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2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年輕工人的擇業取向
在東莞市,一條運河把兩排鞋廠和手提包廠分隔開來,20家招聘單位在這里招兵買馬。但這場露天招聘會上卻缺少一樣東西:工人。春節后的數周,一般是招聘求職最火熱的季節。但在這個有著820萬人口的南方工業城市的運河邊,招聘者竟比應聘者還多,比例約是四比一。
從東莞坐火車約一小時就能到達深圳。在這個毗鄰香港的經濟特區郊外,情況與東莞截然不同。在富士康,1000名工人在排隊等候面試。富士康提供的月薪比那些服裝廠高,包括加班工資在內,從2400元到3500元不等。不過,對于中國的許多年輕人來說,用電腦工作的優越性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20歲的湖南小伙朱凡(音)在這家大工廠找到一份工作,他希望“每兩年前進一步”。
(中國的)年輕工人一般來說接受過較好的教育,他們如今希望進入科技公司,從事薪水較高的工作,這是受到勞動生產率快速增長的激勵。許多人也認為,科技公司的工作更有意思。
中國就業市場就像這個國家一樣,正呈現出多樣性。用工荒問題,在電子公司不存在。在福建,去年收購了飛利浦高清電視業務的一家電視機生產商就表示,招工進展順利。而在中山市,由于工人短缺,本周許多工廠都推遲了開工。中山與東莞一樣,屬于中國南方的“工廠城市”。
這一趨勢預示著,在西方,從牛仔褲到手提包和鞋,各類商品都將漲價。而對中國而言,這意味著部分低端工作機會將流入印尼等成本更低的國家。
為吸引工人,用工單位采取了種種措施,包括提供帶空調的宿舍、供應熱水、改善伙食等。在東莞,提供400至600元的簽約獎金是普遍現象,但問題依然存在。東莞市樂吉誠品皮具有限公司今年給工人加薪20%,并新招60多人。但在一周內走掉了約20人。“他們(如今)有很多選擇”,該公司人事經理表示,“在工作中一旦感到不滿就會跳槽。”▲(作者拉胡爾·雅各布,何黎譯)
環球時報20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