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縣圖書館 湖南桃江 413400)
新時期我國的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遠遠落后于社會的需要,不能夠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尤其是當前的一些公共圖書館,其工作人員缺乏專業教育、缺乏學習渠道、知識面單一、知識更新嚴重滯后,其專業素質與職業道德素質難以適應發展的需要。素養提升成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基本要求,加強繼續教育與專業培訓工作勢在必行。在各種培訓學習渠道中,圖書館學專業學位培養模式以其專業性、實踐性特點,廣受圖書館工作人員青睞。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與社會對公共圖書館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而傳統管理模式下的公共圖書館存在人才與服務的諸多不足,與時代要求之間差距巨大,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也日趨薄弱。究其原因,主要問題還是在人才資源上。下面將公共圖書館人員素質現狀與社會對圖書館人員素質的要求對照如下:
首先,圖書館人員素質總體偏低。傳統模式下的公共圖書館主要職能是書籍的登記管理工作,對人員素質要求不高,導致很多在職員工缺乏專業素質。以筆者所在的圖書館為例,在職館員27人,其中大中專院校畢業5人,圖書情報專業學歷的只有2人,職工子弟13人,領導干部家屬6人,退伍軍人1人。部分人員不僅專業技能缺乏,而且理論基礎很差,缺乏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其次,人員結構與社會要求差距大。目前,國家對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對社會免費開放等,這就給圖書館資金與工作人員的待遇問題帶來不利影響,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也影響了他們學習培訓的積極性,甚至有員工去尋找改行的機會。由于缺乏相應的人才隊伍支撐,很多圖書館的管理改革停滯不前,圖書館創新活動難以開展,服務水平無法提升,很多社區群眾與讀者轉而選擇其他的閱讀方式或其他查閱資料的渠道,這進一步加劇了當前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再次,缺乏系統科學的培訓機制。公共圖書館對館員的培訓工作普遍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經費投入不足、內容針對性不強、形式單一等問題。由于經費缺乏,單位在培訓經費的投入上捉襟見肘,工作人員參加學習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內部缺乏良好的學習培訓資源,培訓學習的激勵機制不健全,給館員的繼續教育帶來不利影響。嚴格來講,目前的公共圖書館館員素質培養僅靠一些零星的培訓活動是不夠的,很多職工子弟與家屬等根本沒有圖書館學方面的知識積累,與圖書館管理信息化、多元化、專業化發展差距巨大,必須積極解決圖書館人員的系統性、規范化、綜合性的培養,開展包括專業知識培訓、業務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全面培訓,才能夠解決當前的人員素質問題。
公共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在于:開展文獻信息資源檢索、閱覽、外借服務;提供免費上網及數字資源服務;開展信息咨詢服務;組織閱讀指導與推廣活動;開展社會教育工作等。所以,圖書館管理人員亟待進行全面的培訓教育,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夠適應社會要求。
首先,新時期圖書館員應具備專業化的技能素養。公共圖書館藏書包羅萬象、囊括古今,服務對象多層次、多學科,作為個體,公共圖書館館員應該掌握一門或多門其它學科專業的知識;作為群體,公共圖書館應該擁有與本館服務對象大致相對應的各學科專業人才。要想提高服務質量,就必須要實現技能素質的專業化。目前,計算機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文獻載體的多樣化,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現代化,信息資源獲取、整序、傳遞、利用的數字化、網絡化、虛擬化等都要求公共圖書館館員要學習、掌握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與網絡技術〔1〕。當今,圖書館日常業務工作的必備工具就是計算機,提高圖書館館員的技能素質,使之擁有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相適應的現代計算機技術技能已變得至關重要。
其次,要具有綜合性的文化與道德素質。館員要達到一專多能人才要求,除了掌握及熟練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以及與專業相關的各種技術知識。隨著信息網絡的全面開通,圖書信息工作正逐漸走向廣闊的空間,網絡化、數字化的快速發展要求館員具備一定的外語知識,熟知文學、數理化、心理學、公關禮儀、教育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館員是圖書館的首要資源,激活知識價值、指導閱讀、提升職業形象、開展知識組織服務等,都需要館員具有相應程度的綜合文化素質與職業道德素質,以樹立圖書館館員的良好專業形象、充分地發揮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優勢。
再次,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與職業道德精神。現代圖書館向著數字化、電子化、虛擬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圖書館館員除要完成圖書資料的收集、整理、保管、流通等工作,還要運用現代化的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及現代信息技術,對越來越多的知識信息進行接收、處理。因此,圖書館員必須樹立科研創新意識,并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把圖書館工作做得更完美、更深入,使信息支撐作用和導航作用在教育科研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圖書館員應該開拓進取,勇于打破陳規,沖破以往的舊的管理體制,力求開創圖書館工作的全新局面,以推動圖書館事業不斷的向前發展。
