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宇
摘要:介紹了以葵花籽殼為原料,研究采用發酵法栽培雞腿菇的高產技術,表明利用葵花籽殼為原料既可減小污染又可以提高產量,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葵花籽殼發酵雞腿菇栽培接種出菇
隨著近幾年食用菌技術的發展及規模迅速擴大,食用菌原料短缺已成為抑制其發展的一個因素。我國葵花籽年產量約達到9億公斤,榨油后的副產物葵花籽殼皮約有2億公斤,長期以來,葵花籽殼皮這一寶貴資源大部分用作燃料,未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本試驗研究葵花籽殼經發酵處理后栽培雞腿菇。該項研究成果在小范圍推廣,已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l、栽培菌株
雞特白(引自遼寧省大連全禾菌業菌種實驗中心)。
2、栽培季節
據雞腿菇菌絲生長(21℃~28℃)及出菇(9℃~22℃)適宜溫度,在內蒙中西部地區以安排在晚春或立秋以后兩個季節為宜。
3、原料準備
經過測定,花籽殼,脂類豐富,其中還有(%):水分8.6~13.1,粗脂肪10.1~11.4,粗蛋白質5.4~5.5,粗纖維素47.4~51.1,粗灰分3.6~3.8,鈣0.35~0.44,磷0.08~0.10。將葵花籽殼粉碎成細片狀(2~3mm)后晾曬2~3d,然后在清水中浸泡1~2h后瀝干,以其為主料,加入15%麥麩、2%生石灰,0.5%尿素、0.25%磷酸二氫鉀以及多菌靈0.25%。
4、建堆發酵
(1)場地處理。若為室內發酵場地,打掃干凈后用5%石灰水消毒。若為室外發酵場地,則應注意保溫保濕和防止雨水浸料。試驗證明室內發酵更好。(2)原料處理。先將生石灰與麥麩攪拌,然后加入到葵花籽殼中。然后按料水比為1:1.3比例稱好水的重量,然后分多次給水,每次給水后及時鏟拌。麥麩是營養物質,與生石灰混合后可有效的降低污染,每次投料不低于500kg,這樣可以加快發酵提高發酵率。(3)發酵。將拌好的料堆成底寬2m、上寬1m、高lm的梯形堆,長度不限,表面稍壓平,為改善發酵過程中的透氣狀況,在料面每隔40cm打直徑為5~7cm的洞.最后蓋上塑料膜發酵。待溫度自然上升至65℃后,保持24 h,然后進行第1次翻堆。復堆時在料中央用木棒間隔40cm打幾個洞,以利通氣,繼續發酵。(4)培養料處理。將尿素、磷酸二氫鉀和多菌靈加水充分溶解后用噴霧器均勻的噴在發酵料上,噴完翻料2次。噴灑量不宜過多,用手握住后不滴水即可,控制溫度降到30℃可進行接種。(5)裝袋與接種。選用26cm×45cm的低壓聚乙烯塑料袋,一頭扎緊,裝總料的l/3時,貼近袋壁接3~4處拇指大小的菌塊;繼續裝總料的l/3后,用同樣的方式接種;再裝剩余1/3的料,同樣接種。最后扎好袋口,并用細針在袋壁接種處扎2~3個小孔,以利通氣。
5、菌絲培養
整個過程中料溫不宜超過25℃,接種后按“#”字型橫豎交叉排放,以3~4層為宜。注意通風、避光、防濕等措施,加強發菌場地消毒、滅蟲、滅鼠等常規管理。
6、配制覆土
雞腿菇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點。覆蓋用土宜選擇優質菜園沙壤土或稻田土與30%細沙拌勻后的混合土,經太陽暴曬后,打碎成顆粒狀,土粒大小1~2mm為宜,再按2%的比例添加三元復合肥,拌勻后邊鏟拌邊噴水,土粒含水量控制在25%,要求手捏成團,落地即散。
7、出菇管理
(1)覆土。因雞腿菇有不粘土不出菇的特性,因此發滿菌后表面必須覆土,覆土時解開并拉直袋口,噴少許霧狀水使袋口濕潤,并蓋一層2~3cm厚的營養土。土要用經殺蟲滅菌處理后的。(2)控溫。雞腿菇是中溫出菇的菌類,性喜陰暗潮濕,出菇溫度以控制在16℃~22℃為宜,每天灑水,通風數次,通風量可根據出菇量靈活掌握通風量,通風時間,低溫季節每天11~14時通風,高溫傍晚、早晨通風,陰雨天可加大通風。若遇低溫,應加強菇房(棚)的保溫管理,可采用夜間閉窗、加蓋草簾、減少通風等保溫措施;若遇高溫天氣,可采用添加遮陽物、地面及空間噴水結合通風等降溫措施。(3)保濕。出菇前應保持覆土面濕潤,出現菇蕾后,應向地面灑水或向空氣中噴霧狀水,確保出菇階段濕度達85%~90%。但不宜向小菇蕾噴水,以免造成死亡。(4)通風。出菇前適當通風,出菇后應加大通風量,以滿足對氧氣的需求,但通風時應盡量避免風直接吹到菇體上。另外,應靈活掌握通風量及通風時間,如低溫季節宜在中午通風,高溫季節宜在早晨和傍晚通風。(5)光照。出菇后應通過添加遮陽物保持適宜的散射光。在弱光條件下,菇體潔白、個大,商品率高。一般經過15 d,菌絲即可穿透覆土層并出現原基,25 d即可采收第1潮菇。
8、適時采收及采后管理
當子實體長到圓柱形或鐘形期,顏色由淺變深,菌蓋與菌環未分離或剛剛松動,此時采摘最好,這時的菇味鮮美,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菌蓋平展的雞腿菇質量低劣,不能形成商品。此時如不采收,成熟的子實體回彈射出大量的黑色孢子,而后子實體產生自溶,變成黑色墨汁狀,這時變完全失去食用價值。采收時,動作要輕,應一手按住菇體生長的基料,一手扭動菇體采下,整叢應等大部分成熟再采摘。防止帶動其他菇體而造成死菇。
第l潮菇采后,及時清除表面覆土,養菌2~3 d,待菌絲復原后噴適量水至培養料表面,水分吸收后覆以新的營養土,重復以上管理后便可采收第2潮菇。待第2潮菇采收后,倒轉菌袋,割開菌袋另一頭,重復以上噴水、覆土管理,又可采收第3、4潮菇。總轉化率可達150%。
9、結果與討論
實踐證明,內蒙地區高產的葵花籽殼是栽培雞腿菇較好的原料。采用發酵栽培法栽培雞腿菇,操作簡單,省人工,不占耕地,產量高。即可廢物利用,又可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從經濟效益看,就地取材利用葵花籽殼生產雞腿菇,可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拓展菇農增收途徑。
從生態效益看,利用葵花籽殼栽培雞腿菇后的廢菌糠,不僅是農作物的優質有機肥,且可改良土壤。這樣,可大大防止因焚燒葵花籽殼而造成的空氣污染,對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剛,楊永新.怎樣用發酵料栽培平菇.食用菌,2007(4).
[2]趙啟光,王尚堏,王亮.利用平菇菌糠栽培雞腿菇培養料配方試驗研究.北方園藝,2007(2).
[3]張文武.麥草栽培雙孢菇技術.園藝博覽,2007(15).
[4]萬春華.玉米芯發酵法栽培平菇的研究.多種經營,2007(8).
[5]李月梅.玉米秸稈栽培雙孢蘑菇覆土模式研究.土壤通報,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