同志間之友誼、傳達圖書館事業之消息、研究圖書館管理之方法,此書之功用,誠不可以屈指數”。高度評價圖書館人名錄的作用。
杜定友的序,也寫得非常好,在此摘錄一段:“我以為這本人名錄,除掉互通消息、聯絡感情之外,卻是我們圕界人員的登記錄,凡列入登記錄的,就是圕界之一員,這里,就顯然負著一種很深刻的意義,所謂圕界,是社會上一種事業。我們要圖謀這種事業的發展以造福人群,就不得不有一班人,努力去衛護宏揚這件事業,所以,凡是到圕界服務來的,并不是因為圕里,有一碗安閑飯吃,也不是‘暫借枝棲,容圖發展’,我們要鞠躬盡瘁,始終不渝的,為圕而辦圕。我們要求中國圕事業的發達,就要看服務圕的人,是否專心致志,把一生的光陰精力,全注意在這件事業上。所以我說人名錄是登記錄,把圕界的人,一一登記起來,這便使個個人肩膀上,就負起了一種重大的責任。此后大家就要站在同一戰線上,努力奮斗。況且現在在中國不良的社會底下,專門人不做專門的事,專門的事也不用專門的人。大家都想升官發財,把社會文化事業置之腦后。我們在這‘生不逢辰’的時代,只得抱定宗旨,為圕而犧牲,為圕而忍耐,為圕而奮斗!人家說我們癡也好,迷也好;我們始終如一,聯合起來,為圕謀發展,為人民謀幸福,這才不負圕人名錄出版的意思呢!”整篇文字,莫不洋溢著對圖書館事業滿腔的激情與深切的責任。
落款特別注明“時在青陽假日,上海圕協會謹序”的短文也稱贊宋君此書,“手一卷,如面觀,天南地北之遙,即見咫尺之間”,起到了方便聯絡的作用。作者自序也提到自己的目的,“就是要聯絡國內各圕家做整個的宣傳擴大圕運動,喚起一般民眾對于圕有深刻的認識,覺得圕是解決我們自由求得智識的唯一場所”。
筆者認為,通觀這幾篇序言,都充滿了對圖書館事業的自信、熱愛和獻身的精神,就像梁啟超在《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會演說辭》中慷慨陳詞:“我們中國的圖書館學者,實在感覺自己對于本國文化世界文化都負有很重大責任?!彪m然也知道困難重重,卻總是有一股初生牛犢的干勁、富有新生命的勃勃生機。時過境遷,轉眼80年過去了,在圖書館界工作的人們已經很難有這樣的自信和熱愛了。
接下來是11張團體照片。包括中華圕協第一次年會開幕典禮、中華圕協會代表招待德國國際出版品交換局代表合影、南京、杭州、福建、上海等地圖協代表合影、中國圕協會暑期學校學員,金陵大學圕學班、清心中國圕學班、上海中學圕學班合影。這些照片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圖像資料。
目次中“個人照片”部分為本書的主體,收錄了142人的半身照,以姓氏筆畫為序排列。在正規的人名錄中,這部分在目錄中應以“正文”命名。不過,這也恰好體現了二者的差別,“正文”里,一般以文字介紹為主,即使有照片,照片也較小;《中國圖書館名人錄》以“個人照片”命名正文,顯示出照片的重要性——橢圓形的黑白照往往占據一頁版面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正是這些照片帶給后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讓我們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圖書館人的風貌。
然后是附錄,即中國圖書館界人名通訊錄,共40頁,分三欄——姓名、別號、通信處,按筆畫多少為序排列了400多名與當時圖書館界有關的人物的信息。
《中國圖書館名人錄》主體部分主要記錄了142位圖書館人的信息,涉及到圖書館工作者、圖書館學者以及圖書館創辦者。每個人物介紹的內容包括:姓名、籍貫、年齡、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以及學術著述等幾項。從年齡上看,142人中除33人未注明外,整個年齡結構為:小于30歲32人,31~40之間45人,其余大于40歲;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是“年逾古稀”的馮平山。書中介紹馮平山“樂善好施,凡教育事業常捐巨資興辦,尤喜開辦圕”。馮平山是第一代香港華人企業家,創辦有景堂(馮平山父親的號)圖書館、華商總會圖書館、捐資為香港大學建中文圖書館,后該館被命名馮平山圖書館,這些在書中都有記敘。
民國時期的圖書館人,按照程煥文的“四代圖書館人”理論,是其中的前兩代即“留美的一代”和“文華的一代”〔9〕。在1930年成書的《中國圖書館名人錄》中,可以看出的確如此。142名人物中,提到有留學或出國背景的有20余人,涉及的國家有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法國、菲律賓等,代表人物有:杜定友、戴超(戴志騫)、李燕亭、馬宗榮、李小緣、洪有豐等;涉及“文華的一代”有8人,代表人物有嚴文郁、田洪都、黃星輝等。
看看作者對杜定友的介紹:“杜君定友,廣東省南??h人,現年三十二歲。”然后是杜先生的學歷和工作經歷,歷任廣東省圖書館館長、上海復旦圖書館館長、上海圖協委員長、中華圖協執行部副部長等等。作者評論道:“十余年來,未嘗一日脫離圕生活,除長短論文外,著書二十余種,對于我國圕學之提倡,杜君致力尤多,學術界都推重之。”年輕的杜定友,因其對中國圖書館事業強烈的責任感、無比的熱愛再加上異常的勤奮,早早地成就蔚然。不過,個人印象最深的還是杜定友的照片——在本書中最特別的照片,杜定友年輕瀟灑,西服領帶,圓框眼鏡,標準的民國知識青年,而圍繞著他的一溜捧著書的小讀者形象也甚是可愛。對比《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中,杜定友老年的形象,只能感嘆,時光如流水無人能敵。
