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賀
【摘 要】近年來,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碳金融業務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不僅是助推低碳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其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雖然積極參與碳金融活動,但是在業務的開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問題,需要商業銀行完善應對措施。加強碳金融體系建設,促進我國碳金融市場健康發展。
【關鍵詞】碳金融;CDM;商業銀行;低碳經濟
碳金融是與碳排放有關的金融活動,旨在服務于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涉及的各種金融活動,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以及其它相關的金融中介活動。目前中國商業銀行開展的碳金融業務主要有CDM融資、綠色信貸、中介服務及理財產品。
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即清潔發展機制,是基于《京都議定書》公約框架下的三大履約發展機制之一。CDM 是一種碳減排量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進行交易的項目級合作機制。通過CDM項目,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購買發展中國家的減排量增加自身的排放量指標。由此,發達國家不但可以順利完成減排任務,還可為發展中國家減排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針對CDM項目的融資則是中國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業務最常見的方式。興業銀行是我國開展CDM融資業務較早的銀行,相關CDM項目開發單位可以向興業銀行提出融資需求,興業銀行審核后,以CDM項下的碳減排指標銷售收入作為融資的重要考量因素,設計融資方案、提供融資服務。
在綠色信貸方面,2008年10月,興業銀行公開承諾采用赤道原則,即對項目融資中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盡到審慎性審查義務,由此興業銀行成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開展了大量低碳項目貸款業務,涉及火電、水電、風能改造等多個領域。截至2011年12月末,興業銀行累計發放綠色金融貸款2325筆,金額884.16億元。綠色金融信貸項目可實現在我國境內每年節約標準煤2231.06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6397.48萬噸,年節水量9563.56萬噸。另外,中、農、工、建四大商業銀行也在努力開展低碳項目貸款。
在中介服務方面,2009年,浦發銀行成功為陜西某水電項目提供CDM財務顧問,這是我國銀行業第一家成功完成的CDM中介服務,買賣雙方成功簽署《減排量購買協議》(ERPA),該協議每年為該項目業主帶來超過160萬歐元售碳的額外收入。該項業務的成功為我國商業銀行提供了金融服務創新的新思路。
在理財產品服務上,2007年中國銀行和浦發銀行相繼推出了與碳交易掛鉤的理財產品,各產品均有較高的收益率。隨后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也都紛紛推出自己的低碳理財產品,這些產品在金融市場上獲得了廣泛的認知度和青睞。
1 中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1.1 CDM融資業務風險較大
CDM融資業務是現階段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的主要業務形式。與一般的投資項目相比,CDM項目的申請難度大、成本高、耗費時間長。CDM項目的申請和審批程序比較復雜,過程較漫長,一般短則一年,長則需要三年以上。申請注冊成功后,還要經過相關部門對實際減排量的監測和核證,確認減排數據的有效性。但是對于為項目融資的銀行來講,項目前期投入比較大,項目后期收入又不確定,如果項目未能注冊成功、不能如期建成甚至未能達到預期的減排效果,銀行都將面臨大量的資金損失,先期投放的資金也無法回收。所以銀行收入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1.2 缺少碳金融業務的機構和人才的支撐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介入碳金融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除了少數幾家銀行,國內大多數銀行內部并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專業機構,這顯然不利于碳金融產品的設計、開發以及碳金融業務的開展。另外,與傳統的金融業務相比,碳金融,由于其學科自身的復合型,無疑對人才的綜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事碳金融業務的從業人員必須是具備環境、化工、金融、外語及法律等多種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而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專業人才儲備并不充足。專業機構的缺乏,人才的缺失,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順利開展的巨大障礙。
1.3 碳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足
我國具有極其豐富的碳減排資源,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的發展還相對落后,碳金融業務品種單一,配套服務創新不足,這與我國碳金融市場的發展潛力實不相符。我國金融市場上的碳金融產品,主要是CDM融資和綠色信貸,只有少數銀行開展中介業務或掛鉤碳交易的理財產品等其他業務,而且市場份額較少。另外,由于我國現行的分業經營管理體制的存在,使商業銀行的創新活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反觀國外銀行,其業務品種是多樣的,不僅有與低碳有關的傳統產品,還廣泛存在在著碳期貨、碳期權、碳基金等多種衍生品市場。相比之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單一性顯而易見。
1.4 缺乏對碳金融的全面認識
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碳金融、CDM等低碳領域的新概念層出不窮。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業務時間較短,商業銀行內部對碳金融概念尚缺乏全面透徹的理解,對于碳金融到底具有怎樣的價值、其具體的操作和技術方法等問題認識不足。甚至一些銀行或者從業人員對于碳金融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對碳金融的認識不足嚴重影響著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積極性。
2 中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對策
2.1 有效防范CDM融資風險
CDM項目的融資風險高于普通項目,我國商業銀行要注重與CDM國際性中介機構的合作,從而提高自身風險評估的能力,加強CDM項目的信用了解。為了降低貸款的信用風險,在選擇項目時,盡量發掘那些經濟前景好、技術可靠的項目。對于項目運作過程當中可能面臨的外部風險,銀行應指導企業以相關合同條款的方式把風險轉嫁出去。對于項目中的一些可控風險如匯率風險,銀行應幫助企業采取保險或者風險對沖的方式予以規避。
2.2 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要實現碳金融業務的順利開展,一支精通碳金融業務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和健全的專業機構是不可或缺的?,F階段,我國商業銀行里從事碳金融業務的員工大都不具備完善的碳金融知識體系,對相關業務領域的理解不夠全面。因此,商業銀行應大力組織內部員工的系統培訓和學習。同時,還應通過相應的激勵機制招賢納士,及時擴充碳金融人才,打造適合開展碳金融業務的專業團隊。另外成立專門負責碳金融業務的部門和機構,完善相關的戰略規劃、業務流程及風險管理的具體實施。
2.3 加強業務創新和產品開發
作為世界上重要碳減排市場,中國蘊含著無限商機。中國商業銀行應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發展碳金融業務,推出多樣的碳金融業務品種。比如隨著CDM項目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可以全面開拓針對CDM項目的一站式服務,如項目的咨詢、評估、租賃、資金管理等,而不僅限于CDM的項目貸款。商業銀行還應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適時開發與碳相關的金融套利產品,以豐富業務品種,滿足國內碳金融市場的需求。
2.4 強化銀行自身社會責任意識
近年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符合環保理念的低碳經濟尤其受到關注,倡導和鼓勵更多的企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商業銀行同樣要樹立“綠色金融”經營理念。在2009年舉行的“中國金融論壇”中,時任我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指出,我國商業銀行在助推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成為低碳理念的實踐者以及低碳金融服務的創新者。因此,對于與低碳經濟相關的企業,我國商業銀行應予以優先扶植,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大背景下,低碳經濟越來越備受關注。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拓展金融領域的創新,積極開展碳金融業務,促進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莉,韓麗娜.論碳金融體系及其運行架構[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5).
[2]張曉艷.國際碳金融市場發展對我國的啟示及借鑒[J].經濟問題,2012(2).
[3]楊波,肖蘇原,田慕昕.我國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的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2010(8).
[責任編輯:王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