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日本、德國記者 胡國泰 李勇 李珍 青木●金君達●本報記者 王渠
美國人20日低調慶祝了他們進入太空50年。美國人曾雄心勃勃地應對來自蘇聯的太空挑戰,幾十年之后,他們尷尬地發現再次進入一個必須依靠俄羅斯才能把人送入太空的時期。在很多美國人看來,這是國家的恥辱。美國《阿爾圖納鏡報》20日的社論說:“美國浪費了太空領導權。”美國人更擔心的是國家探索精神的喪失,第二名太空人卡彭特說,當年美國在太空不斷創造奇跡,讓許多人產生了“美國是個無所不能的國家”這種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如今美國則成了個“沒什么事能做成功的國家”,這“實在令人悲哀”。美國總統奧巴馬一直在與“美國處于衰落之中”的觀點做斗爭,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也是如此,但部分美國人的低落情緒卻在各個領域發酵。21日的《底特律新聞報》稱,低下的教育水平可能預示著美國的衰落。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認為,現在美國的情緒低落主要是對過去10年犯的重大錯誤感到失望,只有對自己失望,才是最深刻、最難受的,但實際上美國比許多主要大國的境況要好得多。
“美國浪費了太空領導權”
2月20日是美國首次實現宇航員圍繞地球軌道飛行50周年的紀念日,美國舉行了一連串紀念活動。當天,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曾在50年前單獨進行圍繞地球軌道飛行的宇航員約翰·格林,與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和一些師生一起舉行慶祝活動。但慶祝顯然有點沉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稱,太空英雄們感念他們的國家在太空領域一系列領先業績,卻不得不注意到一個尷尬的事實,美國曾是第一個送人登陸月球的國家,如今卻得靠俄羅斯幫忙才能把人送進太空。
1962年的2月20日,約翰·格林搭乘“宇宙神”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在不到5小時的太空飛行時間里環繞地球3圈,在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升空近1年后成功完成了美國首次太空軌道飛行。隨后,美國后來居上,首先登上月球,還發展出可以重復用的航天飛機。但美國人引為驕傲的航天飛機在去年7月全部退役,如今NASA已經將太空雄心全部寄托在私人商業公司身上,一家名叫SpaceX的私人公司正計劃從今年3月20日起進行初步火箭發射試驗,NASA打算通過這些私人公司開發廉價火箭,在5年內替代昔日航天飛機的作用。
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也舉行了慶祝活動。與格林一道出席的還有86歲的卡彭特。他在格林之后3個月進入太空。美國“太空”網的文章稱,在首次太空軌道飛行50周年之際,格林和卡彭特等美國老一輩航天英雄對如今美國只能依靠俄羅斯“聯盟”飛船把航天員送上國際空間站感到悲哀,在格林等人看來,這是“美國的恥辱”,美國“必須重建自主太空運載體系”。
肯尼迪航天中心曾是那個時代美國太空雄心的證明。法國《未來科學》21日刊出署名讓-巴蒂斯特·費爾德曼的文章稱,當年為挑戰蘇聯的太空成就,美國人在10個月時間里啟動了氣勢磅礴的“水星計劃”,原來的發射中心不夠大,美國人又迅速在佛羅里達修建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用來發射可用于登月計劃的巨型火箭。NASA在短時間內從1萬人擴充到3.6萬人。1962年2月20日的發射通過電視轉播,至少1億美國人激動地觀看了太空人升空的實況,這次成功后美國長期保持了在航天領域的絕對優勢,“水星計劃”成為此后一系列雄心勃勃太空計劃的起點。
美國weau.com網站說,“可悲的是,50年前政府對太空創新活動那樣的投資不會再現了。我們現在只是燒幾升燃料,把飛船送入太空,在那里留下幾塊廢銅爛鐵。僅此而已。”
“美國浪費了太空領導權”,美國《阿爾圖納鏡報》20日社論略帶一些感傷。該社論說,今天是美國首次繞地飛行50年的“金婚”紀念日,這本來該是讓美國重拾太空領導權雄心的黃金時刻,可惜很多屆政府都大大缺乏民族遠見,當年激動人心的時刻再也不會有了。我們的國家已經放棄在太空探索,所以50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國家甚至沒有把宇航員送入軌道的飛船了。我們必須搭俄羅斯的順風車到國際空間站,這對以前的太空老大來說多么可悲。所以,現在我們被束縛在地球上,幾乎別無選擇,只能再次回味我們處在太空探索前沿的光輝歲月。
美國“喪失了曾經擁有的決心”
在國際輿論中,美國太空雄心的衰減是它大國地位跌落的征兆。日本時事通訊社21日評論稱,美國在迎來進入太空50周年的日子里,不得不面臨太空探索事業衰退、將來有可能會輸給俄羅斯和中國的現實。日本朝日電視臺21日評論稱,美國現在對于要依靠俄羅斯載人進入太空,又對中國日益進步的航天技術十分不安,看到中俄等國家積極探索太空的樣子感到焦急。
奧地利《提羅爾日報》21日指出,“50年前,美國鋪平了通往月亮的道路”。在這條快車道里,它開始與蘇聯太空競賽。當時,美國害怕落后于蘇聯,要成為一個永恒的太空超級大國,最后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現在美國正面臨被中國和印度所取代,“美利堅民族的時代將結束,不僅在地球上,也在太空中。”
《紐約時報》20日刊出的讀者來信說,約翰·格林50年前“史詩般的飛行”提高了美國的地位,但是如果到了2020年,我們看到中國或者印度的太空人,而不是美國人登上了月球,人們一定會問,“誰讓我們失去了太空?”