目前圖書館人員的素質與社會對圖書館人員綜合性、專業化的要求差距巨大,所以亟待開展在職人員的系統性繼續教育,從專業知識培訓、業務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等方面全面提升,才能夠跟上社會要求。圖書館學專業學位教育是當前為滿足圖書館管理對人才的需求而設立的綜合性、實踐性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如下優勢:
首先,培養目標的針對性強。圖書館學專業學位教育主要是適應新時期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新需要,為圖書館管理質量的提升培養掌握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綜合運用管理、經濟、法律、計算機知識解決圖書情報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勝任圖書情報行業的實際工作,具有獨立從事圖書情報業務工作與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夠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等先進手段從事信息服務,適應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文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與圖書館當前存在的人才短缺相吻合,也符合公共圖書館實踐型、復合型、寬領域、適應性更強的人才要求,避免了傳統的學術型學位培養的方向狹窄、理論性為主、難以適應實踐需要的缺陷,更加注重人才綜合運用管理、經濟、法律、計算機等知識解決圖書情報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次,培養方式更貼近實踐。目前,專業學位的課程設置充分反映圖書情報實踐對專門人才的知識與素質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重點體現運用圖書情報及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圖書情報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中,實踐性教學是專業學位培養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師資安排上很多實踐領域的專業人士被充實到專業課程的教學當中。學位論文答辯形式多種多樣,答辯成員中有圖書情報實踐領域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專業學位的畢業論文類型更加靈活寬泛,可以是理論研究、調查分析報告、個案研究、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這些都是與學術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不同,更加適應實踐的需要。
首先,課程設置亟待拓展。目前圖書館人員結構復雜,水平參差不齊,崗位也有所差別。而目前的專業學位教育課程統得過死,缺乏足夠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想增強圖書館館員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具備豐富的學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崗位需要去選擇最為適合的課程。這就要求學校拓展選修課程,留給學生足夠的選修余地,讓學習者能夠結合自己的特長與崗位特點、學習興趣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課程。
其次,師資選配要傾向實踐,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目前,公共圖書館在轉型當中,有著太多的實際問題需要去解決。高校專業學位教育的大部分教師缺乏圖書館實踐經歷,傾向于理論探討,雖然有的學校聘請一些實踐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作為專業學位培養的導師,但高校教師仍然要加強這方面的經歷,走進實踐領域。在學位論文的指導與答辯當中,大部分也都是一些專家學者,實踐領域的導師人數偏少,不利于學位教育實踐性特點的凸顯。
再次,要將職業道德納入培養內容。目前,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圖書館已經徹底成為一個社會公益單位,每個員工都是社會公益服務人員。面對這樣的變化,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當務之急是轉變自己的思想,在缺乏資金、待遇不高、免費開放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動性與積極性,開展各種信息咨詢服務、閱讀指導與推廣活動、社會教育工作,這對思想境界、服務意識的要求無疑提升了一大步。所以,把職業道德的教育當成學位教育的一部分是非常迫切的。
同時,培養目標與方式立足實踐、注重創新。公共圖書館在轉型過程中,很多新任務要去完成、新問題要求解決,這就需要圖書館人員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與能力,尤其是各種資訊服務、閱讀指導活動以及社會教育活動當中,圖書館人員要經歷各種調研、策劃、設計、推廣、主持等角色,只有注重學習、創新方法、提升能力,才能夠適應工作的需要。
另外,培訓形式要與人員考核、待遇結合。在職人員的崗位工作已經明確,他們更多的會考慮各種實際問題,如職業資格、學習成果與單位績效評價、工資待遇方面的變化等等。而明確的專業學位學習與一些單位的評價待遇等聯系不密切,一些個人認為“專業學位的學習沒有什么實在的好處”等,制約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針對當前圖書館人才要求復合型的要求,專業學位培養可以實施綜合培養的模式,“綜合培養可以增進圖書館學專業與相關專業的融合,也可加強非重點院校與重點院校、國內院校與國外院校的交流與學習,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
