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 崢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加緊評估在月球背面的拉格朗日平衡點(地月L2點)建立一個有人照料的空間站的價值。這個空間站可以作為人類深空探測的前哨基地,成為對多個目的地如小行星帶、火星進行探索的出入口。如果建成,那將是迄今人類太空之旅的最遠處。
地月L2點是地球與月亮引力的平衡點,距月球6萬多公里,距地球44萬公里。物體在這里能保持穩定運動,很適合搭建空間站。目前,人類進行的深空探測均是從地球發射探測器,而讓火箭擺脫地球引力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如果能把基地設立在太空,則會大大降低深空探測的成本。目前NASA仍在論證這一項目的可行性,一旦最終敲定,NASA計劃先將其設計的重型推進太空火箭發射系統和“獵戶座”多功能航天器部署到那里。不過,在地月L2點建立空間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執行地月L2點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將比執行“阿波羅”登月任務的航天員多飛行15%的距離,在深空的時間也要長近2倍,受到輻射的影響較大。
由于在月球背面可以遮蔽掉來自地球的電波干擾,因此在月球背面安置大型射電望遠鏡較為理想,但必須通過在月球軌道的中繼衛星與地球保持聯系。在地月L2點建月球空間站,還可使在月球背面開展重要的遙控機器人研究成為可能。在月球背面不僅可以建立理想的科研基地,也能建立能源基地。因為吹到月球正面、且攜帶氦-3的太陽風會受到地球遮蔽的影響而減少,所以太陽風可能會把較多的氦-3帶到月球背面的月壤中。氦-3是一種高效、清潔的核聚變燃料,因為有大氣層阻隔,地球上很少,而沒有大氣層的月球上估計至少有100萬噸,如果開發出來可以為地球人提供1萬年的能源供應。
人類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正面,這是因為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月球繞地球一周的公轉周期與月球本身的自轉周期一樣,都為27.3個地球日,完成一個公轉過程就剛好完成了一個自轉過程,所以人類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正面,而背向地球的一面永遠看不見,直到發射月球探測衛星以后,才揭開月球背面的面紗。
1959年10月7日蘇聯的月球3號探測器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影像,使人類首次看到了月球背面。1968年美國阿波羅8號載人飛船進行環月飛行,使人類用肉眼直接看見了月球背面。不過,月球探測器和“阿波羅”載人飛船在飛到月球背面時和地球直接的無線電通信會暫時中斷,必須等到飛出軌道之后才能恢復通信。那么,月球的背面和正面究竟有什么不同呢?通過月球探測器人們發現,與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的隕石坑(又叫撞擊坑)更多、更大。有人說,月球背面是保護地球少受地外天體撞擊的天然屏障,它抵御了很多飛向地球的天體的撞擊,所以出現了許多隕石坑。▲
環球時報20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