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光華,李海燕(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銀川 750011)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移民數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當今許多國家、民族的文化也逐漸從單一性走向了多樣性和豐富性,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生活在一個日趨多元化的社會里,“文化多樣性”開始作為一個概念被頻頻提出,并且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重大命題。
何為文化多樣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文化多樣性”是指不同文化之間的和諧共存與互相影響。有人將“文化多樣性”定義為各群體和社會借以表現其文化的多種不同形式,這些表現形式在他們內部及其間傳承。
筆者認為“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形式。它蘊涵了民族多樣性、宗教多樣性和文明多樣性等。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對待文化多樣性,我們要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因為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都是本民族智慧的結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因為一個民族的文化不只屬于這個民族,也屬于這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各國各民族文化之間應該相互借鑒、彼此欣賞、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堅持文化多樣性,就是承認各民族最基本的思想權利和價值選擇權利,這不僅對弱勢文化意義重大,對強勢文化也同樣重要。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沒有一種文化能獨自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適應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需求。文化多樣性為每一種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養料。它為特定文化的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而正是這種對新的可能性的嘗試和探索,為人類文化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在日趨多元化的當今世界,如何保持不同文化的特色,促進文化間對話已成為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圖書館作為社會的文化中心之一,理應為促進多元文化的共存和交流對話提供服務。當前人口流動頻繁,外來人口不斷上升,民族地區圖書館在考慮如何幫助外來人口融入當地生活的同時,又要保持其群體自身特有的文化,這成為當下民族地區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包括回族、漢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同時也是一個移民地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的時候,當時很多人響應國家號召來支援寧夏,落戶寧夏,所以這里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民。多民族聚居的特點也決定了寧夏文化的多樣性。寧夏文化是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移民文化、邊塞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農耕文化、游牧文化等多元文化相融合的產物。文化的多樣性決定了圖書館提供多元服務的必要性。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作為本地藏書最豐富、服務人群最多的公共圖書館,有義務、有責任為在寧夏的各國各族人民提供文化信息服務,同時還應對外大力宣傳寧夏。具體來說肩負著保存回族地區文化遺產、整理組織地方文獻和對外提供信息利用的職責,同時還要為本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教育的發展提供服務。如何在文化多樣性背景下,保持本地區各民族文化的和諧共存,更好地宣揚傳承本地文化,在圖書館開展多元文化服務顯得極為必要。
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根基,任何一個民族之所以作為民族而獨立存在,就在于它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在當前國內現代化浪潮中,相對于漢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實際上是一種客體的存在,在強勢文化的沖擊下,容易出現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危機和對本民族文化歸屬感的喪失。
近些年,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及少數民族地區旅游資源的快速開發,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日益頻繁,各少數民族在了解并學習外來文化的同時,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也遭受了強烈沖擊,不少民族從語言到服飾、從歌舞藝術到禮儀習俗等各層面的文化遺產都在面臨消失的困境。比如寧夏地區有名的歌舞劇“花兒”,富有當地特色的泥塑、剪紙、回族刺繡、回族民間樂器泥哇嗚的制作等民間技藝,現在很少有年輕人像過去的老藝人一樣去學習它們。還有回族每年的開齋節及古爾邦節,很多年輕人因為去城里打工上學,已經漸漸淡化他們的傳統節日,另外回族的一些禮儀習俗也在城市化進程中慢慢被消解。在回族地區,年輕人大多追求新潮時尚的外來文化,失去了對本民族傳統文化活動的興趣,尤其是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則努力融入當地社會而逐漸拋棄了本民族文化傳統,所以民族地區圖書館作為當地重要的社會文化機構,應順應多元文化發展的要求,加強宣傳當地特色文化,并通過辦班培訓等形式培養傳統文化接班人,以確保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發揚。
