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朝菊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東南部,全國大部分地區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適合于農牧業的發展。農業是阿根廷的支柱產業之一。阿根廷國土狹長,有3 600多km,南北氣候差異很大。阿根廷河流湖泊眾多,為阿根廷提供了豐富的水力資源,也為農業灌溉提供了便利。水果生產是阿根廷農業生產的重要部分,水果及其加工品也是阿根廷主要出口農產品。阿根廷水果主要有柑桔、蘋果、梨、葡萄和桃等。其中,阿根廷檸檬生產居世界首位,葡萄生產居世界第四位。阿根廷還是南美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商。
據美國農業部報道,受不良氣候影響,2012年阿根廷蘋果、梨、鮮食葡萄的產量預計將分別下降至86萬t、76萬t和11萬t。作為阿根廷主產水果的柑桔,產量形勢與上述水果相似。2012年阿根廷檸檬產量預計比上年稍低,為130萬t;受有利氣候影響,鮮食甜橙和寬皮柑桔產量則將比上年增長,預計分別可達75萬t和35萬t;由于栽培面積減少,葡萄柚產量預計將減少至13萬t。就出口而言,預計2012年阿根廷蘋果、梨和鮮食葡萄出口量將分別降至18萬t、38萬t和4.5萬t。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產量減少,二是北半球水果供應量增多,三是阿根廷水果主要出口市場如歐盟等受金融危機影響,四是阿根廷水果生產成本較高,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優勢下降等。2012年阿根廷蘋果、梨和鮮食葡萄消費量將分別降至27萬t、12萬t和6.5萬t。
2012年阿根廷蘋果和梨產量預計分別為86萬t和76萬t(見表1、表2)。主要原因,一是不利氣候條件影響,比如,果實成熟期遇冰雹襲擊,影響了產量和品質;其次智利Puyehue火山暴發,火山灰影響了果樹授粉受精,導致紅冠蘋果減產;此外,由于受高溫、多雨、強風等影響,蘋果及梨種子形成受影響,從而影響到果實發育,導致采收期推遲。受春季霜凍影響,預計2012年阿根廷鮮食葡萄產量將減至11萬t(見表3)。
2011年阿根廷蘋果產量高出官方預測數據,為106萬t,主要是在果實生長期遇有利氣候條件,以及新定植的蘋果園開始投產。梨產量則低于預測數據,為83萬t,果實品質非常好。鮮食葡萄產量則也低于預測數據,為14.2萬t。
2012年阿根廷蘋果濃縮汁產量預測將降至5.3萬t,主要是蘋果產量減少,可加工的原料供應減少。2011年由于產量提高,加上蘋果汁出口離岸價(FOB)高,刺激種植戶將蘋果送往加工廠,蘋果濃縮汁產量大幅度提升,達6.5萬t,2010年僅3.2萬t。