這樣的疑問幾乎與50多年前一樣,盡管現在美國的太空技術仍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包括中國和印度也不可能做美國幾十年前已經完成了的動作。但美國人不這么看,他們50年前就是在憂患意識中開始太空計劃的。
威廉·曼徹斯特在《光榮與夢想》一書中寫道,空間探索與越戰一樣是那個年代的大事件。到了1961年,太空競賽對國家安全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蘇聯擁有較大的火箭反倒證明他們的技術落后。美國人有辦法設計一種氫彈彈頭,其體積和重量都只是原來的若干分之一,因而根本不需要強大的火箭來發射。蘇聯所以需要推力達80萬磅的巨大推進器,是因為他們的氫彈仍然又笨重又龐大。這一點,白宮的人都是心中有數的,克里姆林宮的人也全都明白。可是普通人是不摸底的。他們只看到蘇聯已跑到美國前面去,于是就認為這是對自由世界的一種威脅。所有這些都與美國的安全或科學研究毫無關系,這純粹是個面子問題。
瑞士新聞的文章稱,正如卡彭特所言,當年美國在太空不斷創造奇跡,讓許多人產生“美國是個無所不能的國家”這種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如今美國則成了個“沒什么事能做成功的國家”,與中國積極探索太空相比,這“實在令人悲哀”。文章稱,許多美國人和格林及卡彭特一樣,對美國減少對太空探索的撥款十分不滿,認為這標志著美國“喪失了曾經擁有的決心”,作為一個超級大國,靠昔日的手下敗將把美國人送上太空,這“與一個偉大民族和太空強國的名譽完全不相稱”。
美國《亞歷山德拉城論壇報》20日題為“美國,別在太空競賽面前退縮”的文章說,只有看到中國“擁有”太空以及在宣示月球和火星的征途中時,我們才可能如夢初醒。美國需要太空項目帶來的興奮。這不僅是因為它鼓舞我們抬頭仰望星空,人類總是需要更宏大的項目推動下前行。
美國《奧斯汀紀事報》21日評論稱,太空計劃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驕傲和威信的來源,但我們國家的太空計劃正處在一個危險的十字路口。雖然冷戰結束以來,已經不再有上世紀60年代的那種緊迫性,但中國載人航天已經改變了太空探索的面貌,難道我們愿意在“中國月亮”的月光下睡覺嗎?
美國人對衰落很敏感
美國紀念首次太空載人飛行50年的尷尬被認為是經濟不景氣背景下美國國民情緒的一個縮影。日本TBS電視臺評論稱,美國經濟衰退導致財政出現赤字,讓美國的很多尖端領域研究陷入停滯或者被取消狀態,美國科技領先世界的速度明顯降了下來。這傷害到美國人驕傲自豪的情緒,那種“優等生”的驕傲感受到挫傷,“強大美國”的形象正在不斷打折。
日本《周刊新聞》評論稱,華爾街那些精英們的金融游戲讓美國經濟患上了惡性腫瘤。重病在身的美國經濟早已出現問題,導致美國好幾屆政府都削減了太空、計算機等眾多高科技領域的財政撥款,讓美國領先世界的領域開始慢跑。美國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在感嘆:過去的無憂無慮、蒸蒸日上的美國不在了!
美國人對衰落變得非常敏感,盡管美國很多政治人物一直否認衰落。《外交政策》的文章說,如果說美國總統參選人對某個問題存在有共識的話,那就是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將持續。羅姆尼堅持認為,目前還不是“后美國世紀”。奧巴馬在前不久的國情咨文中也說:“任何認為美國處于衰落中或者我們的影響力已經削弱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談論些什么”。
《底特律新聞報》21日文章稱,一些關于教育差距的新報告可能預示著美國正在衰落。這些新報告顯示,美國黑人和白人之間的教育差距在縮小,但窮人和富人的孩子在大學教育競爭差距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擴大了50%。美國正開始落后于某些歐洲國家,陷入因家庭收入帶來的“新種姓制度”。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在最新一期《外交政策》撰文稱,美國的衰落會造成全球的不安全,危及一些脆弱的國家,加重北美鄰國的麻煩。事實上,在21世紀,世界的戰略復雜性使這樣的優勢無法實現。但是,那些現在夢想美國會崩潰的人大概會感到遺憾。美國之后的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混亂,因此,美國應該為其外交政策尋求一種新的及時的戰略構想,否則就開始準備迎接向全球混亂的危險滑落吧。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21日告訴《環球時報》,美國的危機感確實是世界各國中較強的,這些自我批評中有一部分是真實的,但是確實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夸張的。實際上,如果美國與世界上別的主要大國比,它比大部分大國情況要好,與歐、俄、日相比,美國的競爭力要強不少。現在美國人情緒比較低落,但與其說是對外部的不滿,更多是出于對自己不滿,對過去10年犯的重大錯誤感到失望。▲
環球時報20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