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月豐
摘要:北方山區過境公路,因山區公路與市區公路混合交通,本文對此所產生的交通隱患,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山區過境公路混合交通交通隱患安全設施
我國的過境公路除了肩負過境交通和市內交通外,沿線還要承載著各種工業區、開發區、住宅區、商業區,以及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重要功用。過往車輛類型眾多,從長途大貨車到短途小巴;從房車到人力三輪車;以及摩托車、拖拉機和自行車等等,再加上沿途村莊趕集的行人、放學的學生、玩耍的孩童……,往往會導致交通秩序混亂、道路服務水平低下、過往車輛及附近居民安全得不到保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給人員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
在我國北方,山區城市眾多,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交通狀況更是讓人堪憂,再加上多年以來城市公路等級低下、安全設施不完備、交通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更是幾乎為零。由此導致了居民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攤販占道、車輛隨意停放、甚至于機動車闖紅燈加逆行;至于非機動車和行人,走在馬路上就像在自家院子里散步一樣,沒有任何的約束。如此糟糕的交通狀況,如何來保障過往車輛及附近居民的安全問題,就成了交管部門的一個老大難題。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加快,不少地區的低等級公路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于是很多地區都采取基本在原路的基礎上新改建高等級公路,路面平整了、加寬了、彎道取直了、車輛的行駛速度也跟上來了,一個新的問題也就凸顯出來了;交通事故增加了,就像有些山區公路,車輛上下坡時行駛視線不好,下坡路又加速度大,車速很容易提高,等車速上去后遇到緊急情況再采取制動就晚了,尤其是鄰近城市和穿街而過的公路,承載著的是過境交通和市內交通兩項功能,更是事故頻發,由此引發的阻路事故更是接連不斷,嚴重影響了車輛通過率,有時候嚴重時甚至會使交通處于半癱瘓狀態。援引某市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一大隊大隊長林毅的形容就是該種路段是“身兼兩職,不堪壓力”。
針對此種情況,交警部門一般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對過境的不必進入市區的車輛進行疏導,讓部分車輛轉道而行,還對大貨車限時禁行,比如說規定只能在晚上10點到早上7點允許通過,其余時間要繞路過境,以此來緩解過境公路的壓力,但是收效甚微。
筆者2010年—2011年期間,在國道111線南大梁至撒袋溝門新改建工程中,負責了8合同段交通工程安全設施的施工管理工作,長達兩年的施工,讓我親眼目睹了期間所出現的各種情況。國道111線南起豐寧縣南大梁,和北京懷柔區接壤,經南崗子、南辛營、南三營、南二營、豐寧縣城、白塔至終點撒袋溝門。路線全長23.661km,采用了一級公路技術標準改建,與國道112線丁字相交,是北京市與河北省東北部地區及內蒙古中部地區溝通的一條重要通道,也是我省干線公路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建設在空間上縮短了北京、豐寧之間的距離,擴大了首都經濟圈的輻射范圍;進一步改善了國家級干線的行車環境,完善了承德市的路網結構;促進了承德市、豐寧、圍場旅游發展,完善了旅游基礎設施,對促進河北東北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道111線建成通車后,筆直寬敞的道路、平坦舒適的路面、科學優雅的路容路貌以及快捷便利的走向,都吸引了大量的過境車輛和本地出行的車輛選擇該路。但是因為111線途徑豐寧縣城西部,而縣城西部是連綿不斷的山脈,所以公路就穿過豐寧縣城西部而過,形成了南自和尚溝、北到撒袋溝門的一段混合的過境公路,沿途分布了兩個未設置紅綠燈的大型平交道口、四座學校、大量的中小道口和遍布全線的居民小區、飯店、汽車修理車廠以及中小型貿易市場,交通狀況不是很理想。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8合同項目經理部在111線工程指揮部的指導下,配合指揮部、總監辦和當地的拆遷、交管部門多次勘察、核實和討論,多次施工,努力完善了該路段的交通工程安全設施,為附近的居民、學生和兒童的出行安全;也為了過往車輛的行車安全;更是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已建成的公路資源,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國道111線的交通工程施工結束后,我又多次到施工現場,多次對各種安全設施進行核實。回來后也反復查找了國內外相關資料文獻,個人認為,要想完美解決山區過境公路所產生的交通安全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共同入手:
第一、過境路外遷:國道(過境公路)的街道化,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隨著城市轎車的增長,對過境大貨車的禁行范圍也越來越大,影響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過境公路外遷的迫切性隨之增大。至于新過境路的線路走向,要科學規劃,既要利于交通,又要拉大城市框架。
第二、交管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在通行高峰時段安排充足的交通警察上路維持秩序,面對違章不手軟,嚴厲制止亂停亂放、車輛攤販占道、非機動車占用機動車道以及行人亂穿馬路等行為,從根源上杜絕事故的發生。
第三、完善交通安全設施:在過境路段設置限速標志,大型路口安裝紅綠燈、施劃斑馬線,在學校路口安裝讓行、慢行和注意兒童標志、并加劃斑馬線,而且必須要在平交道口施劃分道線和停車讓行線、設置讓行標志,在主要路口或者事故多發地區施劃減速振蕩標線,應不少于120米距離,特殊地段視情況可以適當延長。
第四、普法教育:加大全民交通安全意識的普及教育,讓每一個人都能從意識里領會交通安全,去主動自覺的遵守秩序。我國的交通法律法規比較完善,但是光有好的法律法規是不夠的,還要有優秀的執法者學法懂法、嚴格執法,更要有越來越多的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大家才能攜起手來、共同維護出一個安全、和諧的交通環境。
參考文獻
[1]公路交通安全設施施工技術規范.JTG F71-2006.
[2]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3部分:道路交通標線,GB 5768.3-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