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昔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為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重慶市永川區采取“政策引導、業主帶動、大戶示范、技術扶持”等措施,大力發展早中熟梨生產,梨栽培面積快速擴大,全區梨種植面積達0.53萬hm2多,常年產量在5萬t余,形成了以黃瓜山為核心的百里水果長廊。栽培品種有金水、長十郎、金春秋、幸水、金蓋酥和黃花等10余個梨品種,其主栽品種為黃花梨。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進步,梨新品種不斷推出,這些曾給梨種植戶帶來可觀收入的老品種,顯然已不再適應市場需求,售價大幅下跌。目前,有些老果園還勉強維持,有些老果園則已丟荒無人管護。
近年來,相關部門都在想辦法積極引進名優品種,以期優化永川區梨品種結構,確保永川區梨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但盲目引種現象突出,所引品種要求的氣候條件、栽培技術等與當地現有條件有很大差異,甚至根本就不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生產出來的果實不能體現該品種的特有的風味品質,果實變小,肉質變粗,著色不良,損傷了農戶改換良種的積極性。
一是品種選擇定位和產品市場定位不夠明確。永川梨現有主栽品種黃花梨,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引進推廣的,由于該品種適應性好、抗逆性強,豐產性和果實品質均較好,頗受生產者和消費者歡迎,為永川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不耐貯藏是黃花梨的最大缺點,即使低溫保鮮也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果品難以遠距離運輸進入外地市場。因此,永川黃花梨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本地上市,常常造成果多價賤爛市等現象,果農生產經營效益沒有保障。目前,永川區還缺乏適宜不同生態小區的優質梨主栽品種,特別是缺乏外觀、內質皆優,抗逆性強,豐產穩產,容易栽培管理,果實耐貯性好,可替代黃花梨的當家品種,日益嚴峻的賣梨難和比較效益的日趨下滑,嚴重挫傷了果農種梨的積極性。
二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貫徹不夠。永川梨生產仍然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分散種植,施肥上盲目性較大,用肥種類以化肥為主,濫用化肥現象突出;不重視土壤改良,不少果園土壤板結,偏酸,如主產區的黃瓜山,近幾年土壤檢測結果表明,土壤多屬強酸性土,平均pH值在4.9左右,導致施肥效果差,影響梨果品質。
三是科學種果技術水平低。永川現有梨園多數樹齡較大,大多數是采用“矮、密、豐”栽培模式,一般每667 m2栽植160~330株。密植園沒按密植栽培技術管理,整形修剪失控,樹形亂,株行間梨樹枝葉交叉嚴重,通風透光性差,結果枝外移,形成平面結果,造成單位面積產量低。近年測產結果表明,目前永川梨平均每667 m2產量僅500 kg左右,遠遠低于重慶梨產量平均水平。
四是品種改良進程緩慢。對失去市場競爭優勢、經濟效益低的老品種,沒有及時指導幫助農戶高接改換良種。對已經高換改良的新品種,有的因缺乏配套的技術措施,管理不善,產量和品質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有的則因品種不完全適應本地氣候,果實品質差,市場競爭優勢不顯著,從而導致品種改良進程十分緩慢,目前還保留相當一部分老品種梨園。
五是梨園管理水平普遍低。近年來,梨產業比較效益持續下滑,農戶對梨產業發展失去了信心,梨園管護投入積極性低,不少梨園沒有水源,靠天吃飯現象嚴重;病蟲害防治缺乏科學性,憑所謂的經驗種梨,浪費大,成本高,并加重了環境和梨果污染;對肥水管理隨意性更大,施肥不及時,且施肥單一,偏施化肥,導致果實發育不良,產量低,果實品質差。
六是梨果品質差,價格走低。果品質量低下是目前永川梨效益差、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原因。作為永川梨的當家品種黃花梨,受不耐貯藏運輸的限制,市場范圍窄;加之管護不得當,梨果質量下降,致使集中上市期梨果售價急劇下跌。
一是加快新優品種引進篩選,優化品種結構。永川發展梨產業,應立足于當地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春早霜期短、氣溫回升快等氣候生態資源優勢,選擇性發展適宜的早熟和極早熟梨品種。應加大引種試種工作的力度,引進當前國內外最具競爭優勢的品種進行試栽,篩選出3~5個外觀內質皆優,抗逆性強,豐產穩產,容易栽培管理,果實耐貯性好,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成熟的品種作為當家品種,并加大推廣力度,加快老劣品種果園的淘汰與更新步伐。
二是助農增收,促進品種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幫助果農解決好在高接換種后至恢復產量前這一時期的收益問題,減少因高接換種給農戶造成的經濟損失,從而提高果農參與品種改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低效益老品種高接換種優質新品種后,一般要2~3年才能逐漸恢復產量,恢復果園收益,建議在高換品種后的樹行間種植特色高效益經濟作物,如富硒西瓜、富硒黑花生、富硒紅薯、富硒透心綠大豆等,幫助果農解決好高接換種后至恢復產量前的收益問題。
三是全面提升果品質量,明確果品市場定位。我國梨產量雖大,但主要產在偏北地區,且多為晚熟品種,如河北鴨梨,碭山酥梨、雪花梨,這些品種一般要在8月下旬至9月才能成熟上市。近年北方地區也在發展早熟梨,但由于北方氣候寒冷,同一品種南北方成熟期相差1個月左右,相比南方地區,北方地區發展早熟梨并不具有熟期上的優勢。因此,永川充分發揮自身的自然資源優勢和既有的產業規模優勢,發展早熟梨和極早熟梨,不僅可以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還可以遠銷北方梨產區,出口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目前國內國際市場缺乏優質早熟梨批量產品供應,要下功夫篩選適合永川當地生態條件、綜合性狀優秀的早熟梨品種,加強果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高接換種、整形修剪、土壤改良、配方施肥、果實套袋等技術配套,搞好梨園病蟲害綜合防治,推廣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在良種良法的基礎上把好果實質量關,全面提升果品質量,增強永川梨果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四是積極推進梨產業化進程。果樹生產技術性較強,并需要有資金投入才能有較好的效益產出。目前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分散經營,資金投入不足,管理技術不一致,嚴重阻礙了永川梨產業的發展。對有條件的地方,應及時落實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引導缺少勞動力和沒有種植技術農戶的果園有序流轉,或采取“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將小型果園集中,讓種梨能手承包,實行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打造永川梨品牌,為永川農村經濟發展和促進果農增收發揮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