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森江·阿巴拜克日
新疆于田縣維吾爾醫醫院,新疆 于田 848400
萎縮性胃炎是異常黑膽質、減味黏液質刺激胃腺體減退Kuwat(力)代謝引起的慢性炎癥[1]。其病理變化以胃粘膜上皮和腺體萎縮、黏膜變薄、腸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為主要病理特征。筆者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間運用維吾爾醫辨證施治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61例,臨床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消化科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122例,均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1例,其中男45例,女16例;年齡26~62歲,平均年齡 (44.5±5.6)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 (4.4±2.6)年;對照組61例,其中男39例,女22例;年齡25~61歲,平均年齡 (46.2±6.7)歲;病程2~14年,平均病程 (4.6±1.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不顯著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維吾爾醫證候診斷標準 《維吾爾醫基礎理論學》[2],《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維吾爾醫學分卷》[3],《維吾爾醫診斷學》[4],《維吾爾醫內科學》[5]慢性胃炎診斷標準為準。維吾爾醫證候診斷標準如下:
1.2.1 異常黑膽質型 ①脈象:細、緩;②眼部變化:發青、深陷;③面部變化:稍黑、無光、暗淡;④口味:晨起時口味苦澀;⑤舌及舌苔:有青或灰色舌苔、舌干,嚴重失調者舌面全部為黑色舌苔;⑥體表皮膚:膚色稍黑、粗糙、無光、芋摸感覺較涼;⑦體溫:相對降低;⑧尿量:量多、小便次數少;⑨尿色:發白、靜置易形成沉淀;⑩睡眠:失眠、多夢及惡夢。
局部癥狀:食欲不振、反酸、惡心、噯氣、腹痛腹脹、消瘦。
1.2.2 減味黏液質型 ①脈象:脈粗緩弱;②眼部變化:白無神;③面部變化:面色無華;④口味:晨起時口黏;⑤舌及舌苔:舌相對較大,舌苔白膩;⑥體表皮膚:較涼;⑦體溫:降低;⑧尿量:少,次數多;⑨尿色:白;⑩睡眠:多。
局部癥狀:食欲減退、反酸、惡心、噯氣、煩躁、上或下腹痛,腹脹、消瘦。
1.3 治療方法 對兩組采用不同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治療方法 成熟和清除致病體液,平衡體液,調整氣質為原則,消炎補胃為主。
1.3.1.1 異常黑膽質型 平衡體液,調整氣質為目的,給予異常黑膽質的成熟劑每次100ml,每日3次,飯后,9~ 15天。排除體外異常黑膽質為目的,給予異常黑膽質的清除劑每次100ml,l日1次,3~5天。
1.3.1.2 減味黏液質型 平衡體液,調整氣質為目的,給予減味黏液質的成熟劑每次100ml,每日3次,飯后,5~9天。排除體外減味黏液質為目的,給予減味黏液質的清除劑每次100ml,l日1次,3一5天。
1.3.1.3 綜合治療 致病體液被清除后,抗幽門螺桿菌為目的,給予曲筆奇尼露劑,熟胡拉露劑100m,1天3次口服,10天1療程。助消化 (改善胃動力)為目的,給予噴那糖糕10g,1天3次口服,10天1療程;麥斯拉克散5g,1天2次,15天1療程;鈉尼化蜜膏10g,1天2次,15天1療程;加瓦日西它米仁地10g,1天2次,15天1療程。助Hazim Kuwati(消化力)為目的,給予加瓦日西麥爾瓦伊提10g,1天2次,15天1療程,加瓦日西米西可10g,1天2次,15天1療程。抗癌為目的,給予癌排蜜膏5g,1天2次,30天1療程。
1.3.2 對照組治療方法 以常規西醫增強胃動力、保護胃粘膜治療及三聯療法進行治療。
對照組患者予嗎丁啉 10mg,po,tid;枸櫞酸鉍鉀0.3g,po,bid,于飯前及睡前30min服用;對于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患者,予以三聯療法進行治療,以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周期為28d。
1.3.3 調節飲食 忌食難消、化食物及辛辣食品或煙酒、濃茶、咖啡等。多食易消化食物,如牛奶、稀飯,加綠豆、黃豆稀飯等。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緩解或消失,胃鏡下黏膜形態基本恢復正常,病理檢查提示淺表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消失。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胃鏡下黏膜炎癥減輕,病理檢查提示仍為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程度變輕;無效:患者癥狀無減輕,胃鏡檢查及病理檢驗較前無改變。
1.5 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資料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1.8%,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3.8%,兩組比較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1。治療期間治療組出現1例輕微腹瀉,由于癥狀輕微而繼續治療;對照組2例患者出現頑固性便秘,可能與抗生素的大量應用有關,停用抗生素后癥狀減輕。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由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是胃粘膜上皮由于反復損害,特異性再生能力增強,導致黏膜重建,引起固有腺體出現不可逆萎縮,甚至消失,從而引發低酸、缺酸表現[1],患者常表現為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反酸、噯氣等癥狀。當前西醫臨床主要采用增強胃動力及保護胃粘膜等對癥治療以緩解癥狀。
本病屬于維吾爾醫“胃痛”范疇,維吾爾醫認為,異常黑膽質、減味黏液質刺激胃腺體減退Kuwat(力)代謝引起病理變化以胃粘膜上皮和腺體萎縮、黏膜變薄、腸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為主要病理特征。對致病體液進行辨證分型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成熟劑和清除劑。再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體征,進行綜合性治療。
本次研究將萎縮性胃炎患者共分為兩型:減味黏液質型和異常黑膽質型分別依據病理分型的不同而予以相應的辨證論治,最后酌情考慮患者的兼證進行適當的綜合治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比較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且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萎縮性胃炎采用辨證論治進行對癥治療,發揮整體調節作用,治療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阿不都外力·阿不都克里木,等.慢性胃炎的維吾爾醫診療.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9,6:19.
[2]阿不力米提·玉素甫阿吉.維吾爾醫基礎理論學 (維文)[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
[3]易沙克·馬合木迪,等.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維吾爾醫學卷 (漢文)[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31.
[4]吐爾洪·吾買爾,等.維吾爾醫診斷書 (維文)[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5]吐爾洪·吾買爾,等.維吾爾醫內科書 (維文)[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