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瓊,張 瑩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金融學院,武漢 430073;2.湖北工程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
1912年,Joseph 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金融中介提供的服務是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經濟學家們對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在這之后,國內外就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回顧相關文獻,對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至今沒有定論,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不同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結論也會有很大差別。在我國,由于各省間區域差異較大,有必要在省域范圍對這一關系進行研究。湖北是農業大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其農業大而不強。湖北農村金融發展同樣滯后,金融發展落后于經濟發展。因此,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關系,對于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實現湖北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具有生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帕加諾模型(Pagano,1993)是以AK內生增長經濟增長理論模型為基礎來說明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有代表性的理論模型。他認為金融發展通過提高儲蓄轉化為資本的比率,改善資源配置效率和影響儲蓄率等機制影響經濟增長。
假設在一個沒有政府的封閉經濟中,只生產一種產品,它被用于消費或投資,用于投資時會產生一定比率的折舊,人口規模不變,總產出是總資本存量的線性函數:

(1)式中,Yt為第t期的總產出,A表示資本邊際生產率,Kt是第t期的資本存量。在考慮折舊的情況下,總投資It可表示為:

(2)式中,δ表示每期的資本折舊率,那么,t+1時期的經濟增長率gt+1為:

帕加諾認為金融市場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將儲蓄向投資轉化上,所以在加入了金融部門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中,由于金融中介成本的存在,儲蓄向投資的轉化過程中會產生資本漏出,因此封閉條件下市場均衡條件(It=St)不成立,假設θ為儲蓄向投資轉化率,則均衡條件為It=θSt,則有:

(8)式為帕加諾模型的基本形式,它表明資本邊際生產率(A)、儲蓄向投資轉化率(θ)、儲蓄率(s)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
1.2.1 農村經濟增長指標(g):衡量農村經濟增長的指標應該采用農村國民收入,但由于沒有統計資料,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采用第一產業國內生產總值(農林牧漁總產值)(RGDP)作為代表,數據來源于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1.2.2 農村資本邊際產出率(A):資本邊際生產率受農業資本產值率(K/Y)的影響,本文以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占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的比重(I/RGDP)代替農業資本產值率(K/Y),數據來源于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1.2.3 儲蓄向投資轉化率(θ):θ代表金融發展的整體水平和效率。本文用農村金融相關率(農業存貸款之和/第一產業生產總值,FIR)來衡量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用農村貸存比率(農業貸款/農業存款,FER)來衡量農村金融體系的效率,數據來源于湖北省統計年年鑒(1991~2011)和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1.2.4 儲蓄率(s):本文以農村存款除以各個年份農村生產總值(RGDP)來作為農村儲蓄率的指標。

根據以上的指標分析,結合帕加諾經濟增長模型,本文選取湖北省1990~2010年數據作為樣本進行時間序列分析。
對時間序列進行分析時,為避免出現偽回歸問題,我們要求時間序列是平穩的。因此,為了使回歸有意義,我們通常需要對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只有變量在同階平穩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協整分析。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對LNRGDP、LN(I/RGDP)、LNFIR、LNFER、LNS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在給定的ADF臨界值顯著水平下,ADF統計量的絕對值大于臨界值的絕對值,則序列不存在單位根即平穩,結束檢驗,否則序列存在單位根,是非平穩序列。檢驗結果如表1至表3所示。

表1 各變量原始序列ADF檢驗結果

表2 各變量一階差分后ADF檢驗結果

表3 各變量二階差分后的ADF檢驗結果
由表1、2、3可知,所有變量的原始數據在1%水平下都是非平穩的,且它們經過一階差分后在1%的水平下也是非平穩的,但它們經過二階差分后在1%的水平下都是平穩的。由此可知,ADF檢驗表明,所有變量均為二階單整的。
恩格爾和格蘭杰(Engle and Granger)提出的協整概念使我們能研究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均衡關系:對于每個單獨的序列而言可能是非平穩的,但是這些時間序列的線性組合卻可能是平穩的。因此,非零階單整變量的回歸分析也變得有意義。
由于上述指標是二階單整的,因此,變量間可能存在協整關系,即可能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Johansen是進行多變量協整檢驗較普遍的方法。因此,本文擬采用Johansen檢驗判斷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采用有二次趨勢,在在截距項和線性趨勢的檢驗模型對式(9)進行協整檢驗。協整關系檢驗的結果如下(見表4)。

表4 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協整檢驗結果
可以看出,跡檢驗和最大特征值檢驗都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上,我們所研究的變量存在2個協整方程。可以經過標準化的協整系數提取一個協整方程。正規化后的長期協整關系式為:

上述的協整分析結果表明,從長期看,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資本邊際產出率、農村金融相關率負相關,與農村貸存比和農村儲蓄率正相關。
根據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RGDP、A、FIR、FER 、S這五個變量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我們需進一步用誤差修正模型來反映變量間的短期動態關系。因此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將變量的短期瞬時反應和長期關系結合起來。結果如下:

結果顯示,誤差修正系數為負,說明在短期內經濟增長具向長期均衡水平調整的動態調整機制(向量誤差修正機制),系數的絕對值比較小說明調整速度比較慢。
由于協整方程僅表示變量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而誤差修正模型也只表明變量之間的短期作用。為說明變量之間在時間上是否存在著先導-滯后關系,本文采用格蘭杰因果檢驗分析方法。

表6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檢驗結果表明:(1)在5%的顯著水平下,農村資本邊際產出水平、農村金融相關率和農村存貸比都不是農村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這表明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和農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顯著性因素。(2)在5%的顯著水平下,農村儲蓄率是農村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3)農村經濟增長是農村資本邊際產出水平和農村金融相關率即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格蘭杰原因。(4)農村經濟增長不是農村金融效率提高的格蘭杰原因,也不是農村儲蓄率的格蘭杰原因,這表明農村存款是外生于農村經濟的。
格蘭杰因果檢驗證實了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我們利用脈沖響應函數來為變量間的動態特征提供更多的信息,即各變量變化對農村經濟增長變化的影響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以及產生多長時間的影響。為了避免VAR模型因變量順序變化給沖擊反應函數帶來的敏感性,本文采取檢驗兩個變量間關系的一般沖擊反應作為回避正交化反應變量順序依賴性的方法,分別建立LNRGDP與LNA、LNRGDP與LNFIR的VAR模型進行分析。
(1)農村資本邊際產出率的正向沖擊對農村經濟增長有負向效應,在第3期達到最大,在第8期時沖擊水平接近0,這說明當前階段農村資本邊際產出水平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明顯。
(2)農村經濟增長的正向沖擊對農村資本邊際產出短期有負向效應,滯后3期變為正向效應,這種正向效應在滯后5期達到頂點,這說明當前階段農村經濟增長對資本邊際產出有明顯的影響。
(3)農村金融相關率即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正向沖擊對農村經濟增長有正向效應,滯后5期這種正向效應達到頂點,這說明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對農村經濟增長有明顯的影響。
(4)農村經濟增長的正向沖擊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短期有負向效應,在滯后2期達到頂點,在滯后4期后變為正面效應,在第10期時沖擊水平接近0。這說明當前階段農村經濟增長對農村金融發展水平作用不明顯。
方差分解的結果表明:農村經濟增長的波動主要受自身沖擊的影響,資本邊際產出水平解釋11.13385%的波動,農村儲蓄率解釋了20.63943%的波動,而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解釋了0.638987%的波動。
(1)從協整關系來看,1990~2010年間,湖北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湖北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資本產出率和農村金融發展水平負相關,與農村金融發展效率和農村儲蓄水平正相關。從回歸系數可以看出,農村資本產出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將引起農村經濟增長下降0.177個百分點;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每增加1%,農村經濟增長水平下降8.904%;農村金融效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將促進農村經濟增長5.867個百分點;農村儲蓄水平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將帶動農村經濟增長8.366個百分點。就總體來看,湖北農村金融發展有利于湖北農村經濟增長。
(2)從因果關系來看,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和農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顯著性因素,這說明湖北農村金融機構在向農村配置資金方面缺乏效率。農村經濟增長是農村資本邊際產出水平和農村金融發展水平的格蘭杰原因,這說明通過各種途徑加快湖北農村經濟增長,能夠提高湖北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和農村資本邊際產出水平。農村儲蓄率是農村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但是農村經濟增長不是農村儲蓄率的格蘭杰原因,這說明農村存款是外生于農村經濟的,這與湖北作為勞務輸出大省的情況是相符的。
(3)從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的結果來看,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十分有限,資本邊際產出水平對農村經濟增長作用明顯,同時,農村儲蓄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明顯。短期內湖北農村經濟增長對農村資本邊際產出率和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具有負向影響。這說明現階段湖北省農村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還待提高,農村金融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經濟增長的需要,農村金融發展滯后。
綜上所述,湖北省農村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之間從長期來看存在正向關系。農村經濟增長對農村金融發展作用更為明顯,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還有待提高。這說明現階段湖北省的農村金融發展還只是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一種被動反應,湖北省的農村金融發展滯后,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經濟增長的需要,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間還沒有建立起協調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此外,農村儲蓄的增加對農村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2]King R,Levine.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08(3).
[3]Choe Chomgwoo,Moosa Imad.Financial System and Economic Growth[J].Experience World Development,1999,(6).
[4]賓國強.實際利率、金融深化與中國的經濟增長[J].經濟科學,1999,(3).
[5]談儒勇.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1999,(10).
[6]韓廷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1,(3).
[7]冉光和,李敬等.中國金融發展與增長關系的區域差異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6,(2).
[8]冉茂盛,張宗益,馮軍.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檢驗[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
[9]姚耀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4,(5).
[10]蔣滿霖,王彪.新農村建設中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互動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11]冉光和,張金鑫.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08,(6).
[12]趙洪丹.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基于1978-2009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家,2011,(11).
[13]張玉玲,楊曉.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關系實證研究-以新疆為例[J].經濟問題,2011,(4).
[14]嚴太華,曹小春.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以四川為例[J].經濟問題,2011,(1).
[15]朱建華,洪必綱.試論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改革的良性互動[J].財經問題研究,2010,(7).
[16]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