表1 2009—2012年阿根廷蘋果生產、進出口及加工情況

表2 2009—2012年阿根廷梨生產、進出口及加工情況

表3 2009—2012年阿根廷鮮食葡萄生產、進出口及加工情況
阿根廷85%~90%的蘋果以及80%~85%的梨生產集中在內格羅河省的Alto Valle地區和內烏肯省,其余的主要分布在門多薩省。阿根廷95%以上的鮮食葡萄生產集中在圣胡安省。阿根廷35%~40%的蘋果及梨用于出口,70%以上的非南方共同市場的出口由5家公司掌控。阿根廷蘋果及梨產業約有種植戶2 500余戶,工人6萬余人。
近幾年,阿根廷主要針對高端市場的有機蘋果及梨產量穩步增長。有機蘋果及梨的生產成本比普通蘋果及梨的生產成本高出20%~30%。高出的成本主要來自人工修剪、生物雜草控制以及有機水果認證費用。種植有機蘋果及梨的種植戶主要是種植新品種的種植戶。2011年阿根廷有機蘋果出口量為17 734 t,低于2012年的24 000 t;同期有機梨出口量26 489 t,高于2010年的15 000 t。主要出口市場為歐盟和美國。不過,據非官方統計資料,30%~40%有機蘋果及梨被作為普通水果銷售,尤其是在有機水果供應過量的市場,這種情況更普遍。越來越多的有機水果用于制作有機果汁。
目前阿根廷水果產業面臨的兩大主要挑戰,一是提高果實品質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出口市場需求,二是開發蘋果及梨新品種。就雙色蘋果而言,阿根廷僅在部分嘎拉蘋果和布雷奔蘋果品種中取得成功,其他品種如富士、喬納金以及Elstar等不很適宜當地氣候。就黃色蘋果而言,金冠蘋果是阿根廷傳統品種,雖然很適宜阿根廷栽培氣候條件,但由于銷售問題,該品種已逐漸失去消費市場。就紅色蘋果品種而言,紅冠蘋果是阿根廷栽培最多的蘋果,占蘋果栽培面積的65%。由于其不育性,必須有其他品種授粉,如嘎拉、富士、金冠、澳洲青蘋等。阿根廷有許多紅冠系蘋果品種如Starkrimson、Red Chief、Hi Early、Top Red Delicious、Oregon Spur、Red King Oregon以及Cooper 8等。阿根廷第二大主栽蘋果品種為澳洲青蘋,栽培面積占蘋果總面積的15%。過去幾年中,隨著國際市場對紅色蘋果品種的需求減少,阿根廷蘋果種植戶逐漸向嘎拉蘋果轉移,嘎拉蘋果栽培面積逐漸擴大,約占蘋果總面積的15%。其余5%栽培面積的品種主要是粉紅女士、Rome Beauty、金冠、富士以及布雷奔等。
阿根廷梨品種主要為William's,占梨栽培面積的45%,其次是Packham's Triumph,占30%。阿根廷鮮食葡萄品種主要是優無核葡萄(Superior Seedless)和紅地球葡萄(主要用于出口)。Cherry和莫斯卡特葡萄(Moscatel)主要用于國內市場消費。
2011年初阿根廷內格羅河省Alto Valle地區的采收工和包裝廠的工人與貿易商之間就上漲工資一事發生了沖突,沖突持續不斷,包括罷工以及封鎖公路等,延誤了水果采收期,導致部分水果在剛到達銷售市場時就已經成熟了,給阿根廷水果業帶來了一定影響。2011年初,內格羅河省和內烏肯省的水果行業工人的工資上漲了22%~25.6%,而2010年的漲幅為23%,大大提高了水果種植成本。種植戶也曾參與封鎖公路的行動,抗議阿根廷水果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下降,要求政府提供財政支持。目前,阿根廷水果行業工人的工資又增長了12%。
據非官方統計數據,由于勞動力成本、能源、海運成本以及投入成本提高,2012年阿根廷水果生產成本增長了15%。蘋果和梨生產成本分別為0.29美元/kg和0.35美元/kg。由于成本增長過快,2011年阿根廷部分水果則留樹無人采收。
由于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因素,部分包裝商和出口商開始自產自銷水果,減少了從小型種植戶處購買水果。此舉不僅影響到小型水果種植戶,也對集種植、包裝和出口于一體的大公司有影響,這些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逐漸減弱。據非官方統計數據,2011銷售季由于阿根廷出口水果競爭力下降,水果行業損失約2億美元(官方數據約1億美元)。2012銷售季,水果行業面臨的情況可能更糟,由于生產成本持續上漲,而收入卻減少。由于水果行業面臨的各種危機,2012年預計阿根廷水果行業從業人員將減少800~1 000人。此外,通貨膨脹也影響著阿根廷水果行業。過去幾年中,阿根廷通貨膨脹年率超過20%,2012年預計可達25%~28%,減弱了出口水果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影響了投資商的投資積極性。
2012年阿根廷蘋果、梨、鮮食葡萄消費量預計分別為27萬t、12萬t和6.5萬t。過去幾年中,阿根廷梨產量增長速度超過蘋果,由于水果出口獲利較少,這些增長的梨將主要流向國內市場。由于產量減少,同期蘋果濃縮汁消費預計將降至3 200 t,低于2011年的3 500 t。
2011年國內市場鮮食蘋果消費量為32.6萬t,低于2010年,主要是用于出口和加工的蘋果增多。同期梨消費量為12萬t,略高于2010年。由于出口大幅度增加,鮮食葡萄消費量減少,為8.6萬t。近年來,阿根廷有機蘋果和有機梨消費逐步增長,主要通過超市作為高端產品分銷。
阿根廷人均蘋果年消費量為7 kg,梨2~3 kg。蘋果和梨消費的總體趨勢為蘋果消費緩慢下降,梨消費增加,主要是由于梨幼樹開始投產,梨產量增加,而老年蘋果樹正逐漸被淘汰,產量減少。
阿根廷國內水果市場主要集中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城郊。雖然近年來政府一直試圖將權力下放到其他地區,在內地建水果分銷市場,但效果并不很好,市場仍然集中在首都地區。阿根廷水果銷售主要通過3條渠道:一是來自Alto Valle的大型出口商,其重點在于水果出口,國內市場只是次要的;二是中型公司,銷售量相對較小,重視品質,其品牌往往在國內外市場都有名氣。主要針對高端市場,價位較高,國內市場是其重要銷售市場。三是小型銷售公司,銷售規模很小,主要銷往大城市固定的銷售網點。
2012年阿根廷蘋果、梨和鮮食葡萄出口量預計分別為18萬t、38萬t和4.5萬t,而2011年的出口量分別為23.3萬t、47萬t和5.6萬t。阿根廷蘋果主要出口市場為歐盟、巴西、俄羅斯、阿爾及利亞、玻利維亞、挪威和美國;梨主要出口市場為歐盟、巴西、俄羅斯、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和阿爾及利亞;鮮食葡萄主要出口市場為歐盟、俄羅斯和巴西。歐盟一直是阿根廷水果主要出口市場,但近年來受金融危機影響,阿根廷逐漸減弱了對歐盟市場的依賴程度,加大了對其他市場的出口力度。由于產量下降,用于加工的蘋果數量少,2012年阿根廷蘋果濃縮汁出口量預計將降至5萬t,2011年為6.1萬t,主要是由于產量多,用于加工制汁的蘋果多,加上國際市場蘋果濃縮汁價格高,中國、波蘭等主要競爭國的蘋果產量下降,給阿根廷蘋果及蘋果濃縮汁出口帶來了良好機遇。
目前向阿根廷蘋果和梨開放的出口市場有60多個。2011年巴西仍然是阿根廷最主要的蘋果和梨出口市場,出口量和出口額均居首位,其次是歐盟。2011年阿根廷向巴西出口蘋果73 781 t,出口額6 380萬美元;同期出口梨148 824 t,出口額1.37億美元(見表4)。巴西雷亞爾兌美元的匯率相對較高,此外,巴西對進口蘋果及梨的品質要求相對歐盟和美國市場要低一些。歐盟是阿根廷鮮食葡萄主要出口市場,2011年阿根廷對歐盟出口鮮食葡萄23 206 t,出口額3 590萬美元。美國是阿根廷蘋果濃縮汁主要出口市場,占其蘋果濃縮汁出口總量的95%以上。英國和美國是阿根廷有機蘋果和有機梨主要出口市場,近年來巴西正成為阿根廷重要的有機水果出口市場。

