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莉
摘要:招投標制度作為工程承包發包的主要形式在國際國內的工程項目建設中已廣泛實施,它是一種富有競爭性的采購方式,是市場經濟的重要調節手段,他不但為業主選擇好的供貨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夠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其本質特征是“公開、公平、公正”和“充分競爭”。 然而在我國建設工程招投標市場中,發生不少問題,信用體系建設尚不完善,雖然當前我們有《建筑法》、《招標投標法》、還有建設工程其他法律法規,都有對違反法律法規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處罰規定,但是為什么還存在著招投標中失去信用的現象發生呢?這一問題值得業界同行探討和思索。
關鍵詞:招投標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探討
1、當前招標投標工作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招投標市場發展迅速。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建筑工程招標率已經從2000年的63%,提高到目前的95%。然而,與此同時,招投標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少數項目業主規避招標、虛假招標,將應當公開招標的變為邀請招標,將應當邀請招標的變為直接發包;部分投標單位資質掛靠、圍標串標、以弄虛作假和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中標;有些評標專家在評標過程中不能公正地履行職責;招標代理從業人員參差不齊,代理市場惡性競爭等。具體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一是陪標現象;二是承包單位轉包問題;三是評標辦法不夠科學,專家水平有待提高;四是招標代理機構的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五是對招投標過程中的違法、違紀現象執法監察力度不大。
2、對改進和完善現行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的幾點認識
(1)實行招標負責人終身負責制,解決串、陪標現象作為招標一方的代表,多為建設單位的領導人,投資所用的錢都是國家的,建設工程質量的好壞,工程價款的多少和自己切身利益沒有關系。從而給一些施工企業有了可乘之機。負責招標的人由于得到了種種好處,不可能對工程質量、造價問題有足夠的認識,從而施工方可以邀請一些同行,對其實已經“內定”下來的工程進行招投標,這也是“陪標”現象的“癥結”所在。本人認為,要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應對招標負責人實行其對工程質量的終身負責制,如果工程質量出現問題,則可以對其進行懲罰。這樣就可以預防一些行政干預的因素,避免了招標投標中的“陪標現象”。從源頭上杜絕了工程腐敗現象形成,減少類似虹橋的“豆腐渣”工程。
(2)調整監管方式,發揮招標投標管理機構的宏觀管理職能?!墩袠送稑朔ā返?條中規定:“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應當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對招標投標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保護正當競爭,加強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管理。同時,依法查處招標活動中的包括不正當競爭的違法行為。1)強化招標投標備案制度,落實招標投標書面報告制度、招標結果公示制度、邀請招標批準制度。2)建立健全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在招標投標監管環節中全面建立市場主體的信用檔案,將市場主體的業績、不良行為等全部記錄在案,并向社會公布。將企業的信用情況納入工程招投標管理中,招標辦針對此和建設局建筑業管理科聯合下文出臺專門的文件。將市場主體的不良行為與評標直接連接起來,使違信用者無從立足;同時,通過設立投訴舉報查處招標投標中違法違規行為,達到監管的目的。
通過建設項目報建、建設單位資質審查、以及對開標、評標過程的監督,可以充分發揮招標投標管理機構的宏觀職能,規范工程招標投標活動,才能真正保證工程建設效益。
(3)提高監理成效,杜絕“轉包”問題。針對當前建筑市場當中的“轉包”現象,監理工程師應當充分發揮監理職能。從質和量的兩個方面加以分析,確定中標人是否存在轉包現象。
(4)采取新的評標辦法,減少串標行為。對技術、性能沒有特殊要求的市政基礎設施推行現場抽簽中標法:即投標人不用做技術、商務標,只要在評標專家委員會確定的優惠幅度范圍內,現場填寫報價費率即可。評標辦法也在開標時由投標代表現場抽簽決定,這種評標辦法的推行,對遏止串標起到了一定作用。
(5)加大對招標代理機構的培育和發展。1)利用各種業務培訓的時機,加強對招標代理機構單位工作人員的法制教育和執業道德教育。2)必須加強對招標代理單位機構的約束,促進其規范從業。要依法加強對招投標程序和過程的監督,對招標文件的重要條款要嚴加掌握,防止招標人設立背離三公原則,要及時查處各種違法行為,保證招投標工作的依法進行。臨安市招標辦已要求代理機構將代理的工程經業主簽署代理水平后,放入招標代理機構的從業水平考核范圍。3)發揮監察局共同參與的監督職能作用,進一步規范和約束業主的行為,減少對招標代理的干擾,規范國有投資及國有投資占主導地位工程業主的行為,促進招標代理行業的有序競爭和發展。
3、建立建設領域誠信檔案
為了更好地履行監督管理職能,應根據建設部《關于印發<建筑市場誠信行為信息管理辦法>的通知》精神,建立切實可行,便于操作的誠信行為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的建立可以借鑒全國其他省份或其他行業的做法,建立建設工程招投標誠信行為管理制度、信用體系信息共享平臺、建筑市場信用考核評定制度等,實現建設工程招投標誠信管理制度化,并使該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4、結語
工程招投標中不誠信行為,已經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招投標市場秩序。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招投標主體法制意識淡薄、自我約束能力不夠的問題。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建設領域執法監督力度不夠、與對各主體的法制教育培訓不夠有關。要從根本上遏制這種現象,除了需要加強政府法制檢查、監督和管理的力度,建立全面統一的誠信體系平臺,實現全國的信息平臺互通、互用以外,還應該健全工程擔保制度,做到既保護招標人的權益,又保護承包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