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 文
伊朗人很會做生意,是自古聞名的。古波斯位于東西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形成了兩千多年來波斯人特有的生意經。中國古典小說中就曾記載“波斯人識貨,巧購中國商人夜明珠”的故事,在當下最流行的網絡游戲“帝國文明”中也預設“波斯商人是最精明的”。近日,《環球時報》記者赴伊朗采訪,實地體會了這些波斯人后代做生意的巧妙。
商人不怕討價還價
在伊朗工作多年的中國朋友告訴記者,和伊朗人進行商務談判,要有談不成功的心理預期。因為伊朗人精明得很,常常不到最后不會松口。這些年來,許多次中伊兩國的商貿合作,在談判室里都以失敗告終,中國人無奈回國,但伊朗人又拿著合同追到機場,與中國人簽約。有時甚至沒追到,中國人回國后,相互傳真簽約。朋友勸誡,要敢于與伊朗商人討價還價。
在伊朗古都伊斯法罕,記者兩次購買商品都遇到相似情況。一次在飾品店與店主砍價,店主死不松口,最后記者走出幾米遠又被拉回。另一次是在號稱“世界第二大廣場”的伊瑪目廣場,一位賣T裇的商販很熱情地推銷 10美元兩件T裇,記者說5美元的話可以考慮。對方不肯,記者便轉身離去。有意思的是,偌大的廣場內,記者每次參觀不同的清真寺后,都能“碰巧”撞見他,每見一次他就再次降價兜售。最后,等記者已離開廣場數十米,身后的小販邊追邊喊著:“朋友,5美元給你!”
女店主為中伊友誼打折
在伊斯法罕,不少人都會購買當地特產工藝細密畫,即在寶石、象牙、骨頭、羊皮紙、小木板上刻畫的小型繪畫波斯藝術,但價格往往不菲。在一家細密畫畫廊,記者看中了一幅巴掌大小的細密畫,上面精湛地刻畫了伊瑪目廣場全景。女店主主動介紹,這是絕品,工藝師已過世。但一問價格,要450美元,頓時讓人打了退堂鼓。
見記者有退意,女店主立刻說,可以打折,然后拿出計算器,先折合成當地貨幣里亞爾打一個折扣,再折合成美元,“360美元。”記者感覺還是貴。這次女店主沒有說價錢,而是介紹自己,在哪里學的英文,怎么理解藝術,中國是多么令人向往,拉了幾分鐘家常后,才拋出一個價格:“最低價了,300美元!”
最后,女店主感覺到記者想徹底放棄時,竟然伸出手來說,“來,為了中國與伊朗友誼,交個朋友,握個手吧,最低價280美元。”在伊朗,男女之間握手是宗教禁忌。女店主的開放反而讓記者有點拘謹:“這是在伊朗啊,握不得,握不得!”逗得周圍人大笑起來。但她倒滿不在乎,記者只能咬牙回應:“那為了世界和平,260美元吧。”“好吧,成交了。”女店主主動與記者握了手。回來的路上,隨行的朋友開玩笑說:“你大概是唯一一個與伊朗女子握手的中國人吧,為了中伊友誼和這次難得的握手也值了。”
伊朗人感嘆生意難做
去年底以來的西方新一輪制裁,讓伊朗人顯得有些吃緊。當地人說,伊朗通脹率已達40%,遠高于官方公布的數據。2月中旬,美元兌伊朗貨幣里亞爾的官方比率是1︰12100,但在購物時,商場一般都以更高的比率來折合商品的美元價格。德黑蘭貨幣兌換點很少,里亞爾不斷在貶值,加之不能刷任何國際信用卡,商家都愿意收美元,但大多商家沒有美元找零,除非折合回里亞爾。一來一回的匯率計算,既繁瑣又容易多付了錢。
更要小心的是,在德黑蘭,個別商家會以更低的貨幣比值計算商品的美元價格。記者與隨行朋友們就遇到一次,在前一家店是1︰15000的比價,店主說這比當前的比價要高不少了。但到另一家店,店主很爽快地以1︰17000的匯率計算商品,弄得同伴大呼被占了便宜。
現在伊朗人做生意實在不易。據中國駐伊使館人員介紹,過去簽證處里的人絡繹不絕,現在即使去廣交會、義烏小商品博覽會的伊朗人也是屈指可數。制裁令他們的國際結算變得非常困難,手頭的里亞爾現金越來越不經花,商品進口也變得難上加難。這使伊朗人更痛恨美國人,也異常羨慕中國生意好做。▲
環球時報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