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銘
摘要:隨著城市的不斷建設發展,各式各樣的建筑拔地而起,高層、超高層、大體量建筑工地比比皆是,在建工程的增多使得施工期間的消防安全工作越來越重要,本文結合相關規范對加強在建工程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在建工程火災隱患消防安全工作
2007年8月14日,位于浦東陸家嘴在建的環球金融中心因電焊引燃雜物發生火災,起火建筑地上101層,地下3層,建筑主體高度492米,火災發生時有近500余施工現場人員被困,最終火災于當天下午5時45分被撲滅,所幸并未造成人員傷亡;2008年7月、11月,山東濟南在建奧體中心體育館頂部施工兩次發生火災;2009年2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址園區在建附屬文化中心工地,由于建設單位違規燃放禮花引燃可燃材料引發火災,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2010年5月3日,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榆林鎮二道河村的中鐵十九局在建鐵路隧道工地民工工棚發生火災,起火建筑為建筑面積360平方米磚混結構平房,全部過火,火災共造成10人死亡、6人重傷、8人輕傷。
以上幾起火災都是近年發生的影響較大的在建工程火災,如何以有效的措施手段來規范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消除建筑工地火災隱患,遏止火災發生,是擺在監管部門面前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以下,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淺談對加強在建工地消防管理的一些看法。
1、建筑工地存在的主要火災隱患
(1)工地現場施工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談薄。一方面,部分工程總包負責人對項目只重視工程進度和利潤,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則全部推托給工程監理及工程分包管理人,自身不聞不問,消防安全意識談薄。另一方面,施工現場工程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認識參差不齊,對相關的消防法律法規一知半解,責任心不強。此外,由于施工單位雇傭的施工人員大多數是臨時農民工,流動性大,且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缺乏防火滅火常識和自救逃生能力,不會利用滅火器撲救初期火災,不會報警、不會組織人員疏散,員工在員工集體宿舍私自設置小灶、亂接亂拉電線以及違規使用液化氣、熱得快等問題普遍存在,一旦發生火災很容易造成群死群傷事故。
(2)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條件較差。大多數工地由于項目用地原因,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設施等消防基礎建設往往不能滿足規范要求,各個工地都能不同程度發現防火間距不足、消防通道設置不滿足規范等問題,多數工地缺乏消防水源,或設置的消防水源壓力達不到規范要求,施工現場的圍柵、竹籬和基坑、溝道等以及各種基建材料設置散布于室外場地,使消防車難以接近火場,妨礙滅火戰斗的展開。由于施工場地面積小,場內的辦公、員工宿舍、食堂、廚房等建筑相互毗鄰或混合布置,發生火災后容易形成火燒連營的災難。同時,由于施工現場用電量大,臨時電氣線路縱橫交錯,部分工地中電器線路私拉亂接,未按規定進行敷設套管,甚至有的直接將裸露的線頭插到插座上或是直接將配電裝置安裝在可燃木制構件上,以上行為極易造成跑電、漏電和電器線路過載,容易產生電火花,遇到易燃和可燃材料引發大火,造成重大損失。另一方面,施工現場易燃、可燃材料多,如刨花、木料、油氈、油漆、裝飾材料等亂堆亂放,施工作業期間電焊、氣焊、電爐等臨時用火設施使用不當或稍有疏忽,極易引起火災,特別是部分在建高層建筑使用的易燃可燃安全防火網、外墻保溫材料等,一旦發生火災很容易造成立體燃燒,而且由于在建建筑內各種防火滅火設施均未完工,其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功能不盡完善,發生火災后將會對現場施工人員的生命造成重大威脅。此外,有的施工單位為節約成本,員工宿舍僅采用三、四級耐火等級的材料搭建而成而未作任何防火分隔保護措施,滅火器、安全出口標志以及應急照明等設置數量不足或是完全失效,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
2、針對在建工程的特殊性,加強對在建工程施工現場的消防設計
(1)規范總平布置。施工現場的布置除了應滿足相關的施工安全規范外,還應符合消防安全技術要求。施工現場出入口的設置應滿足消防車通行的要求,其出入口數量不宜少于2個。當確有困難只能設置1個出入口時,應在施工現場內設置滿足消防車通行的環形道路。臨時消防車道與在建工程、臨時用房、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的距離,不宜小于5m,且不宜大于40m。辦公用房、宿舍之間防火間距不應小于4米,與可燃材料庫房、廚房、鍋爐房的間距不應小于5米,與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場、固定動火作業場等場所的間距不應小于7米。
(2)加強臨時建筑防火設計。施工工地臨時用房防火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等級應為A級,當采用金屬夾芯板材時,其芯材的燃燒性能等級應為A級。宿舍、辦公用房不應與廚房操作間、鍋爐房、變配電房等組合建造,宿舍、辦公用房建筑層數不應超過3層且每層建筑面積不應大于300m2,層數為3層或每層建筑面積大于200m2時,應設置不少于2部疏散樓梯,房間疏散門至疏散樓梯的最大距離不應大于25m,單面布置用房時,疏散走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米,雙面布置用房時,疏散走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5m。既有建筑進行擴建、改建施工時,必須明確劃分施工區和非施工區,施工區不得營業、使用和居住,施工區和非施工區之間應采用不開設門、窗、洞口的耐火極限不低于3.0h的不燃燒體隔墻進行防火分隔,非施工區內的消防設施應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應保持暢通,并應落實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外腳手架搭設不應影響安全疏散、消防車正常通行及滅火救援操作,其搭設長度不應超過該建筑物外立面周長的二分之一。此外,高層建筑外腳手架的安全防護網以及臨時疏散通道的安全防護網應采用阻燃型安全防護網。
