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陳甲妮 青 木
本報記者 向 莉
有統計顯示,英國有1/10終日在寫字樓中忙碌的人都先后患上了“寫字樓綜合征”,罪魁禍首就是辦公環境的空氣質量不好。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說,負責寫字樓空氣質量調查的機構早前對英國500個辦公室走訪了解后發現,居然有12.5%的辦公室的空氣不合格。在這樣的辦公室工作的人不僅容易感到“長期疲勞”、而且往往皮膚粗糙,伴隨神經性頭痛或是記憶力減退,這些癥狀就是“寫字樓綜合征”。
記者在倫敦西區走訪了一家十層的全封閉寫字樓,很容易就發現漂亮大樓里面其實藏污納垢。在朋友杰伊的辦公桌上,只有一臺臺式電腦,但當記者拿起鍵盤向下一抖落,立時灰塵飛揚。從事市場調查分析工作的杰伊對記者說,他所在公司的寫字樓幾乎沒有一扇可以開啟的窗戶,完全依賴于走廊的通風管道換氣。杰伊說,很多同事除了患上“寫字樓綜合征”外,感冒更是常見,往往是一人感冒累及多人,大家接二連三地被傳染生病。
中國很多寫字樓、商場,都沒有新鮮空氣進來,而是通過中央空調進行強制通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宇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跟開窗自然換氣相比,管道式通風的弊端是更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也更容易將病毒傳播到整個寫字樓的各個房間。2003年非典傳播時,這個問題已經暴露無遺。 遠大空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忠認為,目前,安裝了傳統空調及新風系統的建筑,室內空氣中灰塵、細菌、揮發性氣體(含甲醛及缺氧)嚴重超標,比室外空氣污染嚴重5倍以上,有的達200倍。“室內空氣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央空調的送風質量?!敝袊膊☆A防控制中心環境所研究員吳亞西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央空調具有制冷/熱快、無噪聲等優點,但中央空調系統長期運行,沒有集中清潔消毒或者清潔消毒不徹底,往往造成通風系統內部污染,使中央空調系統成為污染物傳播和擴散的媒介。張忠認為,裝有中央空調末端及新風系統的寫字樓會比普通住宅的電空調污染要更為嚴重。中央空調末端都是吊裝在天花板里,極難清潔,即便清洗也無法清洗設備內部。集中式送風的空調及新風系統最嚴重,風管小而長,人工很難清潔。專門從事高層寫字樓空氣質量處理的英國“第一環境”公司相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在倫敦,一層大約40人公用的寫字樓的清潔工作每天需要向“第一環境”這樣的公司支付約500英鎊,當然這樣的工作遠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
為保證空氣更好的流通,一些英國房地產開發商開始在建筑設計上想辦法。瑞士再保險大樓是倫敦第一棟自然通風的高層辦公建筑。這座180米高、綽號“腌黃瓜”的寫字樓是一座玻璃外觀的尖頂摩天大廈,曲線形在建筑周圍對氣流產生引導,氣流被建筑邊緣鋸齒形布局的內庭幕墻上的可開啟窗所捕獲,幫助實現自然通風。大樓外部氣候傳感器時刻監督著建筑外部溫度、風速和日照等級,按照需要調整放入建筑的光以及開窗放入空氣。這樣的手段可使該建筑每年減少40%的空調使用量。
據了解,中國有的新型空調主機、末端設備及熱回收新風機采取三級空氣過濾,凈化效率大幅提高,風管內不容易再聚集灰塵和細菌。一個人在5分鐘內,就可將機器內的靜電除塵器取出清洗。不過,李宇軍認為,室內凈化設備就像飲水機用長了會滋生細菌一樣,凈化設備本身如果使用不當,也會成為一個新的細菌滋生傳播器。
德國的寫字樓都盡力保持自然通風。德國寫字樓的窗戶一般分為上下窗,上窗就是透氣窗,可以經常換新鮮空氣。下面的大窗很少開啟。同時,寫字樓的南北窗設計能促進空氣對流。位于法蘭克福的商業銀行大樓的中央筒體利用“煙囪效應”設計,污染空氣會上升,再由頂部的“煙囪裝置”排出。加拿大盛產木材,而木結構建筑透氣性好,因此加拿大鼓勵寫字樓使用木結構。5層以下寫字樓是加拿大寫字樓的主體,而這類寫字樓幾乎都是木結構的。許多寫字樓內都沒有窗簾,這是因為加拿大專家研究發現,窗簾是滋生螨蟲的溫床,設置大量窗簾會極大降低寫字樓的空氣質量?!?/p>
環球時報20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