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芝 劉 鐘 (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 河北 保定 071001)
館藏文獻資源建設是圖書館的基本任務,是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基礎。隨著信息環境的變化,紙質期刊資源的建設與利用面臨被邊緣化的趨勢,高校圖書館迫切需要對館藏期刊加以系統研究,認真鑒別其學術水平與質量及其在學科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對其進行有選擇的收藏、有計劃的管理與開發利用,從而形成數字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既科學合理又獨具特色的期刊文獻資源保障體系。
某學科核心期刊是指發表該學科論文數量較多,文摘率、引文率、讀者利用率相對較高,在本學科學術水平較高、影響力較大的期刊[1]。館藏核心期刊是指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知識性,在本館利用率較高,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能體現本館館藏特色,最能滿足本館讀者群需要并被連續訂購的期刊。館藏核心期刊與一般意義上的學科核心期刊不盡相同,二者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學科核心期刊不一定是館藏核心期刊,同樣館藏核心期刊也可能是非學科核心期刊。一個圖書館的性質、任務及本館讀者群的信息需求,是確定一種期刊能否成為其館藏核心期刊的決定因素。因此,某種期刊雖然沒有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入,但由于它對某所高校來說是重點學科專業的期刊,利用率很高,那么它就會被該校圖書館確定為館藏核心期刊[2]。
館藏核心期刊的界定能夠為期刊采購工作提供科學、具體的指導,保證本館重要期刊的完整性、連續性。由于在期刊訂購過程中存在期刊本身的變更、高校學科方向的調整、經費預算的調整等多重不確定因素,高校圖書館每年訂購的期刊都會有所變化和調整。館藏核心期刊的界定能夠避免由于沒有統一的規范約束、沒有穩定的具體指導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和損失。
高校圖書館不僅要滿足當今讀者的信息需求,還要滿足未來讀者的信息需求,這也是圖書館需要制訂相對穩定、持久的館藏發展政策的原因所在[3]。高校圖書館突出的期刊館藏特色是承上啟下,館藏核心期刊的界定是圖書館期刊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據相關資料報道,目前發達國家高校圖書館購置期刊的經費一般占全部書刊經費的60%以上,而我國高校圖書館購置期刊的經費遠沒達到這一比例,許多中小型圖書館期刊的購置經費還不到25%[4]。隨著期刊價格逐年遞增,圖書館每年購買期刊的經費需增加10%以上。以最少的經費支出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期刊利用的需求,是期刊館藏建設追求的目標。因此,把握好館藏核心期刊的種類及數量是協調經費購置比例與建立科學合理的文獻資源結構的平衡點。
館藏核心期刊的界定是數字環境下建立館藏核心期刊數據庫并開展數字典藏的需要。能被確定為館藏核心期刊的大多數是所屬學科專業中的學科核心期刊,它們在高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中的作用是一般期刊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館藏核心期刊的界定有助于強化學科館員對這類期刊的開發與利用。
(1)實用性原則 高校圖書館館藏核心期刊的界定應根據本院校學科專業設置,在保障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同時還應考慮到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學生讀者群的特殊性,兼顧適用性和實用性,按照“以用定藏”的采訪原則[5],選擇能滿足本館讀者需要、符合本館性質和任務、具有較高館藏價值的期刊。
(2)系統性原則 高校圖書館應始終遵循本館既定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目標,體現系統一貫思想,不可朝令夕改。對于同一種期刊,要參照原來的館藏情況,盡量保持其連續性[6]。
