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梅
摘要:在研究水飛薊生長習性的基礎上,對水飛薊的栽培技術要點進行了探究,并分析了水飛薊的采收與加工技術。
關鍵詞:水飛薊栽培新技術
1、前言
水飛薊為菊科、水飛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以瘦果入藥,水飛薊株高100厘米左右,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喜涼爽干燥氣候,適應性強,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在荒原、荒灘地、鹽堿地、山地均能生長。抗旱抗寒能力強。水飛薊用途廣泛,投入少,產出高,效益好,產量可達2700kg/hm2。
2、生長習性
水飛薊原產地中海 (北緯35-45℃)。苗耐低溫、遇霜凍色變暗;當氣溫回升后又恢復正常,無凍害現象,但過低溫也不行。可以抗-4 ℃低溫,這給高寒地區栽培創造了早播種的有利條件。但過晚播種,滿足不了水飛薊春化階段的低溫求,影響開花和結實。水飛薊苗期生長的適宜溫度 15-18℃;蓮座期為17-20℃;抽合為 18-22℃;開花授粉為20-25℃;種子成熟為 20-25℃。在各生育期溫度過低,要延長生育階段的日期,溫度過高也不利于它的生長發育。水飛薊是短日照作物,對光照要求不十分嚴格,在黑龍江省各地種植均能滿足它的生長發育要求。水飛薊是一種較耐干旱的品種,在整個生育期中,對水分要求適中,但過于干旱時,莖桿矮小,影響發育,造成減產。
3、栽培技術要點
3.1 選地
水飛薊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荒原、荒灘、鹽堿地、山地均能正常生長,如果選用已耕地,那是再好不過的了。因水飛薊的收獲難度較大,采取人工收獲時,應選擇地頭、地邊、路邊種植,便于收獲,也可以與矮桿作物實行2:4或4:6間作,有利于人工采收作業。
3.2 整地
土壤表面要做到平整細碎,也可結合整地畝(667m2)施有機肥 3000--4000千克,撒勻混均,拌于20--30cm 耕層內。采取壟作時,可按我省農村現在耕作的習慣行距進行起壟,大面積種植時,壟距在65-70cm較為宜。
3.3 選種及種子處理
選擇粒大飽滿、色黑、無病蟲害、發芽率高的種子。
用0.3%的多菌靈或退菌特拌種,防治病害;蟲害多的地塊,可用鋅硫磷或其它殺蟲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
3.4 用種量和密度
在一般情況下,畝用種量為0.5千克;機械平播時,畝用種量要1.0千克。
在正常栽培條件下,畝保苗2000--5000株,因土壤肥力、地域、播種方式不同,保苗數量也有較大差異;土壤肥力較高,在我省南部畝保苗2000株;中部3000株;北部4000--4500株。脊簿土壤:在我省南部畝保苗3000株;中部4000--4500株;北部5000--5500株。大面積機播,播期又較晚,畝保苗可控制在1.2--1.5萬株。
3.5 播種方法
壟上埯種:埯距20--30cm,埯深8--10cm,每穴施二銨2--3克,履土4cm,上面播種2粒,再履土3--4cm;也可以懷種,種子間距10--15cm,種子覆土3--4cm,播后壓實,以利出苗。
機械壟上播種:可用機械 精量播種機,經適當的改裝和調整,使其株距在20--30cm,深施肥8--10cm,覆土3--4cm即可機械平播:在整平耙細的土壤上,用平播機械,如用24 行或48行播種機,株距10cm,行距60cm,為機械收獲創造條件。
3.6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根據苗情長勢和草情適時進行鏟趟和除草,并進行深松作業,在一般情況下鏟趟一次就可以了,條件允許要抓緊時間進行二次鏟趟,否則,由于發苗迅速,不等進行第二次鏟趟,植株封壟,鏟趟無法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草荒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小了。
間苗和定苗:在苗高6--10cm時,結合除草要進行間苗和定苗,每穴只留一株,發現有空穴、缺苗時要及時補栽,確保全苗。
摘除主蕾:當水飛薊長到70--80cm時,開始出現主蕾,可用人工或機械去掉主蕾,其目的是促使枝蕾迅速生長,成熟期集中,縮短收獲期,可增產10~20% 左右。
3.7 病蟲害防治
軟腐病:主要發生在葉片、葉柄、莖部、花蕾和果實上也有發生。防治方法:1%福爾馬林浸種;定期噴灑代森鋅600倍液或代森銨1000 倍液;殺菌劑拌種。
根腐病: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生,主要表現根部腐爛,嚴重時植株猝倒而死亡,造成嚴重減產或絕產。防治方法:選擇崗地、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水飛薊;陰雨連綿時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發現病株及時撥除并燒毀,防止病害漫延;在種子處理時,采用福樊霜等殺菌劑拌種等措施。
4、采收與加工
水飛薊在 6-7 月陸續開花,開花至成熟需25-30天,果實成熟不一致。成熟的種子為黑褐色,頂部的冠毛張開,應及時采收。采收的方法有兩種。
4.1 人工采收
因水飛薊葉片和果實有堅硬的針刺,要做好防刺傷的準備和防護,要有較耐用而防刺扎的手套和防護服。對已成熟的果實,一定要成熟一批收獲一批,分期分批將成熟的果實收回來,經過 3-4 次即可全部收回。每次收回的果實先進行晾曬,待晾曬干燥后,統一進行脫粒,脫粒后還要出風和晾曬,達到安全水分后方可入庫貯藏、待售。
4.2 機械收獲
大面積生產田,在種植時為機械收獲創造條件的地塊,可進行機械收獲。作業方式應采取分段收獲,而不應采取聯合 (直接) 收獲。分段收獲時,水飛薊在70-80%成熟時就應采取割曬作業,放倒后,晾曬7--8天。莖桿曬干后方能進行撿拾脫粒。脫谷后籽粒要清理和晾曬,其水分達到 10% 左右方可入庫貯藏、待售。
參考文獻
[1]郝鳳霞.水飛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1,01.
[2]蘇學文.關于水飛薊栽培技術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