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冰娜,許 月,韓慶蘭
(中南大學 商學院,長沙 410082)
對慈善捐贈的界定學術界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國際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FASB)對慈善捐贈的定義為:企業將現金或其他資產自愿地、無條件地、單向地轉移給另一個實體。鑒于此,筆者認為慈善捐贈就是企業出資資源考慮,將企業資源或現金贈送給與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企業、組織和個人的行為。
有學者認為企業慈善活動促進了利益相關者的合作(Godfrey,2005;Griffin,2004)。因此,二者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而Friedman(1970)、Galaskiewiez(1997)以及Haley(1991)發現,慈善捐贈對企業財務績效有抑制性作用,認為企業慈善活動轉移了企業有價值的資源并且會抑制企業財務績效。公司捐贈不會增加企業財富或股東財富,只會提高管理人員的社會聲譽,促進他們的政治或職業前途(Werbel&Carter,2002;Barnett,2007)。此外,Seifert,Morris&Bartkus(2004)認為,慈善捐贈與財務績效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依存關系。
我國學者鐘宏武認為,企業慈善捐贈絕非單純的利他行為,它對企業還有重要的保值和增值作用,但他用國內上市公司2000年~2004年面板數據做實證分析時,盡管驗證了慈善捐贈與企業各項績效指標間呈正向關系,但不顯著。鐘宏武和山立威等人從不同的維度證明,如果企業捐贈具有連續性,從長遠看捐贈企業有可能因此而提升其財務績效。
通過以上對慈善捐贈與公司財務績效的理論分析,本文對慈善捐贈的觀點傾向于戰略性企業慈善捐贈行為理論,因為戰略性慈善捐贈與企業戰略密切聯系,有助于改善企業的競爭環境,提升企業形象,吸引優秀人才,從而提高企業的人才競爭力,進而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綜合性收益和潛在的長遠價值。
面對慈善捐贈,不同表現的企業將獲得截然不同的“回報”,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如下:
假設1:慈善捐贈與企業財務績效正相關。
假設2:慈善捐贈比率與企業績效正相關。
(1)慈善捐贈的衡量指標。本研究在衡量慈善捐贈水平時,采用捐贈金額絕對指標,采用捐贈收入比相對指標來衡量。(2)公司財務績效的衡量指標。在理論研究中,公司財務績效的衡量指標大致可分為兩大類:會計類指標與價值類指標。相對而言,會計類指標能更為直接的反映企業績效,同時便于數據的獲取,故本研究均采用會計類指標來衡量公司的財務績效。會計類指標將具體選用凈資產利潤率(ROE)和總資產報酬率(ROA)兩個財務指標來衡量公司的財務績效。
考慮到公司具有不同的規模、不同的企業性質,這些都會對公司的財務績效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引入兩個控制變量:公司規模、公司性質。為了減少絕對價值的影響以及最小差異方差性,對公司期末總資產去最然對數,用㏑size表示。由于中國企業的性質比較特殊,存在國有企業(即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國有法人)和非國有企業。Xu和Wang(1990)研究發現國有股比率與公司績效相關,Tian(2001)研究進一步發現民營公司業績要優于其他樣本公司,這些都說明國有股比率對企業價值可能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控制企業性質對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同時引入虛擬變量GY表示公司性質,如果樣本公司為國有企業則取值為1,否者取值為0。表1列出了有關慈善捐贈變量、公司財務績效變量和控制變量。

表1 變量定義一覽表
模型構建。根據以上分析和假設,構建以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其中,α為常數項,β1、β2、β3、β4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擾動項。
本文以2009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慈善捐贈與公司財務績效的關系。選取了2009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只發行A股的公司的樣本數據,剔除年報中未公布捐贈支出、ST、PT類、金融類、財務數據遺漏或不合理及其他奇異樣本企業后,得到有效樣本636家。本文研究所用的數據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全文以及證券交易所官方網站——巨潮資詢網報告的相關信息,經作者手工整理而得,數據檢驗采用統計軟件Eviews3.0進行。其中,慈善捐贈數據來自于樣本公司年報附注中營業外支出。另外,本文假定公司有捐贈而并未披露”的慈善捐贈金額為0。此外,基于無法辨認的現實,本文界定的慈善捐贈包含合并披露的公益性捐贈和贊助支出,這不可避免會有差異,會引起高度慈善捐贈水平。
本文對636家樣本企業2009年的慈善捐贈指標和企業財務績效做了描述性統計,主要包括計量指標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差和標準差,如表2所示。從表2所做的描述性統計可以看出:636個樣本中,凈資產利潤率平均為0.09%,總資產報酬率為11.19%。以捐贈金額來看,2009年,上市公司的平均捐贈金額為1797061.07元,最大值為17400萬元,為中國石化(600028);以捐贈收入比來看,捐贈收入比最大值為1.8016%,為大唐發電(601991)。公司性質的均值為0.6871,說明樣本中68.71%來自于國有企業,31.29%來自于非國有企業。

