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容 譚登攀
四川省江安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典型的丘陵低山地貌,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著十分豐富的李品種資源,李栽培歷史悠久。江安李原產江安縣的趕場山(今桐梓鎮一帶),遠在百余年前即盛產,俗有“江安李子賽砂糖”,名著全川。早在清嘉慶17年(1812),《江安縣志》一卷——《物產專志》中果類部分就有:“李,各縣俱有,江安尤佳”的記載。在著名果樹專家俞德浚的《中國果樹分類學》專著上,江安李被列為六大優良李品種之一。
江安李分為大白李、小白李、香灰李、珠沙李、牛心李、雞血李和桐子李等10多個品種,尤以大白李最佳。江安李早年曾作皇室貢品,蜚聲天府,有3 000多年歷史,具有3個顯著特點:尾眼內凹,核肉分離,清香脆嫩。
20世紀30年代,江安人就廣為栽培李樹,原產桐梓鎮趕場山一帶的大白李,以其果大皮薄、肉厚核小、脆嫩化渣而深受廣大果農和消費者青睞,享譽省內外。新中國成立后之初江安李有所發展,但到了“大躍進”時代又幾乎被砍光。70年代,江安李生產開始恢復,到了80年代,全縣已發展到10萬株左右。江安李不僅在江安廣泛栽培,還曾先后引種到雅安、樂山、重慶等地,現已作為果樹主栽品種遍布四川全省各地。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早已將江安大白李引入“品種資源圃”,列入《中國果樹志·李卷》。1990年,江安大白李榮獲四川省優質水果殊榮;1994年,江安李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正式命名為優良地方品種。
江安李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樹勢強健,結果期早,豐產穩產。果實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平均單果重25~35 g,肉質細嫩,味香甜濃郁,品質上乘。成熟的江安大白李離核,摘下果用手輕搖,可聞果核撞擊果肉之聲,輕剝即開,核上附著短針刺狀果肉,部分果實核腔內有黃白色膠狀分泌物,果農稱之李子結的“冰糖”,是其獨有特征。
江安縣多年來就以盛產歷史悠久的江安大白李而遠近聞名。近年來,江安縣堅持把水果產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農民致富增收、區域經濟發展、生態旅游開發和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培育和發展名特優果樹新品種。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在大力發展地方“名、優、特、稀”品種和“江安大白李”的同時,還引進了布朗(李)系列的“黑寶石”、“拉羅達”、“玫瑰皇后”、“殷紅李”以及“蜜絲李”等優良李品種,在全縣推廣栽培。2001年以后,江安縣利用項目資金的支持,開始在桐梓鎮姜廟(趕場山)、石步、長江和踏水橋等村新建優質李生產基地,現已進入豐產期,產量大幅增加(見表1)。目前全縣已建成集中成片規?;膬炠|李種植基地上萬畝,僅桐梓鎮種李子年收入達數萬元的果農就有上百戶。

表1 2003—2011年江安李生產情況
前些年由于氣候原因,李子花期多陰雨,導致李花授粉受精受到很大影響,加之果農粗放管理,技術不到位,李樹掛果較少或掛不住果,少數果農因此砍掉了一些李樹。直到2007年,當地通過土地整理、品種改良,特別是農業部門加強了技術指導和服務,“趕場山大白李”才逐漸恢復了往日風采。2007年以來,趕場山江安大白李連年豐收,每667 m2最高產量達到2 500 kg,產值在2.5萬元以上,昔日“皇家貢品”終于成為了當地農民的“搖錢樹”。隨著種植效益日益突顯,江安縣李種植面積也逐步擴大。每到江安李成熟的季節,趕場山李子售價是其他地方李子的2~3倍,重慶、云南、貴州和成都等地的客商訂購電話仍絡繹不絕,但因產量有限,產品供不應求。
為了保護江安李這一傳統資源,確保江安李的品質和特色,做大做強江安李這一品牌,江安縣立足產業優勢,各部門緊密配合,捆綁使用項目資金,加強了李子基地建設和保護力度,指導農民成立了李子專業合作社,引導合作社積極申報商標、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如今,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引領下,江安李生產進入了新階段。在各部門指導支持下,合作社組織社員實行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整形修剪、統一果品包裝和銷售,并建立了大白李標準化生產基地。趕場山的江安原生態李子專業合作社已注冊了“趕場山”商標,同時申報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也已通過農業部公示;另外,江安大白李地理標志也已申報成功,極大地提升了“江安大白李”的品質和聲譽,成為江安縣水果產業的一張標志性名片,對提升江安縣水果產業形象,促進江安水果產業再上一個臺階,促進區域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部分果農傳統思想嚴重,誠信生產經營意識淡薄。由于留守農村、在家務農的勞動力多數是老人和婦女,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思想觀念傳統保守,商品生產意識差,加之近年來江安李價格暢銷,農戶只求產量、不管質量,只顧當前、不計長遠,“等、靠、要”思想嚴重,果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反響差異較大,使江安李產業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同時,果農誠信生產經營意識淡薄,對外來收購江安李的客商隨意抬價,無形中對外來客商參與江安李販銷設置了障礙,阻礙了江安李外銷市場的拓展。
