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雪 吳義鳳
【摘 要】自2009年以來,歐洲一些國家先后發(fā)生了嚴重的主權債務危機。2010年,希臘、意大利、愛爾蘭、葡萄牙的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分別高達144.9%、118.4%、94.9%、93.3%。拉美和東亞的金融危機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就基本得以解決,但始于希臘的歐洲債務危機卻已延續(xù)了兩年多時間,尚未出現消停的跡象。歐洲各國紛紛采取了救市措施,但是隨著救市措施的不斷擴大,各國的債務比重也隨之大幅度的增加,歐洲各國主權債務違約風險的可能性也不斷的急劇上升。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政府會計改革話題在國內外引起新一輪熱議,究其原因,歐洲多國政府在債務危機中自身難保的困局為其他國家政府敲響了警鐘。
【關鍵詞】歐債危機;會計改革;金融危機
1 歐債危機對我國政府的啟示
產生歐債危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宏觀方面的原因多一些,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各國政府在會計信息的披露以及債務風險管理上確實存在著許多漏洞,這一次的歐債危機,對于我國政府的會計改革也有著許多的警示意義。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基本上都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大量發(fā)行長期國債,雖然對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加大了政府的財務風險。從表面上看,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和相對健康的中央財政收支使得我國不太可能爆發(fā)歐洲式的主權債務危機。但也有不少學者不無擔心地預測,由于我國很多地方政府過度負債,處于失控狀態(tài)。因此,仍有可能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政府債務危機,其不確定性風險正在增加。而我國現行的政府會計是以預算會計為基礎,使得政府的一些隱性的或有債務游離于政府會計體系之外。因此,我國現行的政府會計對政府負債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現狀,影響了政府負債信息的決策和政府債務的透明度,阻礙了我國政府會計的改革步伐,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的債務危機,加快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步伐,利用政府會計來規(guī)避政府債務風險就成為當務之急。
2 我國現行政府會計的特點
預算會計的主要功能是核算和監(jiān)督國家各類預算執(zhí)行情況,它是政府宏觀管理的一種手段,使得政府在會計信息披露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2.1 信息披露不完整
2.1.1 我國預算會計制度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收付實現制強調收入與支出和現金的收支行為的緊密聯(lián)系,所有非現金交易不計入收入和支出。而政府債務包括顯性債務和隱性債務兩個部分,顯性債務出現在會計報表中,包括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國債轉貸、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借款、拖欠工資以及其他應付支出。隱性債務一般不出現在會計報表中,大致包括各種政府擔保、金融機構的呆壞賬、社保資金缺口以及政府管理的國有企事業(yè)單位負債。有學者表示,許多政府負債實際上已經超過生產總值,但仍在繼續(xù)舉債。這些隱性債務通過收付實現制并不能得到反映,這樣就很容易產生政府財務信息不完整的惡果。
2.1.2 我國還沒有實行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政府會計信息披露主要通過將政府的預決算報告公布的方式,預算報告主要反映政府的預算規(guī)劃,決算報告反映政府的預算執(zhí)行情況,現行預算會計包括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yè)單位會計三個部分,各個部分均采取各自形式的財務報表,這三者在報表制定方面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通過預決算報告披露給廣大信息使用者的只是政府財務預算和決算方面的信息,并不能反映政府財務信息的全貌,對于收益、負債與凈資產等重要信息不能全面的反映,在預算編制粗放時,更沒辦法很好反映政府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
2.2 信息使用者范圍有限
信息披露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人民將自身的權利讓渡一部分給政府是為了國家整體秩序的維護和追求美好的生活,公眾需要且有權從政府的會計信息系統(tǒng)中獲悉政府資產、負債等相關財務狀況信息。而一直以來,我國政府債務信息,在政府的會計信息中沒有得到相應披露,在我國,目前政府會計信息主要供相關國家機關使用,作為國家主人的廣大民眾并不是信息的首要使用者,在這個信息社會中,廣大民眾失去了群眾財務監(jiān)督及作出相應經濟決策的依據,民眾和國家機關嚴重信息不對稱。
2.3 信息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會計的監(jiān)督工作日益重要。在我國,政府的預決算報告由國家審計部門進行,缺乏中立審計機構監(jiān)督,導致政府向外公布的預決算報告的真實性得不到保證。在美國,不論是聯(lián)邦還是地方政府的財務報告是由獨立的審計機構進行審計后交給國會,審計機構的中立性是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真實性的重要保證。
3 推進政府會計改革的措施
3.1 推行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
政府會計是政府財政財務管理信息的主要來源,也是加強政府財政財務管理的主要工具,歐洲一些主權債務國家政府財政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暴露出傳統(tǒng)的政府財務收付實現制有嚴重的不足。這些國家都是以收付式會計為基礎,無法全面準確地反映政府的財政財務狀況和運營情況,難以提供財政長期可持續(xù)性的信息,從而無法為政府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也不利于公眾的監(jiān)督和施加壓力。推行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的政府會計改革是加強政府財政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雖然權責發(fā)生制的政府會計也許不能一定解決債務危機,但是它一定能夠為政府的財務狀況提供更為可靠的會計信息。
第一,權責發(fā)生制會計有利于反映政府的成本和費用情況,促進政府運營效率提高。現在的收付實現制只是反映當時的收支,權責發(fā)生制還可以把政府的負債或者責任和所能掌控的資源全面反映出來。
第二,權責發(fā)生制政府會計有利于全面反映政府資產負債狀況,保障財政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權責發(fā)生制在政府會計里更多地為政府的中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因為它可以反映收付實現制反映不出來的資源情況。比如現在的房地產賣地是70年的使用權,但是收入是當年就花了,按照權責發(fā)生制,當年的收入是沒有分出來的,所以看財政收入形勢非常好。如果按照權責發(fā)生制它是要遞延的。所以,權責發(fā)生制一定會為政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更重要的信息。
第三,政府會計改革還有利于更好地履行政府的受托責任,提高財政透明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財政透明制手冊提出要求,要及時、全面公開政府的財政財務信息,推進權責發(fā)生制的政府會計改革可以從兩個方面提高政府財政透明度,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財政財務披露機制,二是完善政府披露的財政信息的內容。
3.2 其他措施
為完善我國的政府會計信息披露,還從制定相關法律法規(guī)入手,明確規(guī)定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內容、時限和違法責任。對于信息使用者狹窄的問題,在行政法規(guī)中應該明文規(guī)定公民和國家機關具有平等的信息獲取權利,將信息披露規(guī)定為政府的義務,以保證信息披露的及時有效,使公民的知情權能落到實處。
我國現在只有預算會計制度,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政府會計體系,改革現行預算會計制度,建立完善的政府會計體系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國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
審計機關作為國家機關與財政部門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必然難以做到完全的中立,加強政府會計信息監(jiān)督,保證披露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應改變我國由審計機關對會計信息進行審計的方式,由獨立的審計機構對政府會計信息進行審計是解決此問題的最佳方式。
[責任編輯:尹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