表2 變量的基本描述性統計(N=636)
從樣本數據來看,中國石化在樣本中表現最為突出,捐贈金額高達的17400萬元,緊跟其后的是中國石油捐贈的16100萬元。但是,通過對捐贈收入比的觀察發現,這一比率僅為0.0132%和0.0162%,比例過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只有紫金礦業捐贈總額和捐贈收入比位居前10位。中國神化、中國鐵建等大型國企盡管捐贈的數額較大,但捐贈的收入比僅為0.033%、0.003%,這說明捐贈在公司收入中比率甚微。此外,捐贈前10位的公司中,民營企業僅有良家,分別是雅戈爾和宏達股份,其余均為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前10位捐贈金額占到樣本公司捐贈總金額的56.90%,說明捐贈的集中度比較高,主要為幾家大型國有控股企業。而從捐贈收入比我們會發現,民營企業上榜的數量達到了一半,這說明很多民營企業雖然捐贈金額數不大,但是捐贈水平比較高。

表3 2008年國有與非國有控股企業慈善捐贈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慈善捐贈的國有控股企業數量與非國有控股的企業捐贈數量比差異不大。但是兩者的捐贈金額數差異很大,非國有控股企業慈善捐贈金額的均值要遠遠低于非國有控股企業,這說明企業性質可能是影響公司慈善捐贈的因素之一。
表5和表6為模型1和模型2由統計軟件eviews的輸出結果,本文檢驗了慈善捐贈與公司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基于多元回歸分析的假設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從表4可以看出,模型1的F統計值為4.7574,伴隨概率為0.000869(P<0.001),通過F檢驗;而DW值1.8588在2附近,說明不存在自相關問題,因此,模型的整體線性擬合較為顯著。但調整后的R2較小,僅為0.023121,說明模型中的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解釋能力有限,可能有其他影響公司財務績效的因素尚未引入。模型2的F統計值為3.0389,伴隨概率為0.016918(P<0.05),也通過了F檢驗,但顯著性不如模型1,調整后的R2也比較小,為0.012681,同模型1情況較為相似。從回歸系數來看,無論是用哪種指標(ROA/ROE)來衡量,慈善捐贈金額與公司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系數都為正數,但都未能通過T檢驗,說明其關系并不顯著。而捐贈收入比與ROE之間的系數符號為正,與ROA之間的系數符號為負,同時也都未能通過T檢驗,說明其關系同樣也不顯著。ROA與ROE不同,它一般表示的是長期資產即企業規模的回報率。由于本論文的研究范圍有所局限,時間跨度僅為一年,而企業的當期捐贈行為存在一定滯后性,對當期收益的提升影響較小。同時,過高比例的捐贈金額支出使得企業的當期利潤減少,所以才會出現捐贈收入比與ROA呈負相關的結果,即捐贈收入比率越高,反而財務績效越低。同時,這一結果也說明了大部分企業的捐贈在收入比方面很低,沒有真正把慈善捐贈作為影響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來看,而且捐贈都是短期行為,沒有納入企業的長期經營計劃中或經營戰略中。

表4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

表5 模型1的統計輸出結果

表6 模型2的統計輸出結果
結合以上分析來看,多元線性回歸結果表明,在我國復雜獨特、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目前的情況是,慈善捐贈還不能顯著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至少短期是這樣的現狀,或許我們可以看好企業慈善捐贈的長期績效,因為已有研究證明企業的慈善捐贈可以在企業聲譽、產品等方面帶來潛在收益。因此,本文的研究結果沒有直接證明本文所提出的假設1和假設2。同時,本文引入的控制變量公司規模lnsize通過了T檢驗,與ROE成顯著正相關,而與ROA成顯著負相關,這說明一個公司的規模對于其財務績效存在著很大的影響,在用不同的指標對其財務績效進行衡量時,得出的結果可能也會有所不同。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與研究,得出以下結論:我國企業承擔的慈善責任有限,雖然樣本數據顯示大部分企業都有慈善捐贈行為,但其捐贈水平相對其公司收入過低;并且,慈善捐贈并未如我們期待的提升公司的財務績效,給企業帶來經濟收益。這一結論并未支持本文前文做出的理論分析,這一結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解釋:(1)在我國企業慈善捐贈中國存在一定的“公益攤派”行為,這違背了企業慈善捐贈的初衷和取得成效。由于中國企業具有獨特性,政府的過多干預使得大量國資企業“非自愿”捐贈,這些“非自愿”捐贈對研究慈善捐贈與財務績效關系有著顯著的影響,嚴重地扭曲了捐贈-績效的作用機制。(2)中外慈善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中國企業在傳統“兼愛”的慈善觀念主導下,往往不關注捐贈的收益,未能將社會公益與企業的經濟利益戰略地結合發展。(3)企業內部慈善捐贈管理、有關慈善捐贈稅收減免制度以及慈善捐贈整體社會環境等因素也會對慈善捐贈與公司財務績效的關系產生影響,慈善捐贈作為一種順應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趨勢,融合社會資本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之一,仍處于發展之中,因此還需加強相關法律機制的健全,如可在《公益事業捐贈法》中,既鼓勵公司通過捐贈行為履行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又對捐贈行為的稅收減免扣除范圍和對象進行了限制,使公司既履行了社會責任又不損害公司利益。從而使企業自覺自愿把慈善捐贈納入企業長遠發展戰略中,推進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1]Bruce Seifirt,Sara A.Mortgs,Barbara R.Bartkus.Comparing Big Givers and Small Givers:Financial Correlates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3,(45).
[2]鐘宏武.慈善捐贈與企業績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3]山立威,甘犁,鄭濤.公司捐款與經濟動機——汶川地震后中國上市公司捐款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8,(11).
[4]郭漸強,田園.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障礙與克服途徑[J].求索,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