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遠
【摘 要】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信息化發展也在同步進行,公眾知識水平也在普遍提高,這樣公眾對于政務公開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同時公眾對于政務知情權的要求也逐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我國在政府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的同時,近年來正在積極的借鑒西方政務公開的成功經驗,通過各種方式引進新聞發布會這種形式來協調政府的公共關系。新聞發布會這種關系已經被證明是現階段較為成功的一種傳播政務、協調政府與公眾關系的方式。而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這一關鍵時期,政府必須要財務有效的措施來建立并健全我國的新聞發布會制度,進而加強我國政務公開的程度。
【關鍵詞】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公共危機;公共關系
1 我國政府新聞發布制度的現狀
在我國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時間里,我國政府一直積極的帶領著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伴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變化,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也逐步得到完善。與此同時,信息化傳播技術的飛躍式變化給新聞媒介的信息傳播速度也在迅速提升,在這樣的前提下,政府、社會與公眾三者之間的信息傳遞就會在廣泛的信息發布中產生摩擦,并且這種摩擦使得政府和公眾之間更為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采用一種更好的方式來進一步的協調政府內的公共關系已經成為了我國公共行政發展所關注的個焦點問題。
1.1 無法明確新聞發布的責任人
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相關法律是有關政府信息發布行為定性的,因此在這樣的現有環境下,一旦政府新聞發布的過程中出現了任何侵權行為,很難通過法律程序來確定事故責任追查,公眾也很難對政府進行法律責任追究。從根本上講,新聞發布的責任歸屬問題其實就是對行政行為的責任追究,但是因為發布新聞具有特殊性,其影響范圍廣、影響層面多的特點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那么對于帶來負面影響的責任事故問題就很難追究其責任應由誰來負責。新聞發布的責任歸責的關鍵在于如何落實責任人并且追究其失職的責任,但是因為我國還沒有這方面的明文規定,所以發生問題就難以明確事故責任人,相應的也就無法進行懲罰機制,問題也就無法解決。這同時也反映了我國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的責任追究體系不夠健全,需要多加完善。
1.2 法律對政府新聞發布行為尚無定論
近年來,我國雖然在新聞發布會制度建設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從法律艱澀角度來看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目前我國尚沒有正式出臺一套較為明確的國家法律規定來對新聞發布制度的相關制度進行規定,對于新聞發布會制度的實施造成了影響。雖然部分神識已經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地方性法律法規,但是從地方以及各部門在對政府新聞發布會制度的管理上來看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就相關法律的地位來講,部分法律的效力的等級都較低,一旦遇到上位法就極易出現沖突。我國政府部門的新聞發布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掌握信息的發布權,如果不能夠建立起相應的法律制約和監督機制,就很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導致對公眾的侵權。
1.3 政府的新聞發布媒體選擇較為單一
目前,我國政府在舉行新聞發布會時,對媒體的選擇較為任意。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政府新聞發布會的餓召開過程中,政府大多是會選擇一些遵奉行的媒記者來參加組織的發布會,而一些中立媒體甚至是對立媒體記者也就被排除在新聞發布會之外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媒體就會選擇低調對待或是故意操作,而這樣做的后果就是難以發揮新聞發言人正確引導輿論的作用,甚至還以造成政府壟斷信息的嫌疑。政府進行新聞發布的媒體過于單一,對于新聞發布信息的傳播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從客觀上會影響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影響新聞發布會召開的意義和效果。
2 我國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新聞發布尚無必要的程序對其進行控制
從我國現有的新聞發布會情況來看,我國在橫幅新聞發布行為隨意性較大,同時也沒有相應的城區對其進行控制。從本質上來講,新聞發布行為是屬于政府重點考慮對象,是需要慎重對待的,但是因為我國還沒有新聞發布制度的相關規章制度,所以任何級別的行政機關都可以自行設立各自的新聞發言人。這樣就會出現新聞發布會的召開、內容以及審查批準等其他程序都是不固定的,甚至還存在一些倉促上陣的情況,對于新聞發布會的召開相關問題缺乏規行的工作程序指導。這樣缺乏程序的新聞發布制度不能使信息進行準確、迅速、可觀的傳播。
2.2 政府新聞發布的內容不明確
在政府新聞發布制度中,還存在著發布的新聞內容不明確的現象。新聞信息是存在一定的客觀性的,但是因為信息傳播者與信息接收者雙方的觀察時間不同,就會使得行政人員在發布信息是帶有個人色彩的,并不按照統一標準發布信息,而公眾往往更多是想要及時得知事實真相,更需要信息發布的客觀性,所以這就會導致政府新聞發布時存在內容不明確的問題。雖然我國遵循正面宣傳信息的原則,并且很多地區都制定了新聞發布制度,但是大多數發布的信息還是喜大于憂,所以并未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同時國家利益以及個人利益之間的平衡關系也沒有很好地把握。
2.3 新聞發言人的素質水平較低
新聞發言人的素質水平是一個政府形象的最標致性特征,其素質會之間關系到新聞發布會的成效。但是以全國各級地方政府的新聞發布情況來看,新聞發言人的素質并未達標,水平較低。有些地方政府并不重視新聞發言人的選用,甚至選用滅有經過培訓的發言人,新聞發言人的專業水平低,法律意識差,業務素質不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聞發布會的效果。
3 關于完善新聞發布制度的相關對策
3.1 建立和完善新聞發布制度的法律保障及監督制度
第一,應該出臺先關的法律法規,如頒布《新聞法》等。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才能夠有效地規范新聞發布制度。在這一點上,我國各級政府可以借鑒國外頒布的相關新聞發布制度,逐步完善我國的相關法律,使得我國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逐漸趨于世界水平。
第二,從法律效力上確認新聞發布行為的行政行為,同時保障新聞發布的公定力、約束力以及確定力。確保發布的信息具有及時、客觀、準確的特點,明確新聞發布的責任對象,避免新聞發布發生其他問題。
第三,應建立健全監督機制,要通過相應的監督機制來對新聞發布會的新聞發布全進行約束,避免權力濫用行為的出現,同時也可以保證政府新聞發布制度更好的發揮作用。此外,還要加強輿論監督,增強政府對新聞發布的責任意識以及自律意識,使其作為一項好的制度產生好的社會效果。
3.2 明確新聞發布內容、規范程序
理論上來看,新聞發布制度應具有原則性和嚴肅性,新聞發布相關制度必須要對新聞發布的內容、操作程序等做出相關的規定。
第一,對于新聞發布會上所要進行新聞發布的內容應該采取概括、列舉和排除相結合的發布方式,總體上可以采用概括和排除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第二,應按照迅速及時、客觀、準確的原則規定新聞發布的信息發布程序。政府在信息發布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規范發布程序。
3.3 積極提高新聞發言人的素質
提高新聞發言人的素質,首先要在政府選拔時把好關,選用政治素質較高、文化程度較高、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水平的發言人。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考察新聞發言人的應變能力、語言藝術,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知曉國內外政治要事,并且要有一定新聞傳播專業知識的善于策劃的發言人。具有以上各項能力的才能算的上是一個合格的政府新聞發言人。基于這些對新聞發言人的高要求,我們應加大對新聞發布言人的培訓力度,強調培訓的經常性,保證新聞發言人的知識水平和良好的應對能力。
【參考文獻】
[1]徐琴媛.中外新聞發布制度比較[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6.
[2]郎勁松.新聞發言人實務[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5.
[3]劉建明.新聞發布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
[責任編輯:王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