再看李燕亭。留美學習化學,攻讀碩士學位,“時友人楊君昭惁適來美,學圕學,遂約同入羅省公立圕學校肄業,民國十二年夏畢業。乃遍游東美各大都會參觀其圕和學校?!泵駠拍?1933)時為河南中山大學圖書館主任兼化學系教授。他與沈祖榮、楊昭惁、袁同禮、劉國鈞、戴志騫、李小緣等均屬中國早期留美圖書館學人。2008年出版的《河南大學圖書館史》一書在第七章“河南大學圖書館人”對李先生進行了這樣高度的評價:李燕亭“是河南圖書館事業中最早且唯一在國外學過圖書館學專業的專家”,“不僅在河南省的圖書館界有較高的聲譽,在國內也屬于中國圖書館事業的開創者及奠基人”,“為河南省的圖書館事業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也為河南省的化學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0〕
這里還要特別說到書中的女性。知識女性、職業女性的出現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環。在人名錄中,有7位是女性,她們分別是:李忠瑞、林澤薇、許治玉、陳廷端、馮陳祖怡、鄭晁、鮑蓋清。她們穿著一式的改良旗袍,標準的民國女子形象。她們大多是大學文化程度,而我國的女子高等教育在1928年,全國??埔陨蠈W校女生也僅僅1835人?!?1〕所以,她們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其中最杰出的要數馮陳祖怡。作者是這樣介紹的:“曾留美研究圖書館學,為我國女界之第一人?;貒?,歷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圕學教授,兼該校圕館長?,F任中華圕協會執行委員,上海圕協會監察委員,對于圕學運動,莫不竭力提倡,為學術界所重視。女士尤長口才,到處為圕事業宣傳,每屆講演,大受人士所歡迎,其作品甚多,我國圕專家之一?!辈贿^,在筆者目前所見的圖書館學資料中,詳細提到馮女士的卻幾乎沒有。
在《中國圖書館名人錄》的通訊錄部分,除收入“個人照片”部分的圖書館人外,還有其它兩百多名人物的信息,包括王重民、王云五、皮高品、沈祖榮、胡慶生、袁同禮、楊昭惁、劉國鈞等等。此外,也包括與圖書館界相關的文化人物,如胡適、張元濟、傅增湘、蔣夢麟、蔡元培、顧頡剛等。
總的來說,這部書收錄了眾多人物,星光燦爛。不過,這其中有一些人物已是中國圖書館史、中國圖書館學史上大書特書的,而有的人物則是某個單獨的圖書館館史上著重提及的,剩下的人物,是尚待后人鉤沉、以避免被歷史所遺忘的。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慶幸,宋景祁的這部書為我們留住了1930年一群圖書館人的形象與精神。這一點筆者和范凡有同感:“無論是團體照片還是個人照片,那一張張年輕而充滿熱情的臉龐透露出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圖書館事業的無比的熱愛,讓人感覺出那的確是一個火熱的年代?!薄?2〕
當然,作為中國出現較早的人名錄,作為中國圖書館界第一部人名錄,這本書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收錄標準不明確,未說明人物出生時間,敘述中有些地方還不夠客觀等等。但這些并不影響它時至今日重要的史料價值。
1.張錦郎,黃淵泉.中國近六十年來圖書館事業大事記.臺北:商務印書館,1974:89
2,7.嚴文郁.中國圖書館發展史:自清末至抗戰勝利.臺北:楓城出版社,1983:108 -109,46
3.吳相湘,劉紹唐.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鑒(第三冊).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1:798-799
4.謝灼華.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
5.曾凡菊.中華圖書館協會與民國時期圖書館界的交流——以協會年會為中心的考察.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1):115-117
6.中華圖書館協會.中華圖書館協會概況.北京:該協會,1933
8,12.范凡.民國時期圖書館學著作出版與學術傳承.北京: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2008:48,95
9.程煥文.圖書館精神.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78
10.李景文.河南大學圖書館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
11.劉方.近代職業女性從業狀況考察.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