能反映期刊質量和水平的因素很多,如被論文引用量、被索引量、被文摘量、發行量、借閱量等,它們都能從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特征[1]。圖書館應采取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將不同性質的因素組織起來,構成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使不同性質的評價指標能優勢互補,以取得最客觀的評價結果。選擇評價指標的原則是:能夠反映期刊學術水平、有較好的統計源、具有可操作性。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專家推薦、引文分析、復印統計相結合的系統研究方法,以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為例,對館藏期刊進行系統分析研究,探討館藏核心期刊的收藏范圍,構建數字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最佳藏刊結構模式,探索館藏核心期刊資源深入開發的創新服務策略,以提高期刊利用率及用戶的檢索效率。
一般來說,大家公認的核心期刊是指在所有期刊文獻中最積極、最活躍、最富有價值的期刊[4]。將我館2008—2010年訂購的中文期刊與2008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逐一對照發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包含的核心期刊有753種,在我館已連續入藏多年。為了保持館藏的連續性,我館將這753種期刊首先納入館藏核心期刊的考察范圍。
館藏核心期刊的界定需要依據讀者的實際利用需求,尤其要參考科研用戶的利用狀況。研究生是期刊文獻資源的主要用戶群,其研究方向涵蓋了本校的優勢學科。研究生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需要參閱大量文獻,這些被引用的文獻資源可以比較確切地反映研究生的信息需求。學位論文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通過對研究生學位論文期刊引用情況的分析比較,高校圖書館可以統計出館藏期刊的利用率和滿足率,以確定不同專業的核心期刊,為提高期刊采購質量提供科學依據,確保館藏期刊資源的學術性,最大限度地滿足數字環境下用戶的文獻信息需求。
4.2.1 不同學科的館藏期刊滿足率分析
筆者對河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2009屆65個碩士學位專業的423篇碩士學位論文的17 171條中文期刊引文進行了統計,并利用我館公共檢索系統逐一查證這17 171條中文期刊引用文獻的收藏情況,利用Excel建檔并進行排序、統計分析,計算出各類文獻的滿足率。在中文期刊引用文獻中,我校優勢特色專業的平均滿足率較高,如Q類的滿足率為79.23%、S類為75.04%、F類為53.74%、TS類為57.29%,其平均滿足率達46.28%。
4.2.2 學位論文期刊引用頻次分析
2009 屆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中的17 171條期刊引文共涵蓋2 876種中文期刊,平均每種期刊被引用5.97次。將這2 876種中文期刊按其引用頻次由高到低進行排序,引用頻次最高的為320次、最低的為1次,被引頻次在100次以上的期刊有17種,被引頻次位居前20名的期刊全部為我校傳統、優勢、特色學科的期刊。
4.2.3 不同被引頻次期刊的館藏情況
2009 屆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引用期刊2 876種,其中1 331種為館藏期刊,缺藏1 545種。被引頻次在5次以上(含5次)的期刊共計558種,占館藏期刊的41.92%,占被引用期刊的19.40%。被引頻次在5次以上(含5次)的引文15 758條,占被引頻次的91.77%,即近20%的期刊滿足了90%的文獻需求。筆者在研究時將引用頻次在5次以上(含5次)的558種期刊作為館藏核心期刊的考察對象。
4.2.4 引用期刊的年代分布
在423篇研究生學位論文的17 171篇引文中,有17 017篇引文標注了文獻的發表年限。通過對引文的年代分布統計分析可見,2007年文獻的利用率最高,并且隨著年代的久遠其利用率逐漸下降。由于筆者調查的對象是2009年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故2009年出版的文獻的利用率最低。1994年以后(近15年)出版的期刊滿足用戶90%以上的需求,近10年出版的期刊滿足用戶約80%的需求。
4.3.1 復印期刊的統計分析
期刊文獻復印統計是對復印的期刊文獻進行系統的、多方位的管理統計工作,是做好期刊文獻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期刊整體管理不可缺少的環節。從期刊文獻本身出發,期刊文獻被讀者復印是讀者認可該期刊文獻的表現,是該期刊文獻實用價值的具體體現。對期刊文獻復印進行統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期刊文獻管理者提供期刊文獻的使用狀況,進而幫助管理者用有限的財力進行期刊訂購、精化館藏期刊,為確定館藏核心期刊提供可靠依據[5]。因此,館藏中文期刊復印統計結果是讀者利用期刊的真實記錄,是讀者需求的客觀反映,通過對其進行多序列的統計分析,可以得到讀者利用館藏中文期刊準確的定量描述,不但能夠反映期刊利用率的趨勢,而且可以作為期刊訂購的主要依據。
