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彬 金曉偉
摘要: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實現可持續發展,規模適度地發展生態經濟林是一條重要途徑,同時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須重視無公害綠色果品的生產。本文從生態經濟學的角度,以棗樹為例,提出了生態經濟林的內涵及主要營建技術,以期為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生態經濟林生態環境建設綠色果品營建技術可持續經營
1、生態經濟林的基本內涵
生態經濟林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經濟林,概括起來有下面三個基本特點,一是有利于當地的生態環境建設,滿足環境建設的基本生態要求;二是所生產的果品(產品)要符合綠色食品的要求;三是實行可持續經營。生產綠色果品,是以生態經濟林為依托,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脫貧致富的必然選擇,也是生態經濟林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果品不僅要求無污染、安全,而且要優質、高營養。因此,營造生態經濟林必需建立在品質優良、營養價值高、適應性強的品種(或無性系)的基礎上。實行可持續經營是生態經濟林的又一個重要特點。生態經濟林不僅要考慮第一代經濟樹種由結果到更新連年高產、穩產的問題,而且要考慮第一代以后多代的高產、穩產問題,只有實行可持續經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國內外大量研究結果表明,人工林特別是栽培生長迅速、對肥力要求高的樹種,有導致地力下降的趨勢,因而人工林的長期地力維持問題,成為當前國際和國內林業界普遍關注的熱點之一。
2、生態經濟林的主要營造技術
2.1 選地林地生態環境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規定的標準
選空氣清新、水質純潔、土壤未被污染的生態環境,周圍無工業企業的直接污染,并距主干公路50m以外,經環保部門檢測,大氣、水質、土壤等多項指標均符合生產綠色果品的標準。此外,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退耕還林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在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嚴重、25°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頭、湖庫周圍、石質山地、山脈頂脊等生態地位重要地區,要全部還生態林草”,不宜營造生態經濟林。
2.2 林種配置
生態經濟林與周邊山地防護林同步建設,根據山地立地類型斑塊狀分布的規律,把生態經濟林斑塊狀鑲嵌在山地防護林之中,構成防護林、生態經濟林斑塊狀配置的山地景觀,既符合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適地適樹的原則,又為天敵的繁衍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控制病蟲害的蔓延。
2.3 整地
黃土丘陵地區整地采用隔坡水平溝,依地形在坡面上沿等高線畫線,確定隔坡間距和水平溝。坡度在15°~30°隔坡間距為6m~7m,水平溝寬1m,深1m,熟土回填0.7m,生土外翻筑埂0.3m。整地季節一般在栽植前一年的雨季或秋季前,以最大限度地攔蓄坡面徑流,熟化土壤,改善土壤水肥狀況。整地的同時,在水平溝的栽植穴內可分三層壓埋雜草或作物秸稈,每穴壓埋約10kg。在春旱階段可提高土壤含水率1.99%~3.49%,0cm~60cm土壤有機質可提高66.67%。以棗樹為例,其效果如表1,采用隔坡水平溝方式整地,造林保存率、生長量、結果株率以及產量都明顯優于魚鱗坑。
2.4 林地管理
雨季前對林地進行維修,對鼠洞或人為損壞的地段進行加固,保持田面的反坡狀態。
2.5 施肥
生產綠色果品使用的肥料種類主要有綠肥、沒有污染的農家肥、餅肥及非化學合成的商品肥(如腐殖酸、微生物肥料等)。生態經濟林一般在丘陵或山地,運肥上山為林木施肥,投資較大,同時由于農作物的用肥,造成了肥源的限制。如何較好地解決生態經濟林的肥料補給問題,不僅是當前經濟林建設中的一個問題,也是山區經濟林能否持續高產、高效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可通過種植綠肥作物來滿足肥料的補給。
(1)綠肥作物經濟林木的根系向坡下方分布的幅度和數量,遠大于坡上方。在水平溝上方1m左右的地方,播種寬度為1m~2m左右綠肥作物,既可以調解隔坡地段的局部徑流,又可割草壓青解決經濟林木的養分補給。實踐表明,在隔坡地段的下部種植綠肥作物,可減緩林木與綠肥作物的水分矛盾。適宜做綠肥的灌木有紫穗槐、檸條、沙棘、胡枝子等;豆科牧草有:紫花苜蓿、紅豆草、小冠花、沙打旺等。
(2)壓青與覆草 據報道,壓青與覆草較明顯地增加了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平均比對照高0.53%,其增加有機質的效果是無機肥不能替代的。壓青:在垂直水平溝方向,每株兩側距棗樹植株50cm處挖壓肥溝,長50cm,寬30cm,深30cm,每株壓綠肥15kg(鮮重),分層壓草埋土。覆草:將雜草鋪于水平溝內,覆蓋面積3m2/株,每株覆草15kg(鮮重),草上壓埋一層薄土。
2.6 病蟲害防治
(1)加強農業防治、人工防治及物理防治:害蟲越冬前樹干綁草把,入冬后解下燒毀;刮枝干老翹皮,清理園內病僵果、蟲果;樹干涂白等消滅越冬病蟲源。生長期結合修剪剪除病蟲枝;人工捕捉;果實套袋等減輕病蟲危害程度。根據害蟲趨性,采取性引誘劑誘殺、糖醋液誘殺、佳多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降低蟲口密度。
(2)充分利用天敵:通過生態經濟林種植綠肥,并與周邊防護林配置,形成一個多樣性生態環境,招引天敵,或人工飼養釋放、引進天敵,增加天敵種群數量、恢復其自然控制能力。
(3)按照綠色果品生產使用農藥準則,合理選用農藥。此外,果品采摘后在貯藏期間,盡量不用防腐劑、殺蟲殺菌劑、保鮮劑等,以免造成污染,主要采用機械物理方法如冷風庫、地窖等方法貯藏。
3、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經濟林的營造,對于改善林農經濟效益,提高廣大林農地區生活水平,為城鄉居民提供無公害無法染的綠色果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應加大推廣力度,使生態經濟林營造技術更好地發揮作用,為提高林農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的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