(3)設置必要臨時消防設施。施工現場或其附近應設置穩定、可靠的水源,并應能滿足施工現場臨時消防用水的需要。臨時用房建筑面積之和大于1000m2或在建工程單體體積大于10000立方米時,應設置臨時室外消防給水系統。建筑高度大于24m或單體體積超過30000立方米的在建工程,應設置臨時室內消防給水系統。臨時消防給水系統的給水壓力應滿足消防水槍充實水柱長度不小于10m的要求;給水壓力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消火栓泵,消火栓泵不應少于2臺,且應互為備用,有條件的單位消火栓泵還應增設自動啟動裝置。嚴寒和寒冷地區的現場臨時消防給水系統,應采取防凍措施。工地的滅火器應根據《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相應火災危險性進行配置,自備發電機房及變、配電房、水泵房以及無天然采光的作業場所及疏散通道等發生火災時仍需堅持工作的其他場所還應配備臨時應急照明,工地選用的消防產品應確保合格有效,應采用經國家質量監督機構檢驗合格的產品。
3、針對在建工程的復雜性,加強對在建工程的消防監督管理
(1)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在建工程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公安消防部門在依法實施消防監督檢查過程中應加強對在建工程工地的監督,對于在工地中發現的火災隱患及消防違法行為要依法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整改,并將存在的問題告知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配合整改,對于不按時整改或是拒不整改的,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相關規定予以處罰,符合臨時查封條件的還應對相應場所實施臨時查封,于此同時還應將有關情況通報給安監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后續處理。
(2)建設、施工、監理單位應相互配合協作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建設單位應做好消防安全經費預算,確保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人力和資金的投入。監理單位應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監管及指導。施工單位應根據建設項目規模、性質明確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的重點,與市政供水、供電部門提前對接,確保施工現場消防基礎設施配置到位,同時應在施工現場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及義務消防組織,并確定消防安全負責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實相關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制訂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滅火疏散預案,加強對各崗位人員上崗前的防火安全教育和培訓。
(3)相關部門協作,形成整體合力。各職能部門應相互配合,對施工工地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堅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把工地的消防安全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管理,對于施工項目現場不符合消防安全基本條件的不應準許施工。工程質量監督部門要規范施工隊伍的管理,現場施工人員未經消防安全培訓上崗的以及操作切割、電焊工人無證上崗的,都應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公安消防部門還應聯合質監、工商部門對施工現場選用的消防水帶、消防水泵、滅火器等基本防火、滅火的消防產品進行監管,對進場的各類消防產品的市場準入、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抽查,對不合格的應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由于在建工程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對其進行消防監督管理的法律條款以及各行政監督部門之間的聯合協作機制等還存在許多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地方,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對在建工程的消防監管力度,才能不斷完善相應法規及機制的建設,才能進一步減少在建工程火災事故的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設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GB50720-2011)[Z].2011-8-8.
[2]張成彬.《談如何做好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工作》[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9(6).
[3]葛建曉,朱樹干,杜健.《淺談在建工程施工期間的消防安全管理》[J].安防科技,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