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主要是指圖書館為適應多元文化社會的需要,向不同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群體所提供的服務,它既包括為所有類型的用戶提供多元文化的信息服務,也包括為傳統服務中較少涉及的少數群體提供的服務。同時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多元文化服務不是圖書館常規服務的附加,而是整個圖書館服務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做好充分的前期調查工作,明確服務對象及其信息需求是開展多元文化服務的前提。任何一家圖書館都有一定的服務區域,有其特定的服務對象,圖書館必須結合本地區的實際,建立適合本地區狀況的多元文化服務體系。少數民族地區圖書館,要先清楚了解少數民族群體在全體服務對象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少數民族群體之間的組成比例,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區常住人口為6301350人。漢族人口為4069412人,占64.5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231938人,占35.42%,其中回族人口為2190979人,占34.77%。從這一比例結構看,大多數服務對象依然是漢族,而且回族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日常采用的也是漢語。寧夏圖書館作為當地最大服務人群最多的公共圖書館,通過對來館讀者及潛在讀者的調查,全面了解這些讀者的年齡及性別構成、閱讀偏好、閱讀能力、宗教信仰等,分析不同群體的主要信息需求,根據各群體的愛好需求,制定合理的館藏發展規劃,配備各類文獻,滿足不同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建設合理的多元館藏是開展多元文化服務的基礎。[1]少數民族地區各民族之間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諸多領域的差異要求民族地區圖書館充分考慮讀者群體的多元化,走多元化館藏之路,唯有如此,才能踐行“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平等服務”的理念。[2]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圖書館在建設館藏資料時應充分考慮這一特點,為少數群體讀者采集圖書資料時應考慮該群體的規模和閱讀需要,努力使館藏反映所服務地區的多樣性特征。寧夏圖書館采購文獻時,除中文文獻外,還應適當配備一些阿拉伯語文獻資料,以供當地一些讀者及來寧夏參觀考察的阿拉伯國家的人群使用。在服務當地回族群體方面,應十分注重對回族文獻的搜集,積極開展回族文化特色館藏建設,以促進對民族文化的宣傳、保護與開發。近幾年來寧夏的外籍人員也日漸增多,對外籍人員來說,語言障礙是他們的一大問題,為此寧夏圖書館加大了對外文文獻的購置,為外來人口提供漢語學習的相關文獻資源,并適時開設一些漢語學習課程,以幫助少數群體更好地進行語言學習。
開展優質高效的多元文化服務,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關鍵。提供這項服務的館員應該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反映當地的文化多樣性。圖書館在招聘工作人員時,要注意聘用具備多語言能力、多文化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這幾年在招聘人才的過程中比較注重這方面,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招聘有英語、阿拉伯語等語種的人才,以滿足當地有些讀者的需求。并且寧夏圖書館先后有兩名外語專業的人才被文化部選派至阿拉伯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她們在回國探訪期間積極跟大家交流在國外的一些感受,并給大家作一些相關講座,對本館人員多元文化素養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加強職工的培訓學習,是寧夏圖書館為提高職工多元文化素養的又一途徑。館領導在每周的職工學習大會上安排有關多元文化素養的講座,而且鼓勵大家積極交流心得體會,并請在這方面做的好的館員給大家作經驗交流,不斷提升館員的多元文化素養和多元文化敏感度。
要增強少數群體主動利用圖書館的意識,積極的宣傳推廣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傳播媒介越來越多,圖書館可以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大力宣傳,推廣多元文化服務。這幾年,寧夏提出“小省區辦大文化”的發展戰略,致力于建設開放寧夏、魅力寧夏,借助多種傳播展現形式,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推動寧夏文化產品“走出去”。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作為當地中心館,時刻致力于為當地民眾及外來人員提供文化服務這一事業中,不斷加強與國內外的文化交流活動,積極協助社會文化藝術團體參加國內外舉辦的各類大型文化展演等活動,充分展示了寧夏地域特色文化。自從2008年遷入新館以來,先后幾十次被區內外多家媒體采訪報道,并且在當地《華興時報》上開辦了介紹圖書館各項服務的“閱讀新視界”專欄,通過這一專欄讓很多人開始了解圖書館,并進而通過圖書館這一載體了解寧夏,了解回族特色文化。隨著文化“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寧夏的文化競爭力、品牌知名度及對外影響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很多外籍人士、外地人員紛紛來寧夏旅游考察。這也勢必為寧夏圖書館增加了更多的多元文化讀者,推動了寧夏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發展步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