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卉 孫薈 邢浩 李春祎
摘要:高校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思想教育陣地上最活躍、色彩最豐富、最能體現學生創造性與參與性的版塊。學生社團承擔著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成人成才教育的重要作用,更是一所大學學生整體風貌的集中表現。如何加強高校社團建設,保持社團生命力,搭建社團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平臺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大學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社團持續發展
隨著高校新生入學工作的結束,學生社團的“納新”活動迅速展開。宣講、納新、組織承辦活動等系列工作讓新生在參與中體會社團活動魅力,領略大學文化底蘊。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平臺,學生社團以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為前提、自愿參與為原則、自主開展活動為主要活動方式,如上特性,使社團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具有較強的隨機性、自愿性,制約了社團建設,很難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1、高校學生社團持續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問題
1.1 社團結構不合理,缺乏指導,發展過程不均衡
高校中80%以上的社團是以學生自我創辦、自愿參與、自覺開展活動為原則創辦的小型社團,缺乏學校關注及指導支持。創辦之初,社員們參與度較高,在社團活動策劃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創新性,活動影響力強。但這樣的社團缺乏穩固性,一旦發起者遇上困難或對社團活動失去興趣,又缺乏必要的技術指導和培訓,社團發展就會遭遇“危機”,停滯不前甚至“夭折”。而一些專業性較強、自身建設較完善,或在學校支持下創辦的社團則因為資金充沛、較好的創辦條件、較大的支持力度成為大規模的社團。此類社團,社員多、支持力度高、宣傳效果好;規模小的社團,缺乏技術指導及推廣,納新困難,社團文化難以傳承;良莠不齊的社團發展局面缺乏合理的規劃和指導,繼而影響了學校社團的整體規模和發展水平。
1.2 社團管理不清晰,多線條發展,監管力度不到位
目前,各高校在社團管理方面基本上都設有專門機構對所轄社團進行“自上而下”的統一監督與管理。社團聯合會在成立時間上與社團換屆時間相隔較短,自身欠缺經驗,對社團文化缺乏了解,因而在活動方面無法給予社團技術幫助和指導。社團聯合會與學生社團“兩套班子”開展工作,不但沒有機會深入社團內部了解,更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社團管理體制,對社團開展的活動缺乏監管和指導,監督力度不到位,從而在管理上嚴重影響了社團發展。
1.3 社團制度松散,傳承性差,難以形成“氣候”
社團的組織管理缺乏必要的培訓和指導,沒有明確的組織結構及職能分配,例會內容干枯沒有內涵,活動缺乏深度,對社員沒有足夠約束力,制約了社團自身文化的縱深發展;社團在干部換屆選舉過程中缺乏公平性,尤其是社團負責人的選舉,缺乏公開公正性,選舉結果不足令以全體社團成員信服。
1.4 社團理念保守,缺乏創新,活動面狹窄
很多社團在活動策劃中,基本都將活動范圍定位于社團內部的“自娛自樂”,缺乏“走出去”和讓更多同學參與進來的目標和規劃。例會設計枯燥、活動“老三套”,活動形式和效果很難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加強思想教育的層面上來。長期舉辦活動沒有影響力同樣也削弱了社團的發展。而各屆社長在管理中一味追求“常規化管理”,只求社團平穩發展,缺乏創新意識,社團活動面窄,嚴重影響了社團發展的長期性和活力。
2、搭建高校學生社團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平臺
2.1 嚴格管理社團機構,注重社團生存意識和競爭意識培養
規范學生社團管理條例,按要求強化社團管理,充分發揮社團聯合會對社團活動的參與與指導作用。社團聯合會應深入學生社團當中,幫助社團加強組織管理、協助策劃,增強社團管理能力;設立“學生社團年檢制度”,以一學年為周期對所屬學生社團開展的活動情況、培訓情況、財務情況及社團建設情況進行嚴格的評估,未達標者限期整改或予以取締,培養社團生存意識,增強學生社團的競爭意識、發展意識,鼓勵社團聯合會及所轄社團重視活動創新,促進學生社團可持續健康發展。
2.2 關注學生社團發展,加大對學生社團建設投入
社團發展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的關注與支持,大力倡導專任或有特長教師擔任學生社團指導教師,參與社團活動建設,提供可行性技術指導。此外,整合學校和社會資源,為社團活動提供充足活動平臺,積極推行和實施“學生社團品牌活動立項”計劃,鼓勵社團“走出去”、“走下去”,將社會實踐活動與社團品牌活動創建相結合,將科研立項與社團活動相結合,深入農村、深入校外,創立特色社團活動品牌,鼓勵社團開展研究,加強社團內涵性建設,全面提高社團活動的縱向伸展能力和橫向拓寬能力。
2.3 重視社團內部建設,由內而外保持社團長足生命力和活力
從目前學生社團發展來看,要加強社團的時代引領性和潮流性,需要在社團引導力度和社團自身建設上下工夫。應首先加強社團自身文化建設,重視社團文化的宣傳和培養,定期開展專題講座,組織社員文化學習,設立社團發展論壇、積極參加校園社團文化節、廣泛開展社團創新研討會,鼓勵各種活動形式的創新。社團活動應該結合自身特點,在提高活動質量和增加學術科技含量上下工夫,走集約型、學術型的發展道路,要增強思想性和教育性,力求上檔次、出精品,使學生社團真正成為培養學生能力、拓展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
2.4 促進社團之間的交流合作、全力搭建社團文化發展新平臺
學生社團能否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社團成員開拓眼界和思維。因此,積極鼓勵社團之間開展多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利用社團間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在活動規模上加大力度、在內容形式上立求新穎,利用不同社團、學校間的豐富資源和優勢,全力搭建社團文化發展的新平臺。在各社團的交流與合作中,不斷拓寬社團發展道路,夯實社團內涵,強化社團職能,最終,共同推動高校學生社團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健康、穩定、快速地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