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勇 王 君
(北京衛生學校 北京100053)
聯合國將老齡化社會定義為:65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被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北京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全市常住人口達到1961.2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70.9萬人,占8.7%,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56.6萬人,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①在可預見的未來,北京的老齡人口將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醫療衛生資源的相對緊缺,對護士培養工作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截至2010年底,北京注冊護士數為67308人②,按這個標準核算,北京每千戶籍人口注冊護士為3.4人(全國平均水平1.52人③),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護理人員數量標準(每千人口中應有2名護士),但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部分國家和地區2009年的相應數據如圖1所示。
《健康北京“十二五”發展建設規劃》提出:“提高醫護服務質量。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實行優質護理服務,顯著降低患者家屬陪護負擔。”④2010年7月,北京市衛生局預測,北京市每年有7000人左右的護士缺口,⑤但同年,北京6所中專學校的護理專業計劃總招生數僅1750人(如表1所示),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缺口。北京市對護士的旺盛需求,一方面,對北京衛生類中專護理專業的發展是一個機遇,另一方面,也對專業建設、護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年齡特點的普遍性 中專護生通常年齡都處在青春期階段,且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處在這樣特定的年齡段,她們與同齡人一樣,受年齡、家庭背景、文化知識結構、人生閱歷和思想成熟度的制約,很容易出現主觀與客觀的反差,造成自我意識矛盾。學生往往表現出自我中心意識過強、自私自利心理普遍、情緒不穩定、缺乏應有的積極向上的理想和追求、情緒自控能力較弱、異性交往行為偏差等類似心理問題。

圖1 每千人口注冊護士對比情況圖

表1 2010年北京中專護理專業計劃招生人數表
性別組成的特殊性 由于職業特殊性,從事護理專業工作的醫療工作者基本上為女性,有學者對我國內地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79家醫院及9774名護士進行了抽樣調查,發現其中122家(占68.5%)醫院有男護士,男護士人數只占護理人員總數的0.92%。⑥以北京衛生學校為例,2003~2011年共招收4011名護理專業學生,其中男生只有63名,占1.57%;在2003~2006年、2008年招收的1799名護理專業學生中,只有5名男生,占0.28%,可見男護士中所占比例極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面對中專護理專業基本只招收女學生的現狀,我們需要正視學生群體單一的性別構成,解決有可能出現的某些心理健康問題。
自我中心意識過強 現在中專生大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長期以自我為中心,尤其是有老齡長輩的過分溺愛,她們習慣于隨意支配、指使別人。進入中專學習后,他們與家庭的聯系相對較少,但仍希望別人圍著自己轉,而現實情況正與此相反,許多中專護生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在實踐中,經常可以觀察到學生試圖通過逆反的或對立的角色和行為,如惡作劇、故意搗亂、夸張炫耀、標新立異、逆反言行等來突出自我的存在,設法引起別人的關注,以此獲得異常的自我滿足感。
自尊心脆弱 性別對青春期學生的自尊心存在一定的影響。與男生相比,除學業成就外,女生往往對身體外表和社交成功更加在意。同時,一些社會信息暗示女生的學業成就是社交成功的絆腳石,這將女生置于一個困境中:如果她們的學業非常不錯,那么,就阻礙了她們在社交上的成功。⑦純女性環境還有可能會加劇困境的產生。
抑郁 有研究表明,25%~40%的女生和20%~35%的男生在青春期有短暫的抑郁體驗,大約有3%的青少年患重度抑郁。⑧在青春期,女生抑郁水平普遍更高,這可能反映了應對壓力方式的性別差異,而不是心境上的性別差異。男生更多地將壓力外化,因此變得更加沖動和更具攻擊性。與男生相比,女生更傾向于通過內心改變對壓力作出反應,容易感到無助和絕望。如前所述,中專護生性別組成的特殊性有可能會加劇抑郁產生的概率并在集體內部互相傳染。
不利于同一性形成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自我概念、自尊心和同一性在青春期得到發展,在這個階段,青少年越來越依賴于他們的朋友和同伴作為信息來源,這種對同伴群體依賴性的增長使得青少年能夠形成親密關系。女性是先尋求親密關系,然后再通過這些關系形成她們的同一性。中專護生完全或基本處于女性性別環境中,心理學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朋友或同伴也是同性別人群,無法提供豐富的信息來源,會妨礙她們尋求到親密關系,進而不利于同一性的形成。
異性交往上的行為偏差 隨著性意識的覺醒,中專護生在青春期逐步走進了異性接近期。她們渴望有能夠親近的異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異性交往關系。而中專護生所在班集體獨特的性別構成(甚至任課教師也都是女教師),使他們缺少與異性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也就很難建立良好的異性交往關系。在學生管理實踐中,往往可以觀察到中專護生班集體中總有充當男性角色的女生出現,也就是俗稱的“大姐大”,這樣的環境有可能對學生未來的婚姻產生潛在的影響,甚至有可能會誘發同性戀意識。
現代醫學模式不僅關注身體健康,而且關心心理健康。中專護生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學業發展,而且對他們未來的工作也將產生影響。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能在學生未來職業生涯中得以延伸,必將對護理工作質量及病人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需要關注她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她們順利過青春期,順利走向職場,為日益增加的老齡人口的護理事業培養合格人才。
加強老齡關愛教育 《聯合國老年人原則》中指出:老年人應享有保健服務,以幫助他們保持或恢復身體、智力和情緒的最佳水平并預防或延緩疾病的發生。⑨老齡人口是需要護理工作最多的群體之一。根據中國目前的獨生子女政策分析,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一代獨生子女出生,40年以后,即2020年左右,他們的父母將大量成為老齡人口(按25年一代估算),以入職10年培養好一名護士計算,現在中專就讀護理專業的學生入職10年以后,正好遇到第一代獨生子女贍養父母高峰。因此,在不久的將來,老年護理將成為現在中專護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校期間加強老齡關愛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性,另一方面,也是對同樣作為獨生子女的學生的一種教育,使其通過老齡關愛教育擺脫過強的自我中心意識。
心理輔導室重點關注,檔案常態管理 目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各類型學校大都建立了校內心理輔導室,配備了專門的心理輔導教師。針對護生的特殊情況,心理輔導室應予以重點關注,建議入學初就對中專護生進行心理測試,為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積累資料,在隨后的學期至少進行一次心理指導或干預,建立中專護生心理健康檔案常態管理機制。
構建教學管理、學科、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立體關愛網絡 中專護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不能僅僅依靠班主任來進行,至少應該構建學校(由教學管理部門具體執行)、學科、任課教師和班主任構成的立體網絡,共同努力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教學管理部門在排課時可以傾斜安排男教師承擔護理專業課程,增加護生與異性交流的機會;學科在專業建設方面應增加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如邀請專家到校講座,請往屆學生回校傳授經驗等;任課教師與班主任平時和學生接觸機會較多,有機會發現學生的突發心理狀況,應及時開導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個體心理問題。
注釋:
①數據來源:北京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網,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http://www.bjstats.gov.cn/rkpc_6/pcsj/201105/t20110506_201580.htm
②數據來源:北京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2010年北京市衛生工作統計資料簡編,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 tongjijianbian/2010nianjianbian/qswszyqk/201103/t20110322_3625 2.htm
③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0年我國衛生事業 發 展 統 計 公 報,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7967/201104/51512.htm
④首都之窗,http://zhengwu.beijing.gov.cn/ghxx/sewgh/t11928 12.htm
⑤中國廣播網,http://www.cnr.cn/allnews/201007/t20100708_506701816.html
⑥許瑩:全國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現狀及需求研究.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http://wenku.baidu.com/view/cd7250303968 011ca3009140.html
⑦羅伯特·菲爾德曼,著.蘇彥捷,等,譯: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第四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第1版:462-463頁
⑧同⑦:第466-467頁
⑨見聯合國中文網站:http://www.un.org/chinese/esa/ageing/principl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