表4 2009—2011年阿根廷蘋果、梨及鮮食葡萄出口情況
2012年1—3月,蘋果及梨出口量均比上年同期減少了30%,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國內市場價格相對較高,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成本的增加,而其他主要出口市場支付的價格相對較低;二是由于遭受了夏季雹災,品質受到一定影響。
據全球貿易圖冊數據庫統計數據,2011年阿根廷從智利進口蘋果67 t,低于2010年的2 396 t;同期從巴西進口梨22 t,低于2010年的60 t;同期從巴西和智利進口鮮食葡萄397 t,低于2010年的756 t;同期從智利和巴西進口蘋果濃縮汁532 t,低于2010年的1 388 t。進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內水果供應量增加,其次是政府的食品進口限制。
阿根廷水果行業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內格羅河省自2000年開始執行農業投入項目,通過專門的貸款項目以方便小型生產者獲得農用化學品。該項目的實施非常成功,此后的幾年中,其他如防蟲工具、農用機械及設施、抗冰雹網以及良好農業規范的培訓等方面的資金也納入了該項目,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果農提供了扶持和幫助。

2002年,內烏肯省政府實施了果農補償基金,果農自愿參保,當其果園遭受自然災害影響時,可申請補償。如果果園損失超過50%,則按全額補償。目前已有90%以上的水果種植戶加入了該基金組織。內格羅河省政府也有類似的保障系統為種植戶提供抗災風險補助。
2010年11月,阿根廷農牧漁業部向種植面積不足25 hm2的小規模蘋果及梨種植戶提供5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這些小型種植戶賣出的水果價格較低,有的甚至低于種植成本,種植效益較低。2011年1月,該項目資金又增加了1 000萬美元。2010年6月1日,阿根廷政府提出了全國水果表,以改進水果品質,提高阿根廷水果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內格羅河省政府也通過其他渠道為種植戶提供資金支持,如用于水果檢驗檢疫的280萬美元資金、冰雹保險基金450萬美元以及燃油補助200萬美元。
隨著水果生產成本不斷提高,2011年8月,阿根廷政府在內格羅河省和內烏肯省為種植面積不足50 hm2的水果種植戶成立了800萬美元的專項基金。此外,阿根廷政府成立了水果觀測站(Fruit Observatory),由官方和私人共同組成,主要目標是通過成本分析判斷水果行業盈利情況。種植戶和業界人士對此舉措表示贊賞。
2008年12月,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宣布了刺激阿根廷農業發展的一系列措施。規定蘋果、梨、桃、柑桔、葡萄、藍莓、草莓等水果的出口稅減少50%。目前阿根廷蘋果、梨、鮮食葡萄的出口稅為5%,柑桔和蔬菜的出口稅為2.5%。2011年1月,阿根廷水果行業呼吁政府暫停或減少征收水果出口稅,增加退稅款,并要求政府及時退還稅款,不過,此呼吁目前尚未得到政府響應。
2012年2月,阿根廷出臺了影響所有進口的貿易限制。阿根廷蘋果和梨進口量本來就很少,新的限制措施出臺以后,更減少了蘋果和梨進口。政策要求在進口水果前幾周必須得到同意方可進口。新的貿易限制對外匯業務、紅利支付、利潤調回、非自動進口許可的使用、進口產品的原產認證等都進行了嚴格限制。出臺限制措施的目的之一是保護阿根廷農業,另一個目的是提高中央銀行資金貯備。在新政策下,種植戶難獲得進口投入,如農用化學品等,他們不得不以高價購買當地產的農資。
2012年5月中旬,巴西政府對阿根廷幾種新鮮農產品停止自動進口許可證。這些新鮮農產品包括蘋果、梨、鮮食葡萄和李等。這些產品的進口許可證必須提前申請,可能需要2個月左右才能拿到許可證。而目前阿根廷出口到巴西的產品中70%左右是非自動進口許可證。巴西出臺的此項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阿根廷水果出口,因為目前巴西是阿根廷主要水果出口市場。