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志
摘要:事業單位用人機制的改革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過程,是組織的重大變革。文章的指導思想是利用公共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的學科知識,探討在新時代下,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變革,針對事業單位聘用制推行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人事制度聘用制思想工作
1、事業單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與意義
1.1 事業單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協助事業單位改革管理體制,整頓單位內部的不良作風,使事業單位認清自己的公共服務屬性,撤銷和裁減市場風起嚴重且功能弱化的事業單位或中介組織。積極推行企業人才聘用制,將市場機制作為事業單位優化人才資源配置的重要前提。所謂的人員聘用制,實際上指的是事業單位及其內部員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平等自愿的協商,達成一致的意見,并簽訂聘用合同,明確單位與個人之間的人事關系,以及二者向右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人員聘用制度的內容體現在公開招聘、簽訂人事合同、定期考核和解聘辭聘等制度。嚴格、規范的聘用制度,有助于事業單位用人機制的轉變,在單位內部,從以往以身份管理為主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步轉變為以崗位管理為主,從單純的行政管理逐步轉變為法制管理,從行政依附關系轉變成平等人事管理主體,從國家用人轉變為單位用人的一種新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1.2 事業單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意義
在聘用制的前提下,建立一種新型的事業單位人力資源體系,針對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某些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滿足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需求。
首先,用人模式由長期固定式逐步轉變為合同聘用制。采用合同聘用的用人機制,改善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中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矛盾。按照聘用合同制的相關要求,單位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已從以往的行政依附關系轉變為對等的實體。雙方秉承平等自愿的原則簽訂聘用合同,按照合同的內容約束自我行為。
其次,優化人力資源配置。自聘用制實施以來,單位與個人之間以市場配置為基礎,實現了雙向選擇,人員布局相對合理化,而且處在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中,人員和薪資待遇也實現了靈活轉變,總之,盡量讓市場主導人力資源配置,促使人才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積極活動,最大限度的創造社會、經濟兩方面的效益。
再次,提高事業單位內部技術員工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一樣,在事業單位中也有很多從事技術研究的員工,但通過這些人員創造的社會效益卻只占西方發達國家的20%,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徹底改變以往吃“大鍋飯”的懶散局面,充分調動技術員工的工作熱情,努力提升促使工作效率。
2、事業單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遇到的問題
國內的事業單位在進行聘用制改革時,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員工普遍沒有工作熱情。大部分員工沒有認識到聘用制的重要性,甚至認為是由于國家政策改變了用人機制,因此企業被動的實行了聘用機制。這些員工思想守舊,不愿為了企業的發展改變現狀。另一方面,由于國家財政保護措施,導致大部分員工如被圈養的“綿羊”,缺乏危機感和競爭意識,甚至對聘用制改革存在抵觸心里。第二,形式主義是聘用制改革中存在的遇頗為棘手的問題。
3、推進事業單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
3.1 加強宣傳和教育轉變職工觀念
對于事業單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來講,改革者一定要向工作對象說明改革的目的及作用,并澄清改革工作是大勢所向,讓員工認識到只有積極配合,盡快適應形勢的發展才是避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要集合是實際情況,找出教育引導的重點,大力開展相關教育和培訓,以真誠的態度服務于員工。
3.2 選擇最優的組織文化適應模式
為了盡量避免改革后領導和管理兩方面產生矛盾,改革時要重新整合原有的組織文化,按照改革的特點和原有組織文化的具體情況,確立滿足國防改革要求的組織文化。所以,市場經濟是組織文化積極配合改革需要的必然選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組織文化具有一定的競爭性。但公平和競爭不存在絕對性的矛盾,在經濟運營過程中,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因為競爭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是公平競爭測物質保障,組織成員普遍認可這一文化概念,因為最終組織成員也可從中獲得利于自身發展的好的觀念。
3.3 加強事業單位工會的建設
工會是勞動關系矛盾的產物,在調整勞務關系、協調勞資沖突中處于相當關鍵的位置。但因為我國歷史的積習及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特點,事業單位中的員工享受的待遇、工作終身制和福利,和行政人員的基本相同,在事業單位中沒有太多的勞務矛盾,工會組織的實質是一個沒有競爭性、穩定和平的福利聯合體,聯合員工進行各種交流活動的依附性部門。工會應積極參與地方人事仲裁機制的設立,在仲裁中應代表員工利益參與人事爭議案件的仲裁,積極參與事業單位關于聘用制改革方案的各項調研,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3.4 建立主要領導收入分配激勵約束機制
健全高層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是落實中央的人才發展政策,在分配過程中充分體現出管理、知識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激發高層次人才工作的工作熱情,促使其積極參與企業各項機制的改革。事業單位主要領導的收入分配必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建立激勵約束機制,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也便于事業單位的收入分配的調控及引導,增強員工的普遍認同感,以確保聘用制改革順利開展。同時,必須強化審計和財政的監督,嚴禁工資外收入的無序發放對薪資的正常分配產生影響,并由此滋生腐敗現象。
參考文獻
[1]顧平安.事業單位企業管理不是為了盈利[J].中國行政管理,2003(2).
[2]吳知論.事業單位三分法及改革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03(2).
[3]許振蘭.事業單位改革的初步思考[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