圖書館專業學位教育通過綜合培養模式,可以充分發揮學校自身的優勢資源,結合校內外各種資源多方位地培養學生素質。例如:與校內的其他相關專業綜合,與校外的教育教學機構綜合,與企業進行綜合等方式進行專業教育。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邊學習、邊工作、邊研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我國的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起步較晚,目前在很多方面依然落后于發達國家,再加上我國圖書館學的發展不均衡,發展聯合培養的教學模式就顯得更加必要。
綜合教育的模式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的公共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與新情況,沒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無法開展社會教育與社會咨詢、閱讀推廣。通過寬領域的知識積累能夠讓館員成為多面手,適應創新性工作需要,有利于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擴大知識面。
學位教育對學員的吸引力主要來自于教育過程與教育結果的價值,所以我們在教育中不能忽視學位教育給學員“能夠帶來什么”這樣一個實際的問題。把學位教育與學員在本系統的資格認證與職稱評審、工資待遇提升、未來職務提升等需要結合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實際上,這也是把專業學位教育與文化管理系統的資質認證、待遇提升、績效評價等相結合,把專業學位教育納入到文化系統的培訓激勵當中,形成教育發展的合力,共同促進學員素質提升。
職業資格認證與館員職業素養、專業學位教育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圖書館館員職業素養就是指館員在圖書館進行服務時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服務態度和職業技能,它不僅需要館員在工作中不斷自我完善和提升,更要貫穿在館員的整個專業學位教育過程之。專業學位教育和館員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開設與圖書館館員職業資格認證相關的課程,可以使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相輔相成,從資格認證和專業教育兩個方面保證圖書館學專業人才的質量〔3〕。
首先,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由單純地教授學生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學位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教室當中,要引導學員把學習過程融入到實際工作過程當中,融入公共圖書館的改革與各種活動當中去,在實戰中鍛煉自己。
其次,在圖書館學位教育的各個環節注意實踐活動的落實,例如在教學中讓一些工作人員走進教室,讓學員合作完成一項任務,實施實習性質的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等。例如:制定圖書閱讀指導活動方案、社會教育工作方案,組織一次社區圖書推廣月活動等等。要積極吸收圖書館實踐人才進行論文的指導工作,并參與答辯小組的工作,保證論文答辯小組有一定比例的圖書館專業人員參加,等等。
首先,克服目前教材中的技術落后和內容空洞問題,改革圖書館學專業的課程內容,提高課程內容的新穎性。要強化專業課程的內容實用性,特別重視方法與技術的實際運用,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注重把握當今世界研究領域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提高圖書館行業的影響力,加強圖書館學專業的吸引力,為專業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現代的圖書館學專業課程雖然已經延伸到了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與通信等領域,但是相關的專業知識由于受課時因素的限制,學生在學習時淺嘗輒止,散亂而缺乏系統。所以在設計培養目標時,一定要根據圖書館學自身的特質,圍繞圖書館學的專業內容,充分發揮課程設計和畢業實習的作用,重視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求學生熟練運用一些必備的工作技能,加強社會實踐,盡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首先,要重視職業道德理論教育,幫助學員樹立職業道德素質,把握新時期圖書館對館員職業道德的新要求。面對免費開放、公益性加強等公共圖書館轉型問題,面對來自各種信息化網絡資源的競爭等,面對公共圖書館承擔的社會教育、閱讀指導與圖書推廣等新功能,學位教育不僅要開展知識教育,更要做好角色教育與服務意識教育。
其次,要把服務意識教育轉化為實踐操作性的知識。通過模擬實踐、具體工作要求、創新性工作指導等教育活動,引導學員思考如何把服務意識與公益性體現在具體的圖書館管理工作當中,如何指導自己的工作計劃與工作方案等,讓服務意識化為實際行動。
總之,信息時代對圖書館員的素質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致力于教育和幫助圖書館館員端正思想、轉變觀念,成功實現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轉型,將圖書館學專業教育和圖書館館員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促使館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不斷得到提升,以高超的業務技能和精湛的經驗來展現圖書館的優質服務,以適應圖書館事業不斷變化、發展的需要,成為新時代圖書館管理的優秀復合型人才。
1.陸文.試論環境在發揮圖書館功能中的作用.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4(02)
2.葛敬民,劉榮華,王林.國外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生教育及對我國的啟示.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05)
3.徐長生.我國圖書館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問題研究綜述.圖書情報工作,2009,(03)
4.王芳;馬秀峰;圖書館學專業碩士培養方案的差異性比較.圖書館學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