二是集中成片果園少,效益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果農種植的果園較分散,管理不到位,產量低、品質相對較差,生產效益低下。不過,近年來,隨著江安李品牌效益的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已相繼投資江安李的種植和產業化開發。
三是極端氣候影響頻繁,產量不穩定。前些年,由于氣候原因,江安李花期常常遭遇連綿陰雨天氣,果農避雨措施不到位,致使江安李結實率低,產量低,挫傷了農民種李的積極性。同時,由于科教興農措施不到位,政府和農民投入資金有限,導致果園管理粗放,配套技術措施難以實施,果品質量差,市場競爭力低下,嚴重制約了江安李產業的發展。
四是果農質量安全意識堪憂。在果品質量安全上,盡管江安縣采取了嚴格的管理措施和多形式的宣傳與培訓,但是由于周邊市場農藥和肥料管理力度不一,加之部分果農急功近利、貪圖小便宜,農業執法部門執法困難,市場上仍存在偷售禁用、高毒、劇毒農藥的現象。部分果農在生產上一旦發現病蟲害,往往想到的仍是傳統的、廉價的、見效快的而已被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為江安李果品質量安全帶來隱憂。
五是銷售渠道窄。水果行業組織不健全,缺乏市場競爭的經營主體;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后,果農基本上就是在家等客上門,很少有果農走出家門,主動走向市場。市場信息來源少,銷售渠道不暢通,在根本上影響了江安李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一是優化品種結構。在建設優質李基地的同時,要以發展江安李為主,加快結構調整力度;不僅要加大當地傳統品種的選優力度,還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良李新品種,選優復壯現有品種;根據市場需要,優化品種結構,實施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把江安李生產推上新臺階,讓農民通過發展江安李產業致富得實惠。
二是強化領導與服務,解決商家和果農的后顧之憂。發展江安李產業離不開政府職能管理部門強有力的引導與管理。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建立健全機制,打造寬松而有序的生產經營環境,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發展江安李產業,同時,對來江安投資開發江安李的客商和果品經營者,要積極幫助他們解決現實中所碰到的各種困難;出臺優惠政策,扶持產業發展,在資金上要充分利用各種涉農項目資金向產業傾斜,以解決開發管理中的資金不足問題;各涉農部門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深入到基地進行技術咨詢、指導,為果農提供最新的技術和信息,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等一系列服務,促進江安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是大力推廣無公害水果生產技術,保證果品質量安全。結合各地種植江安李的實際情況,大力推廣先進的科學種植技術,培訓和培養出一大批適應現代水果產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農民;在普及種植技術上,重點鄉鎮要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利用專業合作社組織和帶動農民技術員開展各類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和產銷信息服務,直接參與江安李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要大力推廣無公害李生產技術,大力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型農藥、植物源農藥,提高江安李品質,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四是抓好水果流通工作。近幾年市場上江安李供不應求,許多果農在李子銷售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思想,但隨著新發展李子基地的大面積投產,產量的快速增加,未來幾年銷售壓力必將急劇上升。為避免因銷售不暢給果農帶來損失,政府部門要未雨綢繆,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現有的水果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果品協會等營銷體系有效支持,營造良好的流通環境,為商家提供優質服務,實現“你來了,你發財,我受益”的雙贏目標;要加快現有水果市場的建設步伐,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專業信息網平臺,將產銷供給與市場需求信息傳遞給果農,引導果農走出家門,走向市場,主動掌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