對高校圖書館而言,教師及研究生由于具有現代化的辦公及學習設備,可以方便地利用數字化資源,到館查閱次數較少。本科用戶才是紙質期刊的主要利用群體。為了詳細了解本科用戶對館藏期刊的利用現狀,筆者對2009年5月—2010年5月期間本科用戶對期刊的復印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并將利用率較高(復印頻次在10次以上)的148種期刊列為館藏核心期刊考察對象。
4.3.2 復印期刊的年代分布
通過對復印期刊文獻的年代統計分析可見,現刊復印率最高,2008年出版的期刊次之,隨著出版年代的久遠,期刊的復印率逐漸下降。2005—2009年出版的期刊的復印率近90%,1994年以前出版的期刊僅滿足了讀者2.52%的需求,近15年出版的期刊的復印率為97.48%,基本滿足了讀者文獻借閱需求。
我校現有24個二級學院,從2004年起撤銷各院系資料室,由圖書館承擔為全校師生提供文獻信息保障的工作。為了全面掌握教師群體期刊文獻的需求現狀,筆者聯系各院系學科秘書并向其發放期刊推薦表,征求教師的訂購意見,通過對建議匯總,共得到55種重要期刊。由于這些期刊均是各學院教師重點利用及發表研究成果的期刊,而且是圍繞專業設置最具代表性的期刊,筆者將這55種期刊也納入館藏核心期刊的重點考察對象。
期刊的連續性、完整性是衡量館藏期刊質量的重要依據。雖然有些期刊在用戶的科學研究方面沒有體現出其應有的學術性及社會價值,但其借閱量頗高,并且在我館連續入藏多年,為了保持館藏的連續性及完整性,也將其列入館藏核心期刊的考察范圍,如97種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及我館連續收藏的38種人文社科類期刊。
通過對列入館藏核心期刊考察對象的1 649種期刊的查重、去掉索引類刊物,還有991種期刊。最終,我館將這991種期刊列入館藏核心期刊,占館藏訂購的48.79%。我館館藏核心期刊的界定既兼顧了學科發展及我校讀者的實際利用情況,還綜合考慮了館藏資源特色化及館藏資源建設連續性的需要,而界定的館藏核心期刊是否能夠代表我館期刊建設的方向、能否滿足及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還有待于今后工作實踐的更充分論證。當然,館藏核心期刊的界定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學校的學科建設進行適時調整、補充。
從文獻利用的層次可見,研究群體涉獵的文獻范圍較廣,從科普讀物到專深的學術性期刊都可作為其查閱對象,而學生用戶多參閱一般的學術性期刊。因此,界定館藏核心期刊的比例不宜過高。在館藏資源建設上,高校圖書館要兼顧不同層次用戶的文獻需求,同時結合高校學科發展的現實需要。在館藏采購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可以建立多級的館藏資源建設機制,成立專門的館藏資源建設部門,以形成館藏發展與本校學科建設、發展緊密結合的有效機制。高校圖書館還可以采取多方面措施,多渠道、廣泛征求學科專家和讀者對館藏建設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爭取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和幫助下提高館藏質量、優化館藏結構。
期刊文獻資源建設是一個持續積累、充實和完善的動態過程,在數字環境下傳統的圖書館藏書觀念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龐大的藏書數量已不再是引以為豪的資本,藏書質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鑒于期刊文獻老化現象的不斷加快和擴大,優化藏刊管理模式已成為期刊文獻資源建設、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期刊的時效分析表明,中文期刊應用高峰時間出現在發表后的1~5年間,可滿足近50%的文獻需求,其應用高峰期出現在發表后的第4年。根據期刊使用中的核心效應分析,圖書館可重點保存占20%的核心館藏期刊(其可以滿足80%以上的文獻需求),對于其他期刊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收藏,這有助于改善收藏與利用的矛盾、期刊出版數量急劇增加和經費不足的矛盾。
[1]朱 強,戴龍基,蔡蓉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蘇翠云.談高校圖書館確定館藏核心期刊的必要性[J].河北科技圖苑,2010(5):64-65,74.
[3]蔡 屏.論印刷型資源在高校法律圖書館館藏建設中的地位:以華東政法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1(1):43-46.
[4]馬滴滴.紙質期刊不可取代[J].圖書館,2009(6):108-109.
[5]劉煉紅.湖南圖書館閉架期刊利用率調查分析[J].圖書館,2008(4):122-123.
[6]來雪玲,趙慶菊.高校圖書館館藏核心期刊確定研究:以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建設,2008(9):35-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