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京晶
摘要:耽美文化流行是近年來流行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現象。從大銀幕到出版界,耽美文化已經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耽美作品正式出版是衡量耽美文化流行的重要指標。本文通過對近幾年耽美作品出版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說明耽美文化流行的程度,定位耽美文化的普遍受眾并對耽美文化未來的發展做出預測。
關鍵詞:耽美耽美文化出版同人志
1、耽美及耽美文化流行
耽美一詞最早是出現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為反對自然主義文學而呈現的另一種文學寫作風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發暴露人性的丑惡面為主的自然主義,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學的意義”。耽美本義為“唯美、浪漫”之意,詳細解釋則是“包含一切美麗事物,能讓人觸動的,最無暇的美”。后來這個詞被日本的漫畫界用于BL(boy's love)漫畫上,結果引申為代指一切美型的男性,以及男性與男性之間不涉及繁殖的戀愛感情,最后更發展為男同性戀漫畫的代稱之一。
實際上耽美并不像現在大眾所理解的那般膚淺,顧名思義,耽美所指的是沉溺于美,代表唯美的寫作,包括濃墨渲染的描寫方式,凄美絕俗的情節,人物設計,唯美細致的人物塑造,以及夢幻式的結尾。耽美包括一般性向及特殊性向,但是在現今,耽美已經被認為是男男戀愛的文學作品,漫畫作品及其衍生物的統稱。從日本少女漫畫興起到如今“全民皆腐”的口號遍地,耽美文化已經發展到轟轟烈烈的境地。同時,耽美市場也隨之逐步擴大,首當其沖的便是耽美作品的傳播和流行。耽美作品在市場上流行主要通過同人志,正式出版物,盜版出版物等方式。近幾年來,耽美作品從地下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在出版界出現并逐漸立穩了腳跟。
2、耽美作品正式出版物的發展
在中國大陸,耽美文化的發展和傳播主要是依靠網絡流行。互聯網上大量耽美,同人網站應運而生。小說閱讀,下載網站成為耽美小說傳播的最快最好的途徑,視頻發布網站將耽美影像展示給普羅大眾。起初,耽美只是屬于小眾文化,傳播方式也只是盜版音像,文字等方式。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非天》,《耽美季節》等正式出版的耽美雜志在書攤,書店隨處可見。真正的耽美作品開始正式走向大眾。
2006年,珠海出版社出版了網絡小說《青蓮紀事》,小說描寫一個女子穿越到古代變成了男人,和其他男子發展戀情。盡管女變男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耽美作品,但是小說內容描寫的男男戀情作為耽美作品的核心元素,在當時出版具有石破天驚的意義,標志著耽美作品終于面向大眾邁開了步伐。2007年,跟隨著《青蓮紀事》的出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了網絡小說《鳳霸天下》,同樣是女子穿越變男子,同樣是和其他男子發展戀情,相同的情節和人物設定使得《鳳霸天下》遭遇了和《青蓮紀事》同樣的命運,被歸類于“偽耽美”一類,雖然是“偽耽美”,但是兩部作品的出版,無疑是給耽美作品正式出版打好了前站和基礎。同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臺灣耽美人氣作者黯然銷魂蛋的代表作《今夜哪里有鬼》系列正式在全國書店,購書網站上市發售,可以說是耽美文學作品正式和大陸讀者見面的起點。以往的耽美文學作品只能以盜版的方式在網絡上傳播,《今夜哪里有鬼》的正式出版無疑使得愛好耽美文化的人群看到了一線光明。讀者在當當,卓越等大型購書網站紛紛留言,對耽美小說竟然能正式出版表示驚訝和驚喜,對出版社對小說的“清潔”在遺憾的同時表示理解。從“偽耽美”到“偽兄弟”,同樣是帶了面紗出版的作品,讀者的反應卻表現得大相庭徑。如今回頭看,《今夜哪里有鬼》只是當時重慶出版社對大陸耽美市場的試水,盡管出版的時候對原著進行了大量的刪減和改寫,但是讀者的熱情支持使得出版社看到了耽美市場的巨大潛力,讀者對《今夜哪里有鬼》和《青蓮紀事》,《鳳霸天下》的區別對待也堅定了出版社出版真正耽美作品的信心。由此之后,耽美文學作品撕下了面紗,正式登堂入室。2008年3月,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小說《光年》。比起《今夜哪里有鬼》用“兄弟情”代替了“戀愛”,《光年》是真正意義上的耽美小說,完整的男男戀情,主人公曲折的經歷,糾結的心路,賺人淚下的情節設計完全昭示了耽美作品的內涵。由此,耽美文學作品正式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同年4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耽美小說《小樓傳奇》,同年8月,重慶出版社出版了耽美小說《神仙公子》,同年11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耽美小說《奢侈品男人》。至此,耽美作品出版完成了由猶抱琵琶半遮面到光明正大出現在讀者面前的轉變。
