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 詹旺 宋丹
【摘 要】本文從現階段河北省高校創意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借鑒創意產業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重點分析了河北省內高校在現有資源下如何克服現存不足,通過對創意人才培養體系現狀的梳理,試圖為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河北省高校;人才培養對策
文化創意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資源消耗少等特點,是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的知識密集型產業。伴隨著創意文化產業在全球的大熱,河北省也不甘落后,從政策保障到資金扶持,都在為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創造條件。《河北省文化產業振興計劃(2010-2015年)》等多項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政策措施出臺。但在看到發展的可喜勢頭同時,也不能忽視河北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的薄弱基礎,要實現由“河北制造”到“河北創造”的飛躍,就必須有高等教育作為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點與加油站。
1 豐富學科體系,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創新在學科間交叉滲透
文化創意產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實用型而非學術型人才。這就要求學校在招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方法及師資聘用等方面都應向應用傾斜。此外,應充分考慮到人才素質與需求存在的差異,形成創意人才在創作、制作、測試、推廣、營銷各專業上的合理分布。
在學科設置上,高校的創意產業人才培養要求學生具有創意和實際行業運作能力,是區別于一般的單一藝術人才的。目前我省高校多開設的是繪畫、平面設計、動畫等專業方向,卻一直沒有建立專門的創意產業相關學科,很難培養出適應創意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的跨學科的綜合性人才。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早在2001年就建立了世界首個創意產業系,包括時尚、媒體、游戲等綜合媒體技術,英美等其他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也早就在全英范圍內開設了創意類專業學位課程3萬多個,且層次多樣。
創新型教育并不局限在設計、藝術等單一學科的教學上,還應整合周邊學科資源,實現跨學科的學科間相互支持,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在建設創意學科時,倡導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并著力探索藝術創意學,推動藝術與工程的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我省高校也可以從學科滲透角度多嘗試此類積極探索,培養出更多多層次復合性創意人才。
2 提倡運用型、綜合性、啟發型教學模式
目前,傳統的高等設計教育注重學生的技能訓練,而創新型教育體系則更強調學生對創新的宏觀掌握與理念應用,側重在解決問題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在今后的教學模式中,可加大我省特色的應用型案例比重,通過對文案、影像、包裝、廣告等一系列完整設計案例的編排設計,強化學生的系統化設計意識與市場研發意識,對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都能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綜合性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學科交叉的基礎上的,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造力要求較高,它更強調創新過程的延續性與完整性,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市場調研、市場推廣等各種實踐環節,使高校創意人才的培養與創意產業的實際需求更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的在校學習更具針對性與市場前瞻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主體,學生課上聽講,課下缺乏自己思考、實踐的機會,無法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顯然不適應創新產業人才培養,培養出的學生毫無個性、千篇一律,更談不上良好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高校在教學中運用啟發型教學,鼓勵個性、培養創意。
3 探索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社會聯動模式,建立產學研結合培養機制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既需要政策推動,也需要教育機構的強力參與。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教育與市場需求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因此,高等教育必須領先于產業的發展,通過預先進行學科和課程設置的調整,為產業發展準備所需人才。
樹立全新的文化創意產業意識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高文化競爭力的前提。更新思想觀念主要是樹立創意文化經濟、產業及全球化觀念,使文化創意產業在一個開放的體系中發育成長。該體系應依托河北省豐富的教育資源,促進高校與企業、科研機構以及社會培訓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養體系。支持校企聯合建設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基地,以創意帶就業并不斷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輸送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高校創意人才教育應打破校企壁壘,如在課程中引入相關企業培訓課程,或引入企業設計理念及高級實踐型人才作為師資,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零距離對接。西方創意產業發達國家早就提出要將“藝術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把教室改造為車間”。如倫敦藝術大學,它與各類企業都建有多種多樣的合作關系,從提供創意研發合作到提供資金與師資支持,使高校與企業獲得了長久的雙贏回報。
目前,河北出版傳媒創意中心、西柏坡紅色文化產業集群、中國武強國際樂器文化產業基地、吳橋雜技大世界文化產業基地、石家莊東方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唐山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列入《河北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30個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再加上已落成或在建的眾多創意產業園區,都為高校師生提供了優越的教育實踐基地。省內各高校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與條件,與相關產業園區進行合作,有針對性的培養河北省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專門人才。在產學研一體化方面我省高校也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河北大學的億萬泰動漫基地,其他省內高校也應多些此類嘗試,例如可組織學生在假期或畢業前的實踐期深入產業市場,在行業一線專門從業人員的指導下,親自參與創意設計實踐,參與調研研究,開發創意項目等,如此不僅可以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獲得第一手的實踐經驗,亦可使合作產業園區、企業收益,考察培養年輕的創意人才,更可使學生的創意設計直接付諸市場實施,實現教育鏈到產業鏈的直接過渡。
4 引進經驗豐富的創新型教師,促進全省創意人才合理流動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首先來自于教師的實際工作經驗與豐富的行業知識。隨著河北省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我省許多高校都開設了相關專業,但大部分都是剛剛畢業的青年教師,他們有著高學歷,卻缺乏相關行業經驗,甚至沒有參與過行業專業活動,缺乏第一手經驗,更無法將現實經驗融入課堂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引進經驗豐富的創意產業人員進入高校執教勢必能給高校創新教育帶來新鮮血液。對于現有教師,也可以通過參加行業活動,或參與行業協會來了解到專業發展的趨勢,可通過鼓勵其參與實踐性課題研究,與企業合作進行創意項目開發等形式促進教師對本行業發展趨勢的了解,積累實際設計經驗,更好的提升專業教師的綜合競爭力。此外,還可通過聘請客座教授等校企合作形式,促進人才在我省各產業與高校師資中的合理流動,優化產業人才結構與強化高校師資力量,同時更要積極通過社會宣傳,吸引非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轉移到文化創意產業中來
5 發揮高校良好的榜樣作用,帶動全社會的創新教育
為更充分利用省內高校的師資力量與文化資源,除本科與研究生等高等教育外,還應在各高校大力開展各類專業培訓,實施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能力開發計劃,針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核心素質要求,有針對性地開發課程和開展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不斷提升文化創意人才的整體能力和素質。此類相關的專業技能與資格培訓,也是省內企業所急需的社會培訓平臺,高校的教學設施、師資等資源應該發揮其在產業人才培訓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通過細分培訓對象,培養更多層次的創意人才。另外,也可利用高校教育資源,聯合博物館等社會力量,豐富大眾生活,開展多種多樣的展覽、培訓等,將創意生活滲透到公眾中去,支持民眾的創意發展,提供更豐富的創意服務,發掘大眾文化對創意經濟層面的影響。
綜上,文化創業產業的發展規模與程度已成為衡量區域綜合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人才能力的復合構成有著特殊需求,這種需求能否得到滿足將成為奪取文化創意產業未來制高點的決定性因素。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必須根據自身產業需求,改革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積極保持教育鏈與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產業鏈的完美對接,從而為文化創意產業培養出更多具有較高素質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約翰·霍金斯.創意經濟[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7,6.
[2]張明磊,詹旺.河北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3]孫福良,張乃英.中國創意經濟比較研究[M].北京:學林出版社,2008.
[4]郭輝勤.創意經濟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
[5]張曉明,胡惠林,等.2010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