自從2008年耽美小說出版打破藩籬后,2009年至今,耽美小說出版越發踴躍。2009年1月,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耽美小說《悲傷藍光》,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耽美小說《一年七班惡男團》;同年6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耽美小說《天子旋舞》,《城中池》,《鳳于飛》;7月,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耽美小說《勇氣》,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耽美小說《柢年》,《浮光》(王臣著);9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耽美小說《浮光》(渥丹著)。201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相繼出版耽美小說《曖昧青蔥事件簿》,《三君過后盡開顏》,《猶記斐然》。到了2011年,黃山書社,湖北少兒出版社,金城出版社相繼出版耽美小說《天鵝奏鳴曲》,《樂醫》,《浮世星光》。耽美小說作為正式出版物被推向市場。按照購書網站及實體書店的上架情況,耽美小說均被歸類于青春讀物,可以像普通出版物一般放在貨架上被大眾翻閱,挑選,購買。由此可見,耽美文化已被歸為流行文化一類,逐步被主流市場吸收。
3、同人志出版物和盜版出版物
耽美作品出版流通,除了正式出版物外,還有非正式出版物——同人志。同人志一般為根據影視角色,動漫角色,文學作品角色進行再次創作的文學作品,其中也包括耽美小說以及耽美同人小說。我國大陸正式出版的同人志有2005年8月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逆水寒》同人小說集《遙遠彼方》,2006年11月重慶出版社出版的《陰陽師》同人專輯等。同人志發售一般通過網絡,在固定網站由同好者發起,統計購買人數后統一印刷出版,除此之外尚無其他購買途徑。同人志比起耽美正式出版物來價錢貴出很多,因無審查制度,內容也比耽美正式出版物豐富很多。除了同人網站推出同人志外,各大文學網站點擊率高相對優秀的耽美作品也推出同人志,如《一受封疆》,《一世為臣》,《夢里浮生之傾國》等,面對讀者進行限量發售。
除了正式出版物和同人志兩種相對正規的出版物之外,流傳于網絡間的耽美出版物還有盜版出版物,以花冠集,花蝶集系列為代表,內容包括所有網絡著名的耽美小說,編輯裝幀較之同人志和正式出版物略微粗糙,發行方式一般依靠網絡。
4、耽美作品出版現象分析
同人志出版物和盜版出版物依靠網絡出版發行,說明純粹的耽美作品和同人耽美作品有著很大的市場消費潛力。
縱觀耽美作品正式出版物,可以發現,出版社將耽美作品視作青春文學的分支,由封面設計可以看出出版社對耽美作品的定位。《光年》,《一年七班惡男團》,《曖昧青蔥事件簿》,《浮光》,《奢侈品男人》的封面設計均為動漫式男生頭像,和同一時期出版的校園小說封面設計基本無差別。以上幾本小說的內容并不僅僅是單純的校園故事,但是出版社對封面設計的一視同仁表明了出版社對它們的定位和期待,說明購買的潛在主力為校園女生,這個群體也是消費耽美文化的主力人群。
出版社對耽美作品的選擇出版也呈現出一定的趨勢。以校園和古代中國為背景的耽美小說獲得出版的機會最大,這和出版社對耽美作品的市場定位是不無關聯的。在最初的2006,2007年,耽美作品中穿越,靈異,宮廷文成為出版的主流,而和耽美小說聯系最緊密的同志文學卻被廣大出版社忽略。2007年出版的《光年》在網絡間流傳的時候原名為《十年》,論類型更偏同志文學一些,出版后加上動漫版的封面和校園化的改名,以花哨的外表掩蓋了內容的灰暗。2011年出版的《天鵝奏鳴曲》,同樣是動漫式的封面,裝幀設計全部向青春讀物靠攏。縱觀2006至2011年,正式出版耽美作品的五年間,出版社對耽美作品的選擇較之市場上充溢著的青春小說的類型體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純粹的優秀的耽美作品少人問津或者僅僅依靠同人志出版,同志文學被遺忘,從普及的角度來看分量遠遠不足。這一現象說明出版社出版耽美小說只是想要提供給青春少女們一種不一樣的口味選擇,而非同人女群體所認為的“耽美的春天到來了”。耽美小說只是一種對青春讀物市場的補充和調劑,無法單純依靠本身的文字,情節魅力來吸引其他領域的讀者,如一般性向言情小說一般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距離真正意義上的被主流文化所承認還相差甚遠。
除了出版正式的耽美作品之外,市場上還有一些部分涉及到耽美情節的作品或曖昧性向的作品。如《成全了自己的碧海藍天》,《極端優雅的少年》,《山海經密碼》,《樓下的房客》,還有大名鼎鼎的《盜墓筆記》。比起作品中明顯的男男戀愛情節,讀者無疑對主人公之間曖昧不明的段子和情節更有興趣。而這種作者不挑明由讀者自行發揮主觀能動性猜測的情形則進一步推動了同人創作的衍生。《盜墓筆記》同人創作的如火如荼正是說明了這一點。
參考文獻
[1]BL耽美同人文化分析及其對未成年人和青少年的灰色影響初探.鳳凰博客.
[2]李慕韓.解讀耽